今年股市已赚15%,是不是该清仓了?​

远望金牛 2025-02-07 20:19:04

从咱们这些年最看好的恒生科技说起吧。

今年短短一个多月,恒生科技又大涨15%,把我人都赚麻了。

2022年熊市以来,恒生科技基金走势如下。

截止昨天,恒生科技已抹去过去3年熊市的所有下跌。

换言之,过去3年的熊市,你任意时间买入恒生科技,到今天的收益率都是正的,就不可能亏。

这就是我说的,按照咱的打法,长期看就不可能亏。

而且收益也不会差。我算了下,这些年仅无脑定投,年化收益率就有16%。如果低位多买点,轻松就上20%了。咱丐帮终于站起来了!

老粉都知道,关于恒生科技等中概股,我论证过很多篇文章。以最近的一篇为例。

去年11月,A股带着港股连续下跌,恒生科技从5000多点跌到4300点。大家很慌,为此我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就叫「A股跌得好,开始看到机会」。

这里面有对中概股的价值分析。

简单点说就是,增速高的,给的是15~20倍PE;增速为0的,只有10倍,但股息率高达10%;增速为负的,低到7倍,但股息率有13%。

市场给的估值很悲观,但反过来看,投资价值是非常明确的。关键是,中概股还有强AI概念,但市场完全不考虑这层因素。

所以我之前经常说,就这投资价值,岂不是碾压港A股各种所谓的红利股(银行、煤炭、水电等等)。

这还仅仅是头部公司的估值。

中概股主要在港美股上市,定价以外资为主。和A股相反,外资的思路一向是以大为美,大市值公司的估值普遍要高于小市值公司。

所以部分小市值中概股的估值更是感人。5倍以下PE也不罕见,甚至有1倍PE。

随便说一家。J公司,早年是搞P2P起家的,后来转型给银行等资金做助贷。

2022年下半年时一度跌到1倍PE。换言之,你花100万买入公司100万的股权,第一年它就给你赚回了100万。

这是什么级别的回报率?除了写进刑法的,真找不到别的路子了

尽管当时有很多悲观的理由(大部分其实是阴谋论),但在极致的股价面前,悲观显然过了头。

时至今日今天,J公司的股价在练习两年半后,翻了5(按2022年平均股价)~7倍(按2022年最低股价)。

这里绝不是推荐J公司。我想说的是,以小见大,以点及面,如果J公司不是个例,如果市面出现了海量低估的J公司,那只能说明中概股整体估值是很低的。

这也是我们从2022年起一直看好恒生科技等中概股的根本原因。

当然,对单家公司的分析难度是很大的。在J公司1倍PE的时候,你可以不相信J公司的生存能力,你可以说你不懂J公司,所以不敢买,但买入中概股指数大概率是没错的。

事实上,那会儿买入中概股类指数,收益率也有40%~85%。

赚不到极致的5~7倍收益,但赚40%~80%也相当可以了。扪心自问,从2022年至今,有多少人能做到这个收益水平呢?

最后,再简单说说现在的操作思路。

在连涨2年后,中概股的估值PE依然只有10~20倍,依然不高。

就像前面说的,中概股定价权依然在外资手里。根据外资的审美,美股的big7秒天秒地,也就给了25~50倍的PE(不考虑特斯拉这种泡沫股)。

想象一下你自己就是外资(或者是跪舔外资的内资二狗子),相较于big7等美股头部科技股,中概股市值要小些,盈利增速比美股慢些,还在大洋彼岸,有不确定性。

因此,如果直接对标美股,中概股的估值区间差不多在15~30倍。相较于当下的中概股估值,有50%的上涨空间。

看你对安全边际的要求有多高。如果要求比较高,那么扣除掉买入的安全边际,再扣除掉美股的高估值,也剩不了多少了。

在我看来,现在的中概股,完全可以继续持有,也可以中小额定投,只是不太适合大额抄底了。

但也不至于卖出,进一步上涨依然是有想象空间的。

这里说的是短期。长期看,只要公司存续,就会给你持续创造利润,股价自然就会不断上涨。

今天就酱。有时候想想,投资是很简单的:

在足够低的估值买入还不错的公司(或指数),然后坐等公司上上下下几万号人辛辛苦苦给你打工,替你赚钱。

等市场再次热闹,等人们再次疯狂,等股价再次泡沫,你就发发善心、做做慈善,把股权卖给众人就可以了。

报下格指2.21,投资机会A+。再涨涨就到A-了,到时候我提醒大家减仓的。还望大家多点赞、在看和分享,你的支持是我更新的最大动力。

2 阅读:23
远望金牛

远望金牛

华宝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徐鹏 S089012206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