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泡在世界历史中的香味传奇

茶韵之舞 2023-03-22 17:08:39

白茶是我国六大基本茶类之一,也是中国茶叶大家族中制作工艺最简单,也最接近天然的一种茶类,它不揉不炒,以萎凋为核心制作工艺。在其加工的过程中,阳光与风的参与、微产区与小气候的结合、人类的经验与工艺的演绎,造就了白茶“淡泊清雅”的特性。

“形状似针,白毫密披,色白如银”说的就是白毫银针。

白毫银针属于白茶中较为高档的茶叶,产自福鼎、政和两个地区。由于白毫银针白毫银针全部采用单芽为原料来制作,仅仅从观赏的角度来看,整个茶芽被白毫覆盖,令人赏心悦目;在冲泡时,福鼎产的白毫银针汤色杏黄,滋味清鲜爽口;政和的白毫银针,茶汤滋味醇厚,香气芬芳。

白毫银针的采摘要求十分细致,极为严格,其规定是下雨天不采、露水没干不采、细瘦芽叶不采、紫色芽头不采、受到损伤的芽头不采。每年茶树的第一轮春芽特别肥壮,是制作优质白毫银针的理想原料。

制作白毫银针,只能用肥壮的单颗芽头,如果采摘的是一芽一叶或者是一芽二叶的新梢,则只选取芽心。

由于白毫银针的鲜叶原料全部为茶芽,所以在制作成成品后,芽头肥壮、挺直如针、洁白光亮。白毫银针根据产地的不同,其制作方法上是略有差异的。福鼎白毫银针在采摘制作时会选择凉爽的晴天,把鲜叶放置在阳光下暴晒,等其含水率达到10%~20%时,再放于焙笼上,用文火足干。

政和白毫银针则一般是把鲜叶摊在水筛上,放置在通风场所,待含水率达20%~30%时,再放到烈日下晒干,也可以先晒然后风干。毛茶在经过挑选后为精茶,复火后就可以趁热装箱。

白毫银针第一次出口是在1891年,在1910年后开始在美国畅销。到了清末民初时期,以白毫银针为代表的中国白茶,已经源源不断地销往欧亚大陆的39个国家和地区。

1912年至1916年,是白毫银针销售的鼎盛时期,当时福鼎与政和两地年产量各1000余担,远销欧美市场,每担白毫银针的价格为银元320元。

在北京曾经出现过一盒由美国华侨收藏的当年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的白毫茶叶,到现在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的包装十分精致,木盒内套有锡制的内罐,木盒上不仅仅刷有漂亮的黑漆,并且还绘制着精美的花鸟图案。木盒上的标签清楚地标示着,其出品商是福建的“马玉记”茶号,产品的英文名字是FLOWERY PEKOE,即花香白毫,木盒里装的全部都是芽茶,不仅肥壮,而且满披白毫,干茶的外形、色泽、香气与我们现在所熟知的白毫银针没有任何差别。

白毫银针,在当时实实在在地丰厚了以茶叶为主要生计的商人的钱包。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茶行业快速由盛转衰,年产值不到10万元。被战火波及的茶商们,不得不暂时离开这个市场。

3 阅读: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