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为何将巴寡妇清接到咸阳供养?水银供应商,地位和徐福一样

映菡历史趣闻 2024-06-13 07:31:28

公元前238年的四月初八,雍城的蕲年宫内,秦王嬴政正在接受管理。突然,宦官嫪毐手握秦王玉玺和太后印玺,调集了士卒和自己豢养的数千仆童攻进咸阳宫,引发叛乱。

秦始皇立即下令,命国相昌文君率领咸阳士卒平息叛乱,嫪毐大败。为泄心头之恨,秦始皇车裂嫪毐,夷灭其三族,嫪毐和赵太后的两个私生子也被活活摔死。

赵太后与嫪毐的奸情败露,被逐出咸阳,迁居到郊外的冷宫。震怒之下,嬴政宣布断绝母子关系,发誓与赵姬永不相见,并下令,若朝中有敢为太后进谏者,怒而杀之,蒺藜其背。

这一命令让嬴政受到不少大臣的非议,众人拼死进谏,一时间,秦王宫外血染成河,二十七名大臣被斩首示众,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嫪毐之乱。

一年后,赵姬虽然被嬴政接回咸阳宫,但依旧没能改变嬴政对她的厌恶。公元前228年,被幽禁在内廷的赵姬抑郁而死。

经此一事,秦始皇开始对女性充满了怀疑与仇恨,且终身未立皇后。可却有这样一个女人,她不仅得到了秦始皇的敬重,死后还让秦始皇为她筑台怀念,而且她还是一个寡妇。

一个是威震四海的皇帝,一个是年轻貌美的寡妇,大部分人都会以为这也许是一段浪漫缠绵的爱情,可历史总是以严肃的态度和世人开玩笑。

01巴寡妇清

这个年轻的寡妇名叫巴寡妇清,是一个从巴山蜀水中走来的经营丹砂生意的女商人。

《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

巴寡妇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家亦不皆。清寡妇也,能守其业,用财自卫,不见侵犯。秦皇帝以为贞妇而客之,为筑女怀清台,清穷乡寡妇,礼抗万乘,明显天下,岂非以富邪。

意思是,巴清祖上得到丹砂矿穴,累世经营而获利,家财不可估量。清,一位寡妇能守住家业,用钱财自卫而不受侵犯。

秦始皇以“贞妇”之名以礼待之,为她修筑女怀清台。她一介穷乡僻壤的寡妇,受万乘之尊的秦始皇以礼相待,名扬天下,难道不是因为她富有吗?

两千年来,对于巴寡妇清的记载,不过司马迁笔下这短短六十多个字。其实,只有放眼当时的历史大背景,你才会惊讶,巴寡妇清原来孤峰独峙,大放异彩,不同凡响。

先秦时期,重农抑商,重男轻女,能以商人之命载入《史记》的不过寥寥数人,更遑论其一个寡妇,被堂而皇之的列入秦国富商之列,可见其绝非寻常女子。

巴寡妇清是巴郡枳县人,位于今天的重庆长寿区,清是她的名字,但是她的本姓我们无从得知,又因为其丈夫早逝,所以被冠上地名,被人们称为巴寡妇清。

巴清吹出身寒微,自幼跟随父亲学习诗书,因相貌气质出众,十八岁时便嫁给了当地一位经营丹砂的年轻商人。

婚后仅四年,巴清的公公和丈夫便相继去世,也未育有子女,于是,22岁的女子用瘦弱的肩膀扛起了庞大的家业,凭借着自己的智慧与果敢,建立起富甲天下的商业帝国,名显天下。

更让人惊奇的是,巴清不仅在事业上风生水起,更是被秦始皇奉为座上宾,礼遇有加。

众所周知,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秦始皇的身世特殊,乃吕不韦之子,皇太后赵姬早年守寡,与吕不韦通奸多年,后又与嫪毐祸乱后宫,引发嫪毐之乱,危及皇位。

赵姬是秦始皇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她的淫乱也让秦始皇的感情世界有了阴影。因此,秦始皇制定了许多惩治淫乱的法律,着力于匡饬异俗。

