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贵州遵义中桥水库工地,一群神秘人正在忙碌,但他们不是施工员而是考古队!但此时的考古队员失望至极,身处一处被泥水泡透的脏坑,一直没有任何有价值的文物,但就在这时,腐烂如泥的烂木头中间,忽然发出了一道金光!那竟然是一颗黄金的抓钉!
这一幕,就发生在遵义播州土司墓发掘现场。
说起播州的海龙屯与土司墓,可谓是名声在外,上世纪70年代,考古人员意外进入了龙岩山险峻异常的海龙屯关隘,这一座耸立在山巅的关隘,北、东、南三面临水,全是绝壁,全靠深插入云的阶梯连接,虽然已是断壁残垣,但在云贵高原雾气与山林的掩映中,这关隘仍如天空之城一般神秘而壮丽。
后经过考证,这正是自晚唐时期开始统治当地并绵延700余年的杨氏土司修建的关隘。这背后有一段极为精彩的历史。
海龙屯周围方圆三十公里范围内发现了三个成规模墓葬群,并在其中发现了第29世杨烈墓以及第一代土司杨铿墓地,于是,人们越发对这一块神秘的区域充满猜测。
2014年,海龙屯附近的杨家湖修建中桥水库,因水利工程,接受考古人员提前进行抢救式田野考察,但就在考古人员期待又一座土司墓葬现世时,眼前的景象却令人陷入自我怀疑中。
这杨家湖附近,确实发现了墓坑,但这墓坑中因为长期被地下水浸泡,早已成为了一滩烂泥,经过初步考察,并未发现任何有价值的文物。
但也正是在此时,几道金光的闪烁,让考古队员们精神一震。
经过验证,这金光竟然是几枚抓钉发出的!不仅如此,在金抓钉附近,队员们还发现了几枚银钉!
是什么规格的墓葬,竟然钉子都采用了金银材质?
随着挖掘工作不断深入,惊喜原越来越多,古墓中频频出现精美的金银器、玉器,其中有鎏金双鱼银洗、象纽银执壶、螭首金杯等巧夺天工,而金筷子等随葬品的出现,更是显示了这位墓主人的尊贵身份。
此外,墓穴的淤泥中出现了大量的矛和斧和一柄黄金宝剑,这些兵器的出现,更是证明了墓主人的身份特殊。
但惊喜随之而来的,是巨大的谜团,这样一座堪称宝藏的墓穴,到底属于谁呢?
在考古过程中,人们几乎翻遍了整座墓葬,也没有发现墓志铭等文字材料,这让推测墓主人的身份,更是造成了困扰。最后,还是在一盏银烛台中,找到了墓主人身份的蛛丝马迹。
这烛台下,有一行铭文,写着“乙卯田都统司公用”,根据这几个字,考古专家翻阅了大量资料后,肯定墓主南宋的播州土司杨价(jiè)。
而墓主人身份的确定,让人们在整理墓穴的过程中更加精细而充满静怡,其中原因是杨价不仅是第十四世播州土司,而且是一位战功赫赫的抗蒙英雄!
而说起这位英雄人物的精彩故事,还要从杨氏土司的“发家史”说起。
公元876年,南诏国趁机攻陷了播州,一时间,朝野震动。要知道,几百年以来,大唐一直用播州控制着南诏,再让南诏制衡吐蕃。此时,南诏异动,对朝廷在西南的势力影响很大。
但这时,已是晚唐,大唐国力渐衰,已没有什么遗力去夺回播州。但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唐天子面向天下 豪门世家发出了“动员令”,并承诺,谁能收复播州,就是播州领主。
于是,太原杨氏一族挺身而出,族长杨端带领家族武装,收复播州。杨家人在播州经过数代人的血战,总算是扎下了根,而与此同时,外面的世界变成了五代十国,又经历了辽金蒙古。
时间一晃过去了300多年,杨氏这一家汉人土司却在播州闯荡出了名声,并保持了血性与战斗力。而这少不了“杨家辈有英雄出”的助力。
例如,七百年三十世土司中,第13 世土司杨粲、第 14 世土司杨价就堪称人中英豪。
杨粲文武双全,他继承了祖父杨选和父亲杨轼‘结庐养士’‘留意艺文’的传统,崇尚儒术,倡导文治,此外,杨粲还训练了一支‘寓兵于农’的地方武装。在数次内外征战中骁勇善战,开创了播州盛世。
杨粲去世后,其子杨价世袭土司位。这位杨价,就是文中这座墓葬的主人。
1231年,蒙古军队以借道灭金为由,从秦岭大散关入川,深入四川腹地。5年之后,窝阔台汗次子阔端率部又南入大散关,宋、蒙主力决战阳平关,宋军全军覆没,蒙古军血洗成都,并接连攻破四川大部分州县。
消息传到播州,杨价带兵戍守四川。他亲率五千精兵渡江入川支援朝廷,由于作战勇猛,杨氏土司兵也成功引起了宋廷的重视,并被命名为“雄威军”。
蒙古退兵后仍盘踞在川陕根据地,不断骚扰四川。1237年,一支蒙古军突然出现在开州和达州,并进而攻陷夔州路首府白帝城,一直向东推进到巫山。随后,驻川蒙古军主将塔海带兵沿四川盆地西侧边缘南下,威胁泸州以下。接受朝廷紧急征调,杨价带兵进驻泸州与重庆间,防御蒙古军沿长江东下。
因为赫赫战功,杨价获封为武功大夫,后还获封“威灵英烈侯”。而且,杨价不只是一介武夫,而是文武双全,他喜好读书写作,重视科举。在位期间,他为播州向朝廷争取到了每年三人参加四川科举考试的名额,对当地文教影响深远。
可惜的是,在与蒙交战石洞峡后不久,杨价去世……
那杨价的墓葬为何呈现如今这种烂泥中藏宝的情况呢?后来经过精细的勘探与化验,人们终于揭开了这矛盾出现的原因。
其实,杨价墓葬的规格极高,墓穴四周的“烂木头”实际上是珍贵的金丝楠木,这大量的木料组成了一副规格及高的兼“黄肠题凑”,这样的吉墓葬规格,与杨价珍宝琳琅的墓穴相得益彰。但可惜的是,杨价的墓穴规格虽高,但选址不佳,墓穴所在地后世出现了一处下沉湖泊——杨家湖,而墓穴正在水淹区,经过湖水长时间的侵染浸泡,让杨价的黄肠题凑加速腐朽,这才成了如今的“烂泥坑里有宝藏”的情况。
一次考古发掘,牵出了杨氏家族的传承,更让后人知晓了一位英雄人物,这就是考古的魅力吧。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