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毫米大炮重出江湖,为什么?

思柔说军事 2023-03-30 14:44:03

当今全球的主流大口径火炮基本定位为152或者155毫米,没有取整数,主要来源于英制单位。152毫米稍多相当于6英寸,实际上152毫米与155毫米都算是“6吋炮”,也就是口径差不多是6英寸的大炮。而历史上也曾经有过150毫米整数口径的大炮。当代已经基本不见了。既然有6英寸炮,那么自然就会有8英寸炮甚至更大的口径,比如16英寸炮。一战二战期间的战列舰主炮口径基本就是406毫米,也就是16英寸巨炮。还有更大的就属于“不讲武德”系列了。一战以后的全球强国进行海军谈判,除了规定吨位比例之外,主炮、副炮的数量与口径也是谈判的关键因素之一。谁都知道火炮的口径越大则威力越强,但是也不能无限放大火炮的口径。主要在于火炮口径越大,带来的负面影响也越大。

一般来说,除了极为特殊的超长炮管加特殊弹药,比如历史上的巴黎大炮或者巴巴多斯大炮之外,大部分大口径大炮的最大射程也很难超过50公里。而130毫米与155毫米的加农炮就已经可以打到45公里以上。因此火炮口径的继续加大并没有带来射程的普遍提高。这主要在于发射药本身给炮弹的加速度有上限。而大口径火炮的膛压也不能无限提高。除了射程上限不容易提高之外,无制导的炮弹射程越大精度也越差;早期射程超过40公里的非制导炮弹基本属于打到哪里算哪里。而火炮的口径越大,则受到的膛压越大,则炮管的安全寿命会直线下降。比如155毫米炮管可以打1500发到2000发问题不大;但是203毫米火炮的安全发射数量则会下降到800发以下;而到了406毫米的巨炮,炮管的安全寿命;

最多350发。有些工业基础比较差的方面制造的406毫米炮管甚至只能连续发射200发就必须更换。更主要的问题是炮管与炮身的全重会随着炮管直径的加大而直线上升。比如152毫米榴弹炮的炮管全重不过2.5吨左右;152或者155加榴炮的全重在3吨左右。但是203毫米的,单纯炮管就超过了10吨。406毫米巨炮的一根炮管就是100吨级。不但是炮管,炮弹的自重也会随着口径的增加水涨船高。比如155炮弹一般自重45到50千克,已经是单兵搬运的极限。203毫米炮弹的全重就到了85到95千克之间,单兵已经基本搬不动了。至于406毫米巨炮的炮弹自重至少在1.2吨以上;必须用到机械才能搬运。这正是这些因素的存在,全球各国陆军甚至海军,在当代大部分都把155毫米作为主力大炮的上限。不过这种情况将发生改变。

这就是有资料显示,有一个大国要重新启动203毫米大炮的测试与批量装备。原因是发现最近的战争中,155毫米与152毫米口径都很难炸透500毫米以上钢筋混凝土的工事甚至是普通建筑。即使155毫米口径的制导炮弹都不好用。因为制导炮弹为了制导,内部的装药量只有普通155毫米炮弹的不到一半,即使直接命中也不能把目标当即炸毁。只有出动203毫米大炮才行。那么今后不但会在陆地上发展203毫米超级重炮群,甚至还会发展203毫米舰炮,以及相应的制导炮弹。这样未来对手的沿海工事的幸福感会进一步增强!

0 阅读:5
思柔说军事

思柔说军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