其实,在秦汉时期,两性问题是比较开放的,寡妇再嫁是非常常见的。可巴清无儿无女,年轻守寡,为了守护家业,一生未再嫁,从一而终,恰好符合了秦始皇倡导的贞洁。

因此,秦始皇十分看重巴清,更是在她年纪渐长,孤苦无依时,降旨将其接到都城奉养,秦始皇对巴清的关心和照顾远远超过了自己的亲母赵姬。

可惜的是,巴清来到都城不久便染上重病,卧床不起,御医尽力救治也没有挽留下巴清的性命。弥留之际,秦始皇站在巴清的卧榻之侧,凝视着眼前的女子,无限伤感。

巴清去世后,遵其遗愿,秦始皇将灵柩运回了巴清的故乡,葬在了巴郡枳邑青台山,并为巴清的墓地修筑了高台,名为怀清台,以寄托自己的无限哀思。

如今,高高耸立的高台已经面目全非,巴清生前的辉煌也所剩无几,然而,不论是山野杂志还是点滴史实,都诉说着秦始皇对巴清的敬重和怀念。

可是,仅仅因为“贞妇”的高尚品德,就真的能让巴清得到如此尊贵的地位吗?更何况,巴清一个女商人,在那个重农抑商、重男轻女的时代,社会地位着实不高。

个中原因,恐怕还要从巴清的夫家寻找。

据说,巴清夫家的高祖是一位医生,在一次采药途中,因为避雨躲进了一个洞穴,在洞穴中他发现了许多红色和棕色的矿物,他一眼便认出这是自己寻找多年的朱砂矿。

回家后,他立刻筹集了资金和工人,开始开矿炼丹,提取水银。经过几代人的累积,家族产业越来越大,经营范围也逐渐扩大。

到了巴清这一代,家族已经拥有多座丹砂矿,规模发展到了几百人,销售范围遍及全国。巴清18岁嫁到夫家,直到22岁,公公和丈夫去世,巴清独挑大梁,承担起振兴家族的任务。

巴清是个善于经营的女子,她非常注重丹砂的质量,在提升炼丹技艺的同时,还会派人专门检验丹砂的质量,质量不过关便打回重炼,这使得巴地的丹砂在全国都享有盛名。

在人事上,巴清知人善用,绝不任人唯亲,将能力强的工人都安置到关键岗位上。管理上,她奖罚分明,刚柔并济,让手下的工人心悦诚服,守职敬业。

巴清在发展事业的同时还不忘做慈善,他经常拨出钱财作为善款,救助那些孤苦无依的老人和孩童,并且严令专款专用,这一善举让她的美名更加远播。

巴清在当地拥有庞大的炼丹产业,仅一处炼丹场所所用的锅灶就不下百口。在当时,巴郡枳县东西跨度大,崇山峻岭,而丹砂提取的水银密度大,导致丹砂的采集和运输非常困难。

为了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巴清采用了多点供给的办法,在整个枳县的临江高地筑起多个冶炼地,采取多点就近原料供给,省去了成品水银的繁琐运输。

为了扩大丹砂和水银的销售范围,巴清还开发了三条销售线路。

第一条是走水陆,沿江东下,将丹砂销往长江中下游地区,再转到中原地区销售。

第二条是走陆路,经由古褒斜道翻越秦岭山脉进入咸阳长安。或者先走水陆到巫山罗门峡口,在通过栈道前往大宁河,北上出川进入秦岭古道。

第三条是直接将丹砂卖给西陵蜀国。

在巴清的经营之下,家族的丹砂事业蒸蒸日上,销售范围更是遍及全国。她凭借优质的挖掘和制作技术,再加上敏锐的商业头脑和善于捉住机遇的果敢,让巴蜀丹砂脱颖而出。

在巴清的掌控下,家族产业不断扩大,不仅有家仆上千,依附于她生存的工人更是上万,当时整个枳县的人口也不过四五万人。

更有传说,巴清掌管的家财约合白银八亿万两,又赤金五百八十万两,为了保卫这些财产,她还组建了一支私人武装,俨然是一方霸主。

巴清的雄厚实力自然引起了秦始皇的注意,他派人将巴清请入都城,都城的王公贵族皆为巴清的风采所折服,秦始皇赐其“贞妇”之名,以最高规格礼遇。

来到都城的巴清拜见过秦始皇之后,又有了新的想法,那就是投资长城。长城对于中国人来说不仅仅是一段城垣,更是一座屹立在华夏大地上的英雄碑。

当时,秦始皇统一了六国,为了巩固边防举全国之力修筑长城,这是一项耗资巨大的国防工程,采取的是“两丁抽一,三丁抽二”的政策征用劳动力。

巴清无儿无女,无丁可抽,于是决定捐巨资支持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以保家卫国。史料没有具体记载巴清的捐资数额,但数额一定不会低。

