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手是太极拳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对抗技击,本意是双方合作下的检验拳架的方法。在不使用护具的情况下,不致发生任何伤害性事故。所以推手不受年轻、性别、体质等限制,可以达到知己知彼的目的,是武术的高级智慧和最文雅的呈现方式。
通过接手,俗称打轮,仅限于使用採、拿、掷、打、摔、跌、发、放中的无伤害性的技击方法,核心是沾连粘随、不丢不顶、得机得势、引进落空,禁止使用散手里边的拳打脚踢、反关擒拿,尤其不能使用搓筋折骨、点穴抓闭等毒手。推手被推上武术竞技舞台,走向完全对抗的路线,沾连粘随、不丢不顶的搿手的核心理念就会丧失殆尽,没有了用武之地。
擂台赛,两人搭手后,象征性的进行两圈打轮,开始进入角力的现象,不像摔跤也不像散打,尽管一再修改规则,避免顶牛,但是推手比赛从顶层设计上,造成形式和理念的分割,使得顶牛现象一直无解。完全对抗的竞技性推手谢幕之后,推手进入了低迷时期。练拳是体,推手是用,体用互根,方得其妙。没有推手的体会,难以把太极拳练到更高的境界,也无法真正领悟太极拳的精髓。
推手在杨氏太极拳传入北京之前,在陈家沟一直叫搿手,由于是口语传承,搿字被误用为擖(取“扌”的形旁和“葛”的声旁,与“掤”被误用的道理一样),或者称为“打手”“揉手”等,“搿”字是极具智慧的象形文字,本意就是双手合抱,引申为合作。
推手可以说是一项伟大的发明,推手不仅是太极拳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通往太极拳高深境界的必经之路,没有推手的太极拳,就是不完整的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