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聚奎
1955年,是我军第一次实行军衔制度,在这一次的授衔礼上,总共授予10名元帅,10名大将以及55名上将…… 也就是在这一年,原本应该获得上将军衔的李聚奎却错失了这次亮相“机会”。
3年后,中央决定为李聚奎进行补授仪式,毛主席对此还给出极高评价:
“没有这个人的话,新中国最少晚成立十年……”
对于李聚奎这个人,很多人对他并不了解,这主要是因为这位老将很低调,平时也不愿意夸赞自己,但是他的光辉事迹被很多人所铭记,一些老将军们对此评价:他实属是一位“将圣”。
“将圣”李聚奎的艰辛年少生活李聚奎的父母是普普通通的农民,他们靠做农活维持家里生活,父母挣的辛苦钱压根不不够维持家里的生计,不夸张地说,他们家里简直是“穷得响叮当,吃上顿没下顿”。
父母重视李聚奎这个孩子,即便家贫,他们还是拿出毕生积蓄供他读书,奈何心有余而力不足,那些钱只够李聚奎读一年左右的书。
李聚奎10岁开始帮家里干活,13、14岁时完全拿下家里的苦活累活,15时开始与父亲一起承担起养家糊口的责任。
随着革命的开始,李聚奎也跟着大部队走上了革命道路,1926年,22岁的李聚奎加入国民革命军,参加了北伐战争,2年后如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这段“革命旅途”上,他结识了毛主席、周恩来总理、彭德怀等人。
毛主席亲自点将李聚奎为学院院长1952年,随着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等运动的胜利,原先被破坏的国民经济体系开始逐渐回归正常道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自经济得到恢复后,城市内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也得到极大改善。
1952年5月中旬,毛主席签发了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学院的指令,这一次学院的建造可是一件重要事,关于学院院长人选,毛主席经过斟酌后将目光放在李聚奎身上。
6月22日,李聚奎正式成被任命为后勤学院院长,在任命期间,也曾发生过一些小插曲。
毛泽东
任命学院命令下达时,李聚奎正在东北军区忙碌着,那时朝鲜战局已经恢复到稳定阶段,在这样的条件下,后勤部进行了交接仪式即志愿军前方的后勤供应保障工作交给了志愿军后勤部。
1952年7月,莫文骅邀请李聚奎到北京参观全军运动会,他们已经很久没见了,见面后,几个老友相谈甚欢,似乎有一肚子说不完的话,运动会如期举行,李聚奎也顺利观看了运动会。
这次运动会的周期比较长,李聚奎为了观看也只能暂时待在北京,就在运动会快要结束的前几天,徐立清来到李聚奎在北京居住的饭店。
一见面,徐立清就向李聚奎说明自己的来意:
“你知道毛主席签发了成立后勤学院的命令吧?”
“知道的。”
“他们希望你任命后勤学院的院长。”
李聚奎听到这话之后愣住了,他虽然干过后勤部的工作,但是完全没有任何教学经验啊!
李聚奎知道上级很看重他,但他也不想因为自己的无经验而“搞砸”学校。
“谢谢!谢谢!”
面对毛主席的亲自点将,李聚奎还是掩盖不住自己的激动语气
就在徐立清以为这件事情得以落定时,李聚奎突然话锋一转:
“这个事我干不了,不要说我没办过学校,没有教学经验,就说上学,我连正规的学校也没上过啊!”
徐立清见李聚奎拒绝了,连忙跟他解释:
“这是彭老总决定的,也是彭老总推荐的,你不去怎么可以!”
关于让李聚奎担任后勤学院院长一事,是毛主席和几位领导人的共同决定,他们之所以非李聚奎不可,也是因为他们见识过李聚奎在后勤部的卓越能力。
李聚奎最开始的工作任务是在军事上,他是到了东北后(辽沈战役),才开始接触后勤保障工作。
辽沈战役
虽然后勤工作的任务不是在前方杀敌,但后勤部的重要性与前线是一致的,如果把战争比喻成一个家庭,前线就是父亲,后勤则是母亲。
作为一个合格的后勤部人员,首先要适应作战形势的发展而采取相应加强措施,他们需要建立统一正规的后勤工作,在现有的条件下保证前线得到供应。
除此之外,李聚奎负责的后勤部还要保证部队人员的身体健康,如果士兵们出现严重的健康问题,那么这场仗基本就是还没打就败了。
头脑清晰的李聚奎虽然之前没有什么后勤经验,但是他在负责西线后勤司令部的领导工作时,可以灵活运动后勤规则做事,搞到什么就供应什么,部队开销多少,他们就报销多少,李聚奎虽然不知道具体的作战人数, 但他也可以预估个大概,差不多是有几百万人在的。
为了做好后勤工作,李聚奎也在不断调整后勤组织结构,根据战事发展形势改变供应方法,同时不断加强战勤纪律。
李聚奎和毛泽东
1950年8月左右,李聚奎来到北京中南海。
“中央决定抗美援朝,现在准备派部队参战,部队出国作战,大量的后勤保障工作需要在国内完成……为了后勤工作的前后衔接,我给毛主席提前写了报告,参战部队的后勤工作由你统管……”
聂荣臻一字一句指示着。
“毛主席同意了吗?”