因此,巴清受到秦始皇的礼遇,可见其实力雄厚。秦始皇赞誉巴清为“贞妇”,客之,且礼抗万乘,为筑女怀清台,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举。

然而,拨开历史的迷雾,我们不难发现,巴清手中的丹砂矿才是秦始皇更看重的东西。

02丹砂帝国

丹砂成就了巴清的商业帝国梦,一个早年守寡的女人在兵荒马乱的秦代运营着庞大的产业,靠的不仅仅是智慧和手段,还有强大的武装力量。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兼并天下后,立即收缴了天下兵器,运到咸阳加以熔化,铸造成了编钟,还铸造了十二个铜人放在秦王宫内,可见秦始皇对民间武装讳莫如深。

秦朝法律规定,天下兵器不得私藏,只有一个人可以例外,那就是巴寡妇清,且她的武装范围遍布全国,这大概是属于秦始皇独有的偏爱。

在当时,丹砂是个非常赚钱的生意,丹穴之争在所难免。况且,丹砂的争斗由来已久,从整个春秋到战国时期,巴国与楚国,秦国与楚国之间围绕丹砂的争斗从未停歇。

因此,巴清一个弱女子想要守住家业,确保家产不被侵犯,只能依靠强大的武装力量来支撑。

巴清的私人武装不仅是为了保障丹砂的销售线路不被破坏,更是为了确保丹砂的垄断经营,由此可见,巴清的私人武装确实是得到了秦始皇的准许的。

公元前316年,秦定巴蜀后,巴蜀地区成了秦国完成统一大业的红战略后方,更是进攻楚国的战争前线。

出于统一大业的考虑,秦国对巴蜀地区实行了有别于东方六国的优待政策,对于当地的豪门大族依旧按照原有的政策管理,给他们最大程度上的自由,允许他们拥有私人武装。

秦始皇执政后,统一六国到了关键时期,这项政策便被一直保持了下来,而丹砂更是成了各国之间相互夺取的重要物资。

丹砂又称朱砂,在古代社会有着广泛的用途。丹砂不仅可以用作书写和绘画的颜料,还有极大的药用价值,可以用来治疗外伤,是战场上重要的军事物资。

在被医家奉为药学经典的《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丹砂上品药物中排名第一,可用于治疗战争创伤,具有防腐的作用,还是提炼水银的原材料,也是古人炼丹的重要材料。

当时,丹砂仅产于巴国枳县和如今的贵州丰县,但是贵州对丹砂的利用和开采远不如巴国,巴清几乎垄断了全国的丹砂水银产业。

其实,早在商周时期,王室贵族便有在墓穴中铺上丹砂和水银的祭祀习惯,更有甚者会将尸身涂满丹砂,保住尸身不腐烂,更是为了能祈祷死者能通神升天或者起死回生。

而水银是一种有毒的液体金属,可导致人体精神恍惚以致死亡。因此,在墓穴中加入丹砂和水银不仅可以防腐,还可以防止盗墓,因此朱砂水银也成了帝王宗室墓葬的必需品。

秦始皇自13岁即位,便开始为自己在骊山修建陵寝,统一六国后,更是加大了财力物力,直到秦始皇50岁驾崩,皇陵一共修建了三十八年。

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

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

秦皇陵以水银为山川河海,气势恢宏,可是否确有其事,两千多年来一直是个未解的谜团。直到技术发达的今天,秦始皇陵也仍未被打开。

在上世纪,有美国的考古团队来到陕西临潼骊山脚下的秦始皇陵附近,在地宫的表面检测出一大片强汞区域,得出地宫内有大量水银的结论,水银的分布走向俨然是秦国的疆域版图。

秦始皇陵地宫对水银的需求量极大,质量极高,还需供货及时,能满足这个条件的供货商只能是当时垄断丹砂行业的巴清。

况且,除了修建皇陵需要丹砂,丹砂还有一个更令人着迷的作用,那便是炼制长生不老药。

丹砂和水银在当时被称为不死之药,南朝时的医药家陶弘景在《神农本草经注》中对丹砂的描述是:

