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场上,什么样的部队能让日军闻风丧胆?这个问题,如果放到1941年的冀中平原,那答案只有一个:八路军第17团。
这支“常胜团”的传奇,不仅在于它的战绩辉煌,更在于它的团长闵鸿友,这个被称为“吕正操手下第一猛将”的人,凭着机智和胆略,把日军玩得团团转。
可谁能想到,这样一支让敌人头疼的部队,曾遭遇过一次命悬一线的偷袭,而最终的结果却让敌人后悔莫及。
为什么这么说呢?事情还得从1941年年初讲起。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654cb4d23f3c526b9475973cfe8001f.jpg)
图片源自网络
这一年,冀中平原的抗日战争进入了白热化。
日军为了扼杀八路军的势力,不断对根据地进行“扫荡”和“清剿”。
他们手里的装备占尽优势,飞机、大炮、坦克样样齐全,而八路军这边呢,武器简陋,甚至连汽车都没有。
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17团硬是杀出了一条血路。
他们用了几十天时间打了四十多场战斗,歼敌上千人,彻底粉碎了日军的“扫荡”计划。
这还不够,接下来的百团大战中,17团又攻克了29个据点,歼敌1500多人。
日本鬼子想玩阴的,结果踩了地雷阵——看八路军17团如何教小鬼子做人
1941年的冀中平原上,北风卷着沙土往人脖子里钻。日军第110师团的指挥部里,松本联队长正把茶杯摔得稀碎:"这个17团怎么打都打不死!"
这话倒是不假。自打去年开始,这支八路军队伍就像根鱼刺卡在鬼子喉咙里。他们今天端个炮楼,明天炸辆卡车,最绝的是去年腊月二十三,居然摸进县城把鬼子过年的猪肉全给端了。松本联队三个月换了三个大队长,个个都是被17团打得灰头土脸撤下来的。
铁桶阵里耍大刀,闵团长神机妙算
老百姓们私底下都传,17团团长闵鸿友是"活关公转世"。这话传到闵团长耳朵里,这个浓眉大眼的河北汉子咧嘴一笑:"咱要是关二爷,那小鬼子就是插标卖首的土鸡瓦狗!"
这话可不是吹牛。那天早上天还没亮透,侦察员老张头呼哧带喘跑进团部:"团长,北边三十里铺来了一大队鬼子,正往咱这边拱呢!"闵团长把旱烟杆往桌上一磕,眼睛亮得跟夜猫子似的:"来得好!老子正愁年关没肉吃呢。"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a624dbc4b2d3c6d92ee45de82b9fed5.jpg)
图片源自网络
要说这闵团长打仗,那真是厉害无比的。他带着队伍七拐八绕钻进青纱帐,愣是把两千多鬼子引进了马家河子。
这地方三面环水,河滩上全是芦苇荡。等小鬼子整队要过河时,只听闵团长一声"拉",埋在河滩上的三百多颗地雷同时开花,炸得鬼子像下饺子似的往河里栽。
"同志们,往死里打!"闵团长抄起捷克式轻机枪,第一个冲出战壕。战士们眼见团长这么生猛,个个跟小老虎似的往上扑。有个新兵蛋子抡着大刀片子,硬是砍翻了三个鬼子,后来才知道那刀是闵团长亲手磨的。
夜袭不成反被操,天皇亲卫队变烤鸭
吃了大亏的松本联队长气得直跳脚,从保定调来了专门搞偷袭的"夜枭大队"。这帮鬼子都是穿胶鞋、戴夜视镜的"精锐",据说能夜行百里不点灯。腊月二十八夜里,他们真就摸到了17团驻扎的王家寨。
带队的山田少佐举着望远镜冷笑:"中国人还在睡大觉,传我命令..."话没说完,寨子里突然响起唢呐声。
紧接着四周火光冲天,房顶上、草垛里、甚至茅坑边上都冒出黑洞洞的枪口——敢情闵团长早带着乡亲们挖好了地道,就等鳖入瓮呢!
最绝的是村口晒谷场,闵团长让人连夜泼水结冰。
鬼子们冲锋时脚底打滑,跟溜冰似的往前栽,被埋伏在磨盘后的机枪手当活靶子打。
有个鬼子曹长慌不择路,一头扎进茅坑,等捞出来时浑身臭气熏天,被战士们戏称为"屎壳郎太君"。
土枪土炮显神威,铁西瓜专治不服
要说17团最让鬼子头疼的,还得数那些五花八门的"土发明"。后勤处长老赵头是个铁匠出身,硬是把生铁锅改造成"飞雷炮",一炮能炸翻半个班的鬼子。
民兵队长二嘎子更绝,发明了"连环雷"——踩中一个雷,周围十个雷跟着响。
那年开春,鬼子调来三辆九七式坦克,耀武扬威地要碾平根据地。结果刚进李家庄,就掉进了闵团长设计的"反坦克沟"。战士们把二十多个炸药包捆成"铁西瓜",顺着斜坡往坦克底盘下面滚。
只听"轰隆"一声,领头那辆坦克直接坐了"土飞机",炮塔都被掀出去十几米远。
最可乐的是有一次,闵团长带着侦察连化装成伪军,大摇大摆进了鬼子据点。站岗的伪军班长刚点头哈腰递烟,就被闵团长用烟袋锅子敲了脑门:"睁大你的眼睛看看,我是八路!"等据点里的鬼子反应过来,弹药库早就上了天。
百姓才是活地图,小米步枪筑长城
要说17团为啥这么能打,村里的王大爷最有发言权。那天鬼子来扫荡,老爷子故意把鬼子往"迷魂阵"里带——那是一片望不到边的玉米地,暗沟连着地道,岔路套着岔路。
等鬼子转得晕头转向时,埋伏好的战士们突然从青纱帐里杀出,把两百多鬼子包了饺子。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ec67f0aba0cf684d74d77cd7679a50b.jpg)
图片源自网络
妇救会的张大娘更是了不得。她带着姑娘媳妇们连夜赶制了三千多双"踢死牛"布鞋,鞋底纳着"杀鬼子"的字样。战士们穿着这样的鞋,追得鬼子跑丢皮鞋都不敢停。有次打扫战场,炊事班老刘捡到双鬼子皮靴,乐呵呵地说:"正好拿回去改个马鞍子!"
到了1943年,17团的威名已经传遍华北。有次俘虏了个日本少佐,这厮死活不信打败自己的是"土八路",非要见见闵团长。等见到真人后,他盯着闵团长补丁摞补丁的军装看了半天,突然跪下嚎啕大哭:"天皇陛下骗了我们..."
如今在河北定州,还立着块"十七团抗日纪念碑"。每逢清明,总能看到头发花白的老人们,颤巍巍地在碑前摆上一碗猪肉炖粉条。他们说啊,当年闵团长最爱吃这个,说等打跑了鬼子要让全中国的老百姓都吃上肉。
注:【本文部分数据整理自公开网络资料】+【所述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认知边界】+【不作为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