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书生染上怪癖,经常带尸体回家,女尸怒道:我要嫁给你

小冉有故事 2025-02-02 03:35:31

江州府有位名叫李淮安的年轻书生,此人聪慧过人,才高八斗,写的一手好锦绣文章,那文字犹如行云流水,妙笔生花,让人读来不禁拍案叫绝。曾经有位德高望重的大儒,偶然间看过的他的文章。这位大儒一生阅文无数,眼光独到且极为严苛。可看他的文章后却不禁感慨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此子将来前途不可限量。

然而,命运似乎总是喜欢捉弄那些心怀壮志之人,就如李淮安这样的人,尽管他才华横溢,文章锦绣,可却却时运不济,一连参加数次乡试皆都名落孙山。亲朋好友无不为他鸣不平,痛骂主考官有眼无珠,而他却总是一笑置之,那淡然的笑容中,既有无奈,也有豁达。

李淮安的家境本就贫寒,靠着几亩薄田勉强维持着生计,这几年,为了实现心中的抱负,他接连赶考前前后后又花费了不少银子,让这个本就贫寒的家庭日子变得更加艰难。面对如此困境,李淮安备受煎熬,于是他就想着弃文从商或是好好种地,起码让家人过上温饱的生活。可妻子却劝慰道:“相公千万不要气馁,凭借你的才华肯定会有出人头地的一天,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在科举之路上历经坎坷,最终还是功成名就。相公你学富五车,文章精妙绝伦,只要坚持不懈,定能金榜题名,光宗耀祖。”

妻子的这番话,犹如一股暖流,瞬间就温暖了李淮安几近绝望的心,让他重新燃起了希望。他想着给人教书或是做位幕僚,这样既不用耽误学业,又能够凭借自身所学挣钱补贴家用,可谓一举两得,等攒够了路费再继续赶考。

然而,现实却如同一盆冰冷刺骨的凉水,无情地浇灭了他刚刚燃起的希望之火。他四处奔走,积极自荐,却没有人愿意用他。那些人明明知道他才华横溢,可却仅仅因为他没有功名在身,就将他拒之门外。这一次次的拒绝,犹如一记记耳光,打得他心灰意冷。沉重打击让李淮安犹如受伤的小鹿,蜷缩在自己家中,不再与任何人来往。

长期的郁郁寡欢不得志,才华无处施展,抱负无法实现,内心的苦闷日复一日地堆积,如一块巨石压在他的心头。在这般令人窒息的压抑之下,陈淮安居然生出了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怪癖,每当他写出一篇得意的好文章时,他便会跑到村外后山的乱葬岗挖出一具不知何年何月埋下的骷髅回来,然后将骷髅放在桌前,一边饮酒一边给那具骸骨诵读自己的文章,每次读到最后便会失声大哭。

有一天,他又从山上的乱葬岗捡回来一具骸骨,一边哭一边饱含深情地给那具毫无生气的骸骨诵读这自己刚刚写完的文章。让他没有想到的是那具骷髅居然有了知觉,黑漆漆的眼眶里竟然也流下了眼泪,吓得他魂飞魄散。

夜里三更天时,陈淮安正在桌前挑灯夜读,忽然,一个娇柔却充满愤怒的声音打破了宁静,只听得那声音骂道:“枉你还读圣贤书,竟然干出刨坟这样的缺德事,难道就不怕天打雷劈吗?”语气中皆是不满。

他闻声抬头一看,不知何时竟然有位年轻女子站在桌前,看相貌也就二十多岁样子,只见那女子亭亭玉立,身子婀娜,一头如瀑的黑发随意地垂落在双肩,眉如远山含黛,目似秋水横波,一双狭长的丹凤眸,正皱着眉头盯着他。

不知为何,陈淮安看清对方之后竟然没有感到丝毫恐惧,而且他已经大概猜出了对方的来历,只见他缓缓起身,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衫,然后向着女子作了个揖,缓缓开口说道:“像我这样屡试不中之人,在这茫茫尘世中漂泊,心早已千疮百孔,能够遇见姑娘这样的知己,就算现在让我去死,也没有丝毫遗憾,”

女子轻哼一声,说道:“你就是无病呻吟,只不过几次没有考中而已,你还有机会继续考,世间多少人在困境中挣扎求存,你所经历的这点挫折又算得了什么?可我呢?年纪轻轻就香消玉殒,死后还得不到安生,连这区区骸骨都无法保全。”说着女子便掩面而泣起来。

陈淮安闻言,神色瞬间变得无比郑重,立刻说道:“姑娘无须难过,在下以人格担保,一定会将你的骸骨妥善安葬,绝对不会让它遭受风吹雨打、暴尸荒野。”女子听后脸上满是感激之色,作势就要下跪谢恩,陈淮安见状连忙上前一把就将对方搀扶起来。

就在陈淮安碰到女子手臂的一瞬间,一股异样的感觉瞬间涌上心头。他只感觉欲火焚身,理智瞬间就被吞噬,拉着女子的手就向床榻走去。

女子见状脸色顿时一变,一把将他的手甩开,厉声骂道:“我是见你才学出众却不得志,又见你可怜我暴尸荒野,所以才不顾男女之别现身见你,没想到你居然是这样的人。”她的声音因愤怒而颤抖,眼神中满是失望与痛恨。

