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传波:满院花香传千年

守望自然 2024-05-30 10:54:39

初夏时节,走进安徽歙县雄村镇卖花渔村,只见家家户户的庭院和盆景园里一派生机盎然,一钵钵造型各异的盆景映衬着村民们忙碌的身影,构成一幅幅生动有趣的画面,散发出一种独特的魅力。

此刻,村民们正忙于换钵、修饰、绑衬、弯干、屈枝、剪叶,用精湛的技艺精心制作徽派盆景,销往全国各地。

卖花渔村位于海拔150米至400米的新安江上游南岸沟谷腹地,四面环山,到处都是梅林、树桩和盆景花卉,森林覆盖率高达92.6%,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土壤深厚肥沃,为观赏植物提供了理想的生长环境,同时为徽派盆景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因村形如鱼,村头像鱼嘴、村腰如鱼肚、村脚似鱼尾,加之村人多姓洪,寓水汹涌,鱼得水则生机盎然,故在“鱼”字边加三点水,便得了“卖花渔村”这个风雅的名字。

卖花渔村的风雅,不只在于村名,村里人所从事的营生,更是雅致。这里是徽派盆景的发源地,村民世代以培植盆景花卉为生,种花历史已逾千年。相传,唐朝末年,为避战乱,宫廷花匠洪诚、洪诗兄弟迁居到这里,顺带着也把唐朝宫廷的盆景栽培技艺带到了此处。后经不断传承发展,形成了如今的徽派盆景。

在卖花渔村,徽派盆景产业不仅是一项经济产业,更是一份文化传承和社会责任。村民们因地制宜、见缝插绿,在房前屋后发展庭院经济,用双手和智慧,将一片片绿叶、一朵朵花枝、一桩桩盆景变成一张张随存随取的“绿色存折”。家家户户的庭院、盆景园里大大小小的盆景疏密相宜、错落有致,一个个美丽庭院既是村民盆景展销平台,也是外来游客观光赏花的打卡点,成为乡村一道亮丽的风景。世代居住于此的村民,自觉形成文明习俗,实行封山育林;推行“移一培一”套种培育模式,最大程度利用现有土地资源,尽心守护着绿色家园,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切身实践者。一个个“绿色存折”见证着村子的美丽嬗变,美丽庭院催生出美丽经济,实现了从“方寸地”到“增收园”的绿色转化,书写着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美丽篇章。

全村230余户,超过90%的家庭以盆景为业,苗木种植面积达2000余亩,2023年产值超260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 4 万余元,成为皖南远近闻名的生态富裕村。这一数字的背后,是村民们对徽派盆景艺术的热爱与执着,也是他们借助徽派盆景走向富裕生活的生动写照。

卖花渔村通过连续举办梅花艺术节、大户赴外参展等,名气越来越大,从“藏在深闺”走进大众视野并迅速成为网红打卡地,慕名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乡村旅游日益红火。游客们在这里不仅可以欣赏到精美的盆景作品,还可以近距离感受徽派盆景艺术的魅力,体验花农们的辛勤劳作。随意走进一户庭院,总会看到在家中加工、制作盆景的乡村艺人;旅游观光、摄影采风、参观考察的团队络绎不绝。徽派盆景、漫山花海、千年古村,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也吸引了接踵而至的看花客和远道而来的购花商人,小山村成了“网红村”。

今年3月上旬,时任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向全世界推介歙县春日卖花渔村美景。她在社交媒体平台发帖称,安徽省歙县的卖花渔村呈现出一幅浪漫的景象,盛开的梅花将春日的风景描绘得生机勃勃,尽情欣赏春天的第一抹“心动”色彩。

这样的形容,绝非虚言。卖花渔村是安徽省2A级景区村落,全村宛如一个巨大的盆景园,整个村子处处皆景、步步入画。每年梅花绽放时节,漫山满园、山洼溪边、庭院内外、房前屋后到处都是梅桩盆景,有的似晚霞烟云,有的如烟花灿烂,清香四溢、宛若仙境,吸引无数游客前来。“渔村人家”农家乐中堂上的对联“洪岭花香飘千里,渔村盆景入万家”正是它的生动写照。2008年,“卖花渔村盆景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家家户户的“小盆景”成为乡村振兴的“大产业”,这使其成为“两山”理念转化的生动样板,更让卖花渔村成为安徽省乃至全国的和美乡村样板,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如今,徽派盆景的品牌效应已逐步显现,产品竞争力不断提升,农民收入稳步增加,走出了一条“产业+庭院+兴旅+强村+富民”的乡村振兴之路。

展望一路繁花的未来,卖花渔村满怀信心,将以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和徽派盆景小镇建设为契机,聚焦盆景种植、培育和成品展示,强化产业、文化、艺术与旅游的融合,创建集中展示中国徽派盆景文化魅力和活力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使得满院花香传千年。

来源:《中国环境报》

0 阅读:1

守望自然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