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屋顶发现个“木疙瘩”,放了十几年,专家却说:失传百余年的“国宝木玺”

律令9章 2021-07-22 00:02:24

说到文物,或许不少朋友会想到先秦青铜器、金银玉器等,这些在古代帝王看,不过是日常器物;历代帝王真正视若珍宝的只有一样,即所谓的“传国玉玺”(这里指的可不光是秦始皇那枚)。从某种角度看,“玉玺”是一代王朝的象征,也是帝王是否“正统”的标志;帝王视若珍宝,今天更是国宝文物,但“玺”可不光有玉质、还有金、铜质,甚至还有“木玺”。

说到这或有朋友会说“别瞎扯了,古代帝王哪个不是富甲天下,代表身份的东西,怎么可能用木头制成?”这就引出了历史上的一个特殊王朝——太平天国(也有朋友认为不应称之“王朝”,只是清代的“动乱”时期),不管怎么说,这段历史反而在五千年中显得更加清晰;1982 年11 月18 日,新华社播发了一条简讯:“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的‘旨准’木印玺,在南京文物普查中发现。”虽说新闻简明扼要,但消息却引起了考古、史学和新闻界的轰动。

说这话还要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老辈人一看“50年代”或许能联想到更多,此时中华儿女再次被卷入一场大运动;这里单说南京的瞻园路173 号,这里粉墙小瓦,通体木质结构,是座典型的清代院落,解放后被收为国有,并重新分配给贫苦大众。这一年,教师“张大仁”一家搬进了这里的第三进院落的东厢房居住。

张大仁在瞻园路173 号住了十多年,到了1974年夏天,终于决定对房子来一次大扫除;也不知哪根筋搭错了,张大仁搬把椅子要“打扫”天花板,也正是这一举动让他发现了国宝。古代房子都有天窗,下面多会有一个木斗,张大仁住的房子也是如此;就在此时,张大仁发现木斗并不是空的,里面装着一个木疙瘩,尘土足有半寸厚,不过拿起来一看,“疙瘩”上似乎还刻有字迹。

把“木疙瘩”拿下来,张大仁用水冲洗后再看,是一块11.7 厘米长,2.4 厘米厚的印章,上面刻有五爪立龙,中间有双凤朝阳,下面是福山寿海,正中间刻着“旨准”两字;张大仁是教师,一见“旨”这个字马上联想到了古代的皇帝,但当时运动还未结束,他也不敢让这块“木印”现世,于是随手扔进了工具箱。一晃又是几年,运动风暴逐渐平息,张大仁的教师职业再次受人尊重;1982年,南京开展了文物(古迹)普查工作,当时人手不够,上级决定从文教系统中抽调一名有“资历”的教师协助开展工作,名额就落到了张大仁头上。

就这样,几个月的工作让张大仁对文物有了新的理解,并偶然间透露:自家有块“木印”,或许跟古代某位皇帝有关;同事也挺纳闷,理论上说,“旨”、“准”类的文字确实和皇帝有关,但“木头印”又让这些文物工作者感到不解,于是提议让张大仁把东西拿给专家看看。说起这块“木印”,其他人或许不知道,但研究太平天国的权威专家罗尔纲可不陌生,如果是真的,那可是件“国宝”;简单地说,经专家联合鉴定,最终确定张大仁的“木印”乃是太平天国领袖,“天王”洪秀全的御用之物——失传百余年的“删书木玺”。

说到这或有朋友不理解了,什么是“删书木玺”?对此专家解释说,自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洪秀全颁布了各种新法令和制度,其中就包括文化出版的审查制度,并成立了“删书局”;洪秀全对从古至今的几乎所有重要文献都进行了篡改,“删书局”的任务就是重新审查、删减和再出版。不仅如此,“新书”出版前要经过洪秀全的审核,审核后加盖“木玺”才能批量印刷;直白点解释,“木玺”代表的是洪秀全在文化界的权威,例如著名的《天条书》、《太平礼仪》、《天朝田亩制度》等均盖有“删书木玺”。

直到1864年,南京被清军攻破,或有人将“木玺”藏进了天窗木斗中,这一藏就是一百多年;如今,洪秀全的“玉玺”在国家博物馆,同样是国宝的“木玺”也理应被珍藏,张大仁深明大义,无偿上交给了国家。

17 阅读:28362
评论列表

律令9章

简介:惊堂木一拍,“上下五千年”张口咱就来,对错您自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