随后女子哽咽地继续说道:“我叫刘香玲,家住洛阳,当初家父也是富甲一方的豪绅,在洛阳城那可是声名显赫。并且将我许配给了吏部侍郎王琦为妻,没想到成婚不久,就被奸人陷害,落得个悲惨下场。我作为他的妻子,自然也受到了牵连,被发配到宁古塔为奴,结果途中押送的官差见色起意,想要轻薄我,我拼死反抗,趁其不备,一头撞死在了树上,以保清白之躯。那可恶的官差,怕担责任,就将我的尸体草草埋在了山上。没想到你竟然与那官差一样,竟然也想轻薄与我。”刘香玲说完,转身便消失的无影无踪,已经冷静下来的陈淮安羞愧不已。

第二天,囊中羞涩的陈淮安当了几件东西,好不容易筹够钱买了一副棺木,将刘香玲安葬在一处山坡上,并且还专门请人为她刻了一块碑。

三天之后的午夜子时,刘香玲再次悄然现身,她宛如从幽暗中飘然而至的仙子,身姿轻盈而优雅。她缓缓来到陈淮安面前,朱唇微起说道:“没想到公子竟然真的是有情有义的君子,但人鬼殊途我没有办法以身报答,但我从小阅览群书,对文章也颇有研究,如果公子不嫌弃,我愿意每晚来陪公子读书,为你洗笔研墨,以报答葬身之恩,不知公子可否愿意?”

陈淮安闻言心中大喜,连忙拿出最近几天刚刚写好的文章,满怀期待地请她评鉴。别看刘香玲乃是一介女流,可她的才华却是不容小觑。她生前那可是洛阳城内有名的才女,她自幼读书,又有名师教导,对古今中外的文章都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特的见解。

刘香玲将陈淮安的文章逐一读完,将其中不足的地方有条不紊地一一指出。并且对每一个不足之处,解释的头头是道,无一不剖析得入木三分。陈淮安在一旁仔细聆听,时而点头,时而沉思。此刻他已经被刘香玲的才学而折服。

刘香玲犹豫片刻说道:“公子,我有句话不知道当讲不当讲。”陈淮安道:“刘小姐但说无妨。”

刘香玲笑着说道:“公子的文章沉博华丽,实乃上乘之作。美中不足就是立意太高,一般人恐怕很难理解其中深意。就好比那高山之巅的雪莲,虽美却遥不可及。在这世间,大多数人皆为平凡之辈,他们的学识和阅历有限。公子您的立意犹如深邃的星辰,对于那些凡夫俗子而言,想要触及其中的奥秘,实在是太困难了。所以你要在这方面多多注意,毕竟就算你文章写得再好,阅卷之人无法理解其中深意,你的文章就永无出头之日。”

这一番话字字珠玑,陈淮安只感觉自己终于遇见了知己,自那以后,刘香玲每天晚上都会来陪他读书,见他读书辛苦,还会为他弹琴解闷,这段时间可以说是陈淮安有生以来最开心的日子。

这天夜里,陈淮安写完了一篇文章交由刘香玲评鉴,这一次她看完文章后没有点评,而是做到旁边一言不发,好像有什么心事。

陈淮安小心翼翼地问道:“刘姑娘,难道是这篇文章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刘香玲摇了摇头,如丝的秀发随之轻轻摆动,说道:“没有,这篇文章写得很好,只是有件事今天必须告诉你了。本来我想着帮助公子金榜题名,以此来报答公子的大恩大德。可前段时间阎王爷念我生前做过不少善事,而且还学识文博,故而将我介绍到昆仑山西王母身边做名侍女,再过两天我就要前往昆仑山了。

本来我想早点告诉公子的,可每次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只怕公子知道后会伤心,可如今离别在即,将来也许再也没有相见的机会,为此,我在心中思虑许久决定还是告诉你一声。

与公子相处的这段时间,于我而言,真的是无比愉悦和满足。每一个相伴的瞬间,每一次会心的交流,都如同璀璨的星辰铭记在我的心中,就让我为公子献歌一首作为纪念。”刘香玲拿出一把古琴,轻抚琴弦,一曲弹完,两人早已泣不成声。

刘香玲伏地朝着陈淮安拜了三拜,随即便消失在夜色之中。

陈淮安一时间无法接受刘香玲的离开,他失魂落魄地跑到刘香玲的坟前,双腿一软,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随后便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悲痛,嚎啕大哭起来,哭声凄惨而绝望,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她的名字。

自那以后,刘香玲便再也没有出现过,陈淮安每日都沉浸在思念之中,无法自拔。茶饭不思,夜不能寐,因为相思过度,原本精神抖擞的他变得身形憔悴,目光呆滞。久而久之,他的身体每况愈下,最后竟然得了咳血的毛病。

来年乡试,陈淮安带病进场考试,这一次他本来有望中举,他的名字已经写在了这次中举的名单中,结果就因为其中两名考官对他的文章提出了异议,经过一番争论最终还是将他的名字从录取名单上划掉了。

发榜之后,陈淮安兴致勃勃查看榜单,结果从头到尾看了好几遍,确定自己依旧名落孙山,病情便的更加严重,回到客栈不久便一命呜呼了。

然而,陈淮安却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只感觉这一刻前所未有的放松,他信步走出房门,想要去寻找刘香玲,却不知道昆仑仙界到底在什么地方,就当他在旷野里茫然无措之时,忽然看到一辆华丽的马车从天而降,直接降到了他的面前。

一名女子掀开车帘看着他,笑道:“没想到竟然真的是公子,你怎么会在这里?”