“毛主席已经批复同意。”
接受任务的李聚奎连忙从北京赶到了沈阳,马不停蹄开始了赴朝前的准备工作。
也正因为李聚奎经历过赴朝的后勤工作,所以1952年彭老总和毛主席决定由李聚奎担任后勤学院院长一职,在这期间,他与彭老总之间又发生了哪些事情呢?
10月11日,李聚奎按照规定向朝鲜北部突击队送去物资,但是由于时间非常紧凑,运输的路上还会遇到敌军的轰炸,这就导致原本的运输计划没有按时完成。
李聚奎这边的运输工作刚进行了几天就遇到问题,此刻的他一个头两个大,巧的是,就在他不知道该咋办的时候,彭老总正好来到李聚奎所在的位置。
彭德怀
俩人一见面什么话也没说,火冒三丈的李聚奎直接向彭老总汇报了最近的情况。
彭老总仔细听了李聚奎的汇报后对他说:
“你也知道这次我们是出国作战,这次的物资都要从国内运过去,奈何我们对手不会让你顺利运过去,为了避免物资不够,你的预算要搞大一些。”
“我知道的,我已经有准备了。”
彭老总想到的,李聚奎也想到了。
“志愿军过江作战,要是没有弹药,我可是要找你算账!”
彭老总虽然用开玩笑的语气跟他说的,但李聚奎知道,这一次彭老总是给自己下了死命令了。
“我一定保证!但针对目前的情况,我也不知道可以保证到什么程度。”
李聚奎是个老实人,他不想夸大其词,也不想骗彭老总。
彭老总一听这种犹豫话语就火了
“现在仗还没有打呢!你怎么就保证不了了!”
听到彭老总的质问,李聚奎突然感到有一丝委屈,不是他不想保证,而是目前的现状不允许他保证。
“不是我不保证,我现在已经拼命往前送了,可是我的400辆车刚过去不到3天,就已经损失了一大半了!”
彭德怀
虽然前方困难重重,但为了可以保证后勤工作的顺利进行,李聚奎在这期间也不断改变着保障措施,和工作方法,为了对付敌人,他还把主要工作转入夜间,为此,李聚奎还差点出现生命危险。
那天李聚奎准备去志愿军司令部,考虑到路上的安全问题,也为了避开敌机,他打算夜间上路。
当晚,李聚奎开着车摸黑前进,一个车灯也没有开,此时的窗外漆黑一片,除了可以听到轮胎压着石子的嘎吱声之外,再无别的动静,这是好现象,起码天上没有敌机盘旋,李聚奎不敢放松警惕,他紧握方向盘,匀速前进着。
突然,车子猛烈晃动起来,车子发出巨大声响,紧接着,李聚奎整个人从座位上腾空起来,他被车子垫了一下,也就在同一时间,李聚奎的腰部传来剧烈疼痛,便晕了过去,还好有其他战士与李聚奎同行,不然他晕在车里也没人发现。
李聚奎晕厥的时间不长,没一会儿就醒了,作战经验丰富的他知道自己应该是骨折了,李聚奎看了看窗外,车子依旧在黑暗里行驶着,过了一会儿,汽车停了,他们应该是到了。
李聚奎扶着腰从车上下来,刚下车,他就看到朝着自己走来的彭老总。
彭老总见李聚奎一拐一拐很不对劲,连忙上去关切道:
“你这是咋啦?受伤了?”
“被车子把腰垫了一下。”
彭老总突然哈哈哈哈笑了起来,他对着李聚奎说:
“算你命大”
彭老总又围着李聚奎转了几圈,他一边转一边看着李聚奎的腰,确定没大问题后,彭老总才放下心来。
“我跟你说,夜间行车也是要开着灯走的!开灯走得快,反正开灯被打死也是死,关灯翻车也是死,都一样,我就是开着灯走的!”