仙方练饵最为长生之宝。

而巴清是当时丹砂的掌控者,恰好符合了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对长生孜孜追求的渴望,这也是秦始皇对巴清垂青的另一原因。

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直到最后的明清时代,丹药的背后都代表着长生不老的神话,而丹砂作为炼制丹药的原材料,用得好是良药,用得不好便是剧毒。

然而,自古以来,服用丹砂过量而导致毙命者不计其数,历史上追求长生不来的帝王也不在少数,而秦始皇对于长生的追求更是被记录地非常生动和详实。

秦始皇终其一生对神仙方术都抱有疯狂的幻想,统一大业完成后,他对于长生的追求更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他曾巡游到山东的琅琊海边和河北的碣石海边,并派遣齐人徐福和燕人卢生到海上去寻找仙人。尤其是徐福入海时,随行的童男童女竟有数千人之多,可见秦始皇对长生的渴望。

秦始皇害怕死亡,千方百计地追求长生不老,而丹砂具有不死之药的特性,这才让巴清得到秦始皇的格外恩宠,有了极高的社会地位。

从政治上来说,秦始皇一统天下,成了千古一帝,自然想要长久地执政,然而,他的身体每况愈下,结局自然是事与愿违。

据史料记载:

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

翻译到现在来看就是,秦始皇是软骨症患者,发育异常,因此胸型和鼻子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异,还伴发着支气管炎,因此秦始皇的身体十分不好,这也是他性格怪异的原因。

随着年纪渐长,秦始皇的身体病得非常严重,已经不容许身边任何人说一个死字。

秦始皇勿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

因此,身体的缺陷让他对长生不老的追求到了近乎疯狂的状态。可是不死药易得,长生之术难寻,因此,他不仅派遣徐福去海上寻找仙方,也想从巴清身上得到长生之术。

西周春秋时期,巴人凭借着丹盐和巫医在三峡地区站稳了脚跟,并且将丹盐巫医文化传统继承了下去,可当时,会这两样技术的还有三峡东边的楚人。

到了战国时期,崛起的楚国和巴国开始争夺丹砂资源,战争不断,双方开始了长达百余年的拉锯战。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巴人的生活重心逐渐从三峡地区溯江而上,逐渐转移到了重庆地区,丹砂的开采重心也逐渐移到了三峡与重庆沿线和东南的武陵山脉。

因此,三峡地区成了早期的长寿圣地,而巴清就是生活在这样一片巫医氛围浓厚的大山大水中。在秦始皇看来,她自然掌握着不为人知的长生之术。

据《山海经》记载:

大荒之中有灵山、巫咸、巫即、巫昐、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

巫山是巫的集合地,是“灵山十巫”的飞升处,也是不死之药的主要产地。

巫是女性,三峡地区的巫都是部落的女首领,这说明,巫诞生的那个时代还处于母系社会阶段。而古代社会,人们认为一切的疾病都来自鬼神作祟,因此驱鬼服药是巫医的必用手段。

因此,秦始皇礼遵巴清,不仅仅是因为她手中的丹砂,更是坚定地将她奉为巫医供养,这才是最终的真相!

03

秦始皇,为了实现永生的梦想,狂热地追求着长生之术,他为巴清的丹砂帝国提供着一切必要的条件和庇护,允许她使用“国道”,允许她拥有一支私人武装。

而这一切,都用“贞妇”的赞誉掩藏起来,帝王的礼遇不过是一场利益驱动的交易而已!

巴清向秦始皇提供优质的丹砂水银和长生之术,而秦始皇则向巴清提供最强有力的支撑和庇护,更是在巴清死后,筑造女怀清台,将这个秘密掩盖了千年!

巴清,这个出生于战国末期的弱女子,一生虽然是不幸的,但是却充满了传奇色彩。

她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功,让秦始皇怀念,名垂千古。她不仅仅是商人,更是医药家、慈善家、更甚者,可能是大秦军队的军需供应商,而这一切都依托于她的丹砂帝国。

放眼中国的历史长河,巴清的商业传奇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在巴清之前,没有哪位经商的女性可以与之比肩,而后来者也无法相提并论。

岁月匆匆,两千年过去了,巴清早已沉寂在波澜壮阔的历史中,寥寥数语也无法将巴清真实的人生展现在世人面前。

只能说,历史的风云际会让她遇到了秦始皇,成就了自己传奇的一生!

0 阅读:16

映菡历史趣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