陈淮安发现女子竟然就是刘香玲,泪水顿时涌出。

刘香玲笑道:“公子真乃是痴情人,其实我走后也一直放心不下你,这次也是特意绕道来看你的。我听说明年要开恩科,而且主考官还是翰林院的李尚书,他一直都很看重你,这次你去找他,他肯定能够帮你的。”说完刘香玲从头上取出一只金步摇递给了陈淮安,说道:“西王母要办蟠桃宴,我还要去通知其他仙君,不能在此久留,你将这只金步摇当掉,换成银子后赶紧前往京城拜会李尚书,以后不要再惦记我了。”

陈淮安接过金钗,这是一支做工精细的金步摇,簪首的雕工精美的花朵,上面还镶嵌在一颗珍珠,垂下的一道道纤细的金质流苏,一看就知道价值连城。陈淮安望着手中的金步摇,心中五味杂陈,还想说些什么,却发现马车早已飞上云霄消失的无影无踪。

如今的陈淮安早已对科举失去了希望,他打算回家与妻子安心地过日子,从此再也不参加科举了,没想到在回家的路上居然遇见了昔日的好友李慕白。

李慕白此番正是要去京城,听完他的遭遇后,说道:“不如你跟我去京城里碰碰运气,以你的才学必定可以出人头地。”

陈淮安怀里那为数不多的几钱散碎银子,仅仅只够勉强回家的路费,京城路途遥远,他又不愿意卖掉刘香玲送给他的金步摇,一时间面露难色。李慕白敏锐察觉到他囊中羞涩,便笑着说道:“陈兄,我独自一人前往进城,一路上着实无聊,如果陈兄愿意陪我一同前往,路上的花销由我负责,正好我也能有个说话伴儿。”

陈淮安闻言心中大喜,没有了后顾之忧的他连连点头,感激地说道:“李兄的这番恩情,陈某铭记于心。”就这样他跟着李慕白踏上了京城的道路。

来到京城后,陈淮安立刻前往翰林院拜访李尚书,李尚书可是朝中数一数二的大人物,很早之前的一次偶然中他看过陈淮安的文章,当即就被那独到的见解以及超前的思想所吸引,对他的才学赞赏有加。如今陈淮安想要拜在自己门下,他自然是欣然接受,并且将他安排在了家中居住。

当他得知陈淮安居然再次落榜,不禁心生惋惜,随后将他安排进国子监读书,希望他可以再接再厉,为来年的恩科大考做好准备。

第二年,果然开了恩科,这次有了李尚书的引荐,陈淮安可谓是如虎添翼,考场上,他文思泉涌,笔走龙蛇,将平日所学、心中所想尽情挥洒于答卷之上。放榜之日,陈淮安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前往查看,当他看到自己的名字赫然在举人之列时,心中的喜悦犹如汹涌的波涛难以抑制。随后又在会试中一举夺魁,最后以殿试第三名的优异成绩脱颖而出,被选为翰林院编修。

二十多年寒窗苦读,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一朝金榜题名,陈淮安怀着满心欢喜告假回乡探亲祭祖,一路上,骑着高头大马,身着锦衣华服,身后跟着一众护卫,可谓是风光无限。所经之处,人们纷纷投来羡慕与敬仰的目光,赞不绝口。

回到家后,刚进一门就看到妻子居然身穿孝服,他也没有多想,兴奋地说道:“夫人,我回来了,我终于考中了进士,而且还在翰林院任职。”

没想到,当妻子见到他后非但没有露出惊喜之色,反而被他吓连连后退,好像见到了什么可怕的东西,妻子战战兢兢地问道:“你究竟是谁,我家相公一年前因为落榜,不幸在客栈里病逝,如今已经过去一年多了。难不成你从阎王殿里回来了?咱们夫妻一场,你可要不吓我!!!”

此话一出,陈淮安瞬间想起了什么,那段尘封的记忆渐渐浮现在脑海之中,自己好像真的已经死了,随着他长叹一声,身形渐渐淡化,最后消失在空气之中,地上只剩下那身华丽的衣服........

事后妻子请来一位得道高僧为其超度,高僧说,陈淮安生前执念太重所以才会以魂化体存活在世间而不自知,当妻子点破之后陈淮安便真正化为一缕亡魂消散与天地之间。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创作实在不易,恳请朋友们伸出你们发财小手点个小心心,或是在评论区留下宝贵意见,小冉在这里谢谢大家,祝大家,顺遂无虞,皆得所愿!!!!

0 阅读:20
小冉有故事

小冉有故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