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嵩和徐阶到底谁好谁坏?咱先把话撂这儿:这俩人都不是啥好人。严嵩是奸臣这事儿,从明朝开始就人人皆知了,没啥好说的。徐阶他们家呢,贪污的钱那叫一个多,占的民田那叫一个广,这可是海瑞查清楚、坐实了的,没跑。再瞧瞧这两家的下场,严嵩的儿子,就是那个被叫做小阁老的严世蕃,被判了死刑,严嵩自己最后流落街头,那叫一个惨。徐阶比严嵩稍微好点儿,但也好不到哪儿去,就是五十步笑百步的事儿。他的大儿子、二儿子被发配充军,小儿子被取消了户籍变成平民,徐府的家产都被没收了,房子啥的也被一把火烧了,他自己也只好赶紧跑到别的地方躲灾去了。
可让人想不明白的是,不管是在史书的记录中,还是像《大明王朝1566》这般的电视剧里,亦或是很受认可的《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中,徐阶作为文官集团的带头人物,其形象竟然特别正面。难道是因为他贪污的程度不严重?还是霸占民田的数量不多?要不就是真像他讲的那样,他几个儿子在松江老家的举动,身在京城的他一点都不知道?然而这种说法明显是荒唐透顶,要不是海瑞上任后毫不含糊地丈量土地,一查到底,徐阁老恐怕早就舒舒服服地在那大量的财富上享受退休日子了。
说到明朝中后期,军权、相权、宦权这三方的矛盾冲突是绕不开的。一般来说,是皇帝联合太监跟大臣们互相牵制,他们之间的争斗那是相当激烈。作为首辅,本来应该是大臣阵营的带头者,对其能力的要求虽说不是极高,但起码不能叛变。然而严嵩这个“严队长”却明目张胆地投靠嘉靖皇帝,成了他的附属,就跟个挂件似的。他这么干,这权力的较量还怎么进行下去?而且作为首辅,他掌握着大臣阵营的人事任命大权,能决定谁能参与进来,谁只能被晾在一边。要是有人愿意跟他狼狈为奸,就能得到重用;要是不愿意,那就只能被冷落。就连那些对他的行为表示不满的大臣,比如杨继盛,他都毫不顾忌地违反规则,对人家进行人身伤害,甚至要把人给整死。
明朝的大臣们对遭受皇帝惩罚、太监欺压、廷杖责罚甚至被打死的境遇,心里虽不情愿,但也只得默默承受。然而严嵩作为大臣中的一员,还是首辅,却率先坑害自己人,毫无原则底线,这就是他被认定为大明第一奸臣的关键原因。再看徐阶,在把严嵩扳倒并当上首辅后,作为文臣集团新的首领,能够坚决地守住自己的立场。面对嘉靖帝不合理的要求,他敢直接拒绝;面对痛骂嘉靖的海瑞,他勇于出手保护;面对弹劾自己的言官,他可以忍住不发作,泰然对待;面对身边纷繁复杂的矛盾,他善于灵活应对、巧妙解决。而且他还有个很有优势的身份,那就是王阳明心学的传承者。
正因这般,不管是在大臣体系里边,还是在民间的学术范畴以及文学界里,徐阶都履行了作为自己人的责任和义务。他那所谓的好名声,正是源自这两个群体的肯定和传播。所以,就算徐阶家族有欺压百姓的行为,也只是被一笔带过罢了。
在戏剧作品的影响和传播下,北宋原本挺不错的潘美、庞籍,都被后人当成了奸臣,那本来就恶迹累累的严嵩,就更没机会翻身了。要说在当时老百姓的看法里,我觉得徐阶和严嵩没啥区别。你看严嵩被砍头的时候,京城的老百姓那是高兴得很;海瑞整治徐阶家族的时候,苏松的老百姓也是欢天喜地。这俩人,就跟跑五十步和跑一百步的一样,分不出谁好谁坏,都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