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来看,18舰大概率会在春季就进行首航。早期阶段的测试显然在于动力系统、舰载指挥系统以及基本的舰上武备。而到下半年就有可能进行最关键的舰载机上舰起降测试。考虑到在16舰与17舰上已经有多年的舰载机实际操作经验,那么18舰应该很快就会在特别划定的测试海区进行舰载机的密集性电磁弹射与拦阻的综合性试验。这样一来,要实现上舰的舰载机的总数就不会很少。需要有成批量的舰载直升机、至少2种主力固定翼舰载机,还有固定翼预警机的上舰。这里面除了舰载直升机之外,另外3种都应该是全新的舰载机第一次上舰测试。一般一艘8万吨级以上大型航母在正式出动中会携带至少4架E2D级别的固定翼预警机,而到下半年,首先实现3到4架KJ600新式预警机的上舰实测,
是极有可能的。毕竟从天基渠道早就发现3架或者说3架以上的KJ600已经确定存在;而且在电磁弹射与拦阻陆地试验设施上已经训练了24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那么实现固定翼舰载机的首次而且是成批量的上舰测试与部署完全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更关键的就是至少2种弹射版主力舰载战斗的上舰。一种是作为双发重型而且是弹射版的J15T;另外一种自然是双发中推但是仍然偏向于重型,而且是隐身的J35。这2种都算是新一代的主力舰载战斗机,但是首次上舰的规模与时间仍然可能有很大的不同。主要在于J35的研发明显要比J15T要晚了几年。到现在虽然可明确这个型号确实存在;主要是因为有GUAN宣过的近距离清晰图像。上面有J35的正式标志。但是从一些新出现的改进型外观来看;J35的仍然,
没有完全设计定型。主要在于新出现的版本对比之前亮相的清晰版J35变化明显;比如座舱与脊背油箱的形状改变显而易见。更大的问题,在于目前出现的2种J35的新旧版本,都看不出已经进行了折叠机翼的实践。这说明J35仍然处于先寻找最优化的外观整体设计,在外观完全定型之后,再考虑进行机翼折叠这种舰载机必须的细化工程。既然连基本的外观与布局还在变化,这就暗示J35仍然处于试飞的早期状态,想短时间内就拿出可以上舰部署的量产版本是不太现实的。当然目前可见的2种J35都已经具备非常粗壮的前起落架,包括弹射主支撑系统;新版本还增加了非常确定的弹射拉杆。这也暗示现有的、没有经过机翼折叠的试飞型J35仍然可先行上舰进行实际测试。这本身其实也是综合试飞,
工程的一部分。但是如此操作,那么可以上舰弹射与拦阻的J35数量就不会太多,只能算是少量试飞机的先期测试。而J15T则不同。J15T的定型甚至比KJ600还早。而且早早的在陆地设施上进行过完全的试验试飞。过去36个月时间,也足够量产36到42架实际部署型。因此18舰在正式宣布服役之前,就会具备3到4架固定翼预警机,至少36架J15T外加少量J35的强大舰载机阵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