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水墨丹青处处禅

明矾笑应心 2025-02-08 20:07:02

●芭蕉林中书狂草

……独步天下的怀素书法

▲南方的六月,正是盛夏的季节。午后的的阳光把长沙零陵的这一片浓绿的山坡照得明晃晃的,让人有一种微醺的感感觉。

大片大片的芭蕉林中,正是僧人怀素休休憩的场所。他脱下鞋子,以

作枕头,高翘着的一条腿架在另一条腿腿上,不一会儿就沉醉梦乡。

这沉沉的睡眠并不一定是因为酒。其其实对于一日九酔的怀素来说,在这座他自己命名的“绿蕉庵”里,他几乎乎整天都处在一种酔酒后的状态,而熟悉他的人也都知道,他那些独步天天下的草书正是一次次酒酔后的结晶。三碗酒后,借助于那酒力的作用,他便拿拿起那一支秃笔,不管是地上墙上,甚或是自己的衣服上一通狂书,那那种心情的舒旷,那种性情的张扬,

真是酣畅淋漓啊。于是,一幅幅被世人人赞不绝口的狂草书法便也诞生了。

小庵身处深山,一向少有香客问津,庵庵里的香火当然也就可想而知,再加上怀素一日九酔,庵里的日子子更是捉襟见肘。日子拮据些倒也也无妨,惟有纸张的缺乏,是常常困扰于他的一一大难题。偶尔会有一些求书的人送给他一些纸,但这点纸根本够不上怀素毎毎日的狂草滥书。于是,怀素便用林中的芭蕉叶当作宣纸,进行他独步天下的书法。

说起怀素以芭蕉叶为纸的故事,还从几年前的一次游历说起。那一次他云游到北方,在一个半山亭歇息时,忽然看到亭柱上的对联

知过客为谁 来者请坐

问山程几许 到此平分

联下题款为:

退翁高二痴撰并书

怀素很喜欢这几句朴实的诗句,但他更喜欢那功深力到,雅而不俗的书法。于是,他向路人询问高二痴是谁。路人告诉他说,山野老翁,无名无姓,只因整日写字作画,成痴狂情状,故人称高二痴。怀素一听之下,便要前去寻访。经路人指引,怀素果然在一处山坳找到了一个乡间老翁。老翁以清茶一杯招待怀素,二人论起书法,竟彻夜长谈,直达天光。天明后,怀素惊奇地发现,高二痴的书屋里到处都是用柿叶写成的书法。在他的住屋四周,也到处可见株株柿树。怀素欲知究竟,高二痴说,说来不怕上人见笑,只因本人酷爱写字,却困于无钱买纸,只得在四周种下如许柿树,叶之为纸,书之不尽啊。

受此启发,想想长沙附近的山头上遍布芭蕉,那肥厚的叶子不比北方的柿叶更能当纸而用吗?回到长沙后,怀素在庵堂的周围栽种下数以万棵芭蕉。等到芭蕉叶成熟了,他便将那些芭蕉叶一片一片摘下来,晾干压实。纸不愁了,怀素写起字来就更加张狂,更加豪放,除了必不可少的应酬,他整日就沉浸在书法的欢乐之中。在他看来,世上什么都可以没有,惟独两样不可或缺,那就是酒和书法。他也就在酒和书法的作用下,度过他一日复一日的佛门生涯。

不知什么时候,天边滚过来几声闷雷,接着便是闪电划过长空,刚才还阳光耀眼的长空突然就密布着大块的云朵。怀素从微醺中醒来,透过芭蕉叶的缝隙,但见那天边的乌云飞快地飘逝,一阵接着一阵。那变幻的云朵像乌龙,像猛兽,像滔滔巨浪,真正是让人目不暇接。接着,豆大的雨点砸下来,砸在头顶上的那一片芭蕉叶上,四野便是一片无边的潮汛,像铺天而来的惊涛骇浪,又像是席卷而至的千军万马。怀素翻身而起,此刻,他只觉胸中有着一股急待泄发的激情。于是,他赤着脚冒雨冲进庵里,对着那暴风骤雨,对着那四野的涛声,挥动毛笔,奋笔疾书。

暴雨过后,阳光明丽,窗外的芭蕉林青翠欲滴,然而此时怀素已无暇欣赏那雨后的景致,在又一碗清酒的作用下,他已倒在那一堆狂草书法上,醉得不省人事了。

也就是在那一阵暴雨过后,怀素的书法别有一番境界,书界公认,怀素是继前人张旭之后的又一座新的狂草高峰。从此,"颠张狂素"便成了后人对两位狂草大家的一句绝称。一时名人如李白、戴叔伦、僧人贯休以及韩翊等纷纷作诗,赞美怀素的狂草书法。大诗人李白在一首《草书歌行》的诗中这样写道:

少年上人号怀素

草书天下称独步

墨池飞出北溟鱼

笔锋杀尽中山兔

八月九月天气凉

酒徒辞客满高堂

笺麻素绢排数厢

宣州石砚墨色光

吾师醉后倚绳床

须臾扫尽数千张

飘风飘雨惊飒飒

落花飞雪何茫茫

直来向壁不停手

一行数字大如斗

恍恍如闻神鬼惊

时时只见龙蛇走

……

古来万事责天成

何必公孙大娘舞浑脱。

0 阅读:13
明矾笑应心

明矾笑应心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