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上交椅轮流坐,十年媳妇熬成婆。如果10年就能让受气的小媳妇熬成作威作福的婆婆。那么福特级从2005年切割第一块钢板来算,已经18年都过去了。结果不但没有熬成可以发号施令的婆婆;甚至连一个正式当家拿钥匙的管家媳妇都没当上,所谓18年过去了也没变成又一条好汉。在于福特号虽然也算入列之后的“在编”航母,但是却从来没有正式战斗值班过哪怕一天。不过这种不上不下、不三不四的状态,马上就要结束了。因为再过2年,福特号终于可以松一口气。那么福特号又如何松一口气呢?很简单,再过2年,甚至不到2年,福特号按照计划就要入坞切割多层船板,进行换料大修。这样一折腾就要至少5年,状况弄不好还会有7年之久,即使换料大修一切顺利,那么福特级再出坞,
就是2030年甚至是2032年的事情了。这样一来,在这5到7年之内,总该没有人再像不断念经一样的再全世界宣扬什么,福特号是一艘超过10万吨的、又贵又没用的废物。毕竟入坞换料大修等于做心脏大手术。继续指责一个“入院”状态的航母是废物,总是不合适的。因此福特号只需要再熬上十几个月,那么目前相当尴尬的状态就总算可以告一段落。自从福特号在2017年对外宣布“服役”以来;整整6年的时间,福特号必须装作每天都很忙的样子,这样才能对的起自己已经是现役航母;而且表面上是全球吨位最大、设施最先进的超级航母的基本形象。不过宣布服役之后整整2年内并没有立即出海。找出的理由是虽然已经对外宣布服役,但是最关键的7台电磁动力的弹药升降机都没有安装。
弹药升降机基本等于将要交工的高层楼房的消F电梯;而航母的主升降机则等于高层楼房的人员电梯。仅仅有人员电梯,而消F电梯不到位,肯定是无法通过正式的验收交付的。这就像有心计的包工头,把主要的工程先做完,但是就把最关键的小项目专门留在那里。目的很明显,想要最后完全收尾正式交付使用,那么请先把尾款全部付清。其实生产福特号的纽波特船厂也学会了这套把戏。要想让福特号能够出海,那么请先把135亿的造价全部支付了。这招证明蛮好用的。2年之后,7台电磁升降机果然基本到位了。福特号终于第一次横渡大西洋,并且还专门邀请了杜鲁门号航母作伴。结果证明这个做法还是很有先见之明的。因为这次远航期间,福特号首次进行了密集的电磁弹射并且电磁拦阻舰载机的测试。
一开始还效果还行。但是有一个工程师临时改变了弹射舰载机的重量参数,结果不论电磁弹射还是电磁拦阻系统全部死机,重启一次就是至少3个小时。如果不是旁边伴随着杜鲁门号航母作为备份,那么原本放飞出去的多架F18就真要集体投海了。经过这一次惊吓,福特号再也不敢密集放飞舰载机。而福特级2号舰鉴于首舰的教训。干脆把服役日期宣布推迟到2025年,这样起码2年内都不用再对外大现眼。可问题是到2030年之后,福特号上最大的技术缺陷就能自动痊愈了吗?那更简单,5年大修期间,不会再发生点火灾或者H泄漏啥的?那么不就一劳永逸的直接宣布退役拆解,这对各方面都是个最好的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