彭老总语重心长交代李聚奎,他是真的担心李聚奎出问题。
为了拿下抗美援朝战争,前方的战士拼尽全力,后方的后勤部也更是如戏,李聚奎的英勇得到彭老总和毛主席的称赞。这也是为什么毛主席亲自点将要让李聚奎担任后勤学院院长的主要原因之一。
彭德怀
不得不说毛主席看人的眼光非常准确,即便李聚奎没有上过几年学,但毛主席就是信任他,就像毛主席1952年指定陈赓为“哈军工”学院的院长一样。
当时,对于毛主席的指示,陈赓是再三拒绝,陈赓的拒绝理由和李聚奎有些类似,他们都觉得自己属于“门外汉”无法担任创办学校的大任。
面对他的拒绝,毛主席依旧坚定不移坚持自己原则,要陈赓当院长,最后事实证明,毛主席完全没有看错人。
李聚奎正式上任,困难重重1952年8月,交代完东北工作的李聚奎来到北京,9月他正式上任学院院长。
新学校的创建,总是要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更何况,眼前的院长还是一个“新人”。
在我们的认知里,一般是先有学校,后有管理人员,老师等人,最后来的才是学生,但是这所学校的创建规格跟普通学校不一样,他是先招收的学生,根据统计,第一批来了400多名学生。
待学生们达到学校后,学校的工作人员、老师、管理者才陆陆续续到达。
这批学生里文人很少,来的基本都是在部队待过的军人,他们原先经历过艰难困苦的长征,也经历过血雨腥风的战场,突然让这些战士们回归学校,他们自然不适应这里。
其中有些战士对“后勤”这两字是抱着偏见的,他们觉得后勤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学的,还不如上前线呢,也正因为学生们有了这种偏见,导致部分老师也觉得学生的说法是对的,好像教“后勤知识”会没有前途。
学生的不理解,老师的不满意,一下就给新上任的李聚奎带去极大压力。学校还没有开始运营呢,就要毁在他手里,那他怎么能对得起毛主席以及彭老总对自己的信任啊!
还好李聚奎抗压能力比较强,他先是从学生们的生活上入手,那时候的学校跟现在的学校完全不一样,学校里面没有设备,更没有所谓的教学楼跟操场。
这所学院里有一个营地,说好听点是营地,说不好听就是一片荒地,来到学校的学生们没有吃饭的地方,大家往往是端着饭盆坐在外面。
人是铁,饭是钢,吃饭问题是最重要的,李聚奎给上级发了报告,对方给他们拿了两个工棚过来,这个工棚就是大家的食堂了。
解决了学生,老师们的吃饭问题后,李聚奎又要负责解决教学问题。
李聚奎(右边)
他来到学院后的几天,一直有人问他:
“院长,我们到底是学什么呀?”
李聚奎也一直在想这个问题,他到底要教什么呢?就是有想教的东西,也没有现成的教材啊,让他自己教也不实际,他自己都没上过几年学,虽然有着充分的后勤经验,但是要想把自己脑袋里的知识灌输到别人脑袋里,那可是一件难事。
李聚奎理清思路后找到姜齐贤、阎捷三、樊语乡等人,这几个人分别是教育长、训练部部长以及学术部部长。
几个人进行讨论后,决定先给学员们补文化课,为期四个月,在学员补课期间,他则着手处理教员问题,并找来苏联顾问一起准备教材。
教学工作有序开展着,1953年1月18日,李聚奎向毛主席等人作了开学报告,毛主席为此还给这所学院提了词。
为了稳定大家的学习情绪,毛主席专门在训词里指出学后勤的重要性。
后勤学院正式开学后,学生们也焕然一新,他们早就没有了刚开始的不满,全部投入到紧张的学习当中。
第一批学员们经过将近3年的学习,总共有357名学生成功拿下毕业证书。在毕业典礼上,彭老总激动发言:
“后勤建设是我军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对后勤工作的认识,提高后勤工作的工作地位……”
李聚奎在后勤学院的就任时间没有大家想象得那么长,他自1952年担任院长后,一直就任到1955年,虽然就任时间短,但在李聚奎的培养下,这所学校走出1146人。
中央为其补办上将军衔1955年我军实行军衔制之后,李聚奎也被授予上将军衔,他成为55分之一,但是在这一年,李聚奎并没有进行授衔仪式。
这其中是有几个原因在的。
1955年9月27日毛主席为将帅授衔授勋时,考虑到李聚奎已经到了新的岗位(李聚奎换岗位是周恩来总理亲自安排的),也有了新的身份,因此暂时没有给他挂上“上将牌”。
但毛主席依旧授予李聚奎“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以及“一级解放军章”。
等李聚奎完成之前的工作后,中央于1958年为其补办上将军衔,3年后,李聚奎正式成为“开国上将”。
周恩来
1958年2月,李聚奎重新回到军队工作担任总后勤部政委。19年后(1977年),李聚奎又回到自己的原点即后勤学院,他开始担任复建的后勤学院政委。
四年后,李聚奎由于身体不适便从领导岗位退了下来,1995年,“将圣”李聚奎与世长辞,享年91岁,离世前,这位老将还专门把子女们叫到身边说:
“我一个老共产党,一辈子为信仰奋斗,没有个人资产……”
在场的所有人顿时潸然泪下,这是怎样的无私精神啊。
结语这位从农民成长起来的伟大将领,值得被世人铭记。
放杨得志照片啥意思
这篇文章只说了李将军的后勤管理能力,没说他的军事指挥能力,他是红一方面军红一师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