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政变:姑侄争权太平公主殒命,尘埃落定开元大幕徐开

史海撷侃侃过去 2024-04-19 07:24:04

由于平台规则所限,只有当您与我有很多互动,才会被认定成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加个“关注”,这样就能在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谢谢!

文|

编辑|

【01】李旦继位拨乱反正

景云元年(710年)六月二十日,平王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发动政变,一举诛灭韦后集团。

二十三日,太平公主传达少帝李重茂指令,请求让位于相王李旦,李旦拒不接受。李隆基因政变有功浮出水面,被任命为殿中监、宰相。李旦其他几个儿子宋王李成器、衡阳王李成义、岐王李隆范、薛王李隆业,以及太平公主之子薛崇训也都荣升要职,分掌兵权。

与此相对应,中宗李显时期的旧宰相班底则遭到贬黜,萧至忠贬为许州刺史,韦嗣立贬为宋州刺史,赵彦昭贬为绛州刺史,崔湜贬为华州刺史。

政变功臣、新晋宰相刘幽求请示宋王李成器、平王李隆基:“如今人心不宁,国事繁重,相王曾做过帝王,素为众望所归,怎可拘泥小节,不早日即位镇抚天下呢!”

李隆基略感为难的说:“父王他生性恬淡,当年拥有天下还让位给兄长,现在又怎肯去抢侄子的位置!”

刘幽求道:“人心不可违,独善其身怎能比江山重要!”

李成器、李隆基被刘幽求说服,共同力劝李旦登基,李旦这才勉强答应。

古时但凡有谋朝篡位之人,即位前总会假模式样的拒绝三次,用以体现谦让。但李旦应不归于此列,从他上任没多久又主动让位给李隆基来看,他是真的对皇帝宝座不感兴趣。

六月二十四日,少帝李重茂像往常一样端坐朝堂。太平公主站在他身旁,面对群臣说:“皇帝想把位置让给叔父,可以吗?”

刘幽求出列跪倒,朗声说道:“国家多难,皇帝仁孝,效仿尧、舜让位,符合至公大道!”

少帝遂将帝位授予李旦,少帝此时仍在御座,太平公主看向他说:“天下已归相王,这里不再是孩子你的位置了。”于是上前将少帝牵引下来,李旦与哥哥李显一样第二次即位称帝,是为唐睿宗,少帝李重茂恢复以往温王爵位。

李旦做了皇帝,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册立太子。按照传统,皇太子应由嫡长子宋王李成器担任,但平王李隆基立有大功,李旦有些犹豫不决。

李成器看出了父亲的苦恼,也知道自己无论威信还是势力都无法与李隆基相比,便主动推辞说:“国家安定应先立嫡长,国家有乱则应看谁功大,如果违背了这个原则,就会令天下人失望。臣宁死不敢位居平王之上。”

群臣也大多站在李隆基这边,刘幽求说:“臣听闻消除天下祸乱,理应享受天下福祉。平王拯救社稷于危难,论功劳属他最大,论德行属他最强,这是无可置疑的事实。”李旦允准,诏令平王李隆基为太子,李成器为雍州牧、扬州大都督、太子太师。

解决了立储大事,接着就是对前朝历史问题的清算与界定。

六月二十八日,诏令剥夺已故武三思、武崇训父子爵位,铲平了他们的坟墓。

起用名臣姚崇、宋璟为宰相。被贬为刺史的韦嗣立、萧至忠、赵彦昭、崔湜因转投太平公主门下,重新回到宰相岗位。

武三思当年的两条走狗宋之问、冉祖雍因名声太臭,坐罪谄媚、依附韦后集团,流放岭南。

为因检举韦后被杀的郎岌、燕钦融、韦月将三人正名,追赐官爵。

为遭武三思构陷处死的敬晖、桓彦范、张柬之、袁恕己、李千里、李多祚、王同皎、裴炎等人洗清罪责,恢复官爵。

为“景龙政变”的发起者、前太子李重俊平反,恢复名位。

提升举报宗楚客谋逆的崔日用为黄门侍郎、参知机务。

追废韦后为庶人,其女安乐公主为悖逆庶人。

权力更替间的拨乱反正非常必要,可以表明政府在重大问题上的立场与态度,防止朝中官员因标准不一、是非混淆所带来站位不准、思想混乱!

姚崇、宋璟全力辅佐李旦,革除前朝弊政,引进忠臣贤良,贬黜谗佞之徒,提议废除了编外“斜封官”,赏罚公道,请托断绝。

崔湜、张锡、萧至忠、韦嗣立、赵彦昭等人再次被贬出核心权力圈子,朝廷风气日渐向好,颇有贞观、永徽年间气象!

【02】李重福谋乱遭覆灭

韦后掌权时,分管吏部的宰相郑愔,因贪赃索贿遭人弹劾,依靠安乐公主讲情,贬为江州(今江西南昌一带)司马。

此人一向嗅觉灵敏极善投机,察觉到了韦后必败,为替自己找好下家,在路过均州时暗访谯王李重福,与洛阳人张灵均共同劝说李重福起兵诛灭韦氏。

李重福是中宗李显的庶长子,因遭韦后反感贬为均州刺史,一直对韦后深怀不满,当即与郑愔一拍即合。谁知计划还未实施韦后就已败亡,朝廷下令改任他做集州(今陕西汉中)刺史。

临行前,张灵均劝他说:“大王身为长子,理应由您做天子。相王虽然有功,不应继承皇位。东都洛阳的士民都愿跟随大王,如果您能悄然进入洛阳,发动军队杀死留守,占据东都。而后再向西夺取陕州,向东攻掠黄河两岸,天下就是您的!”

压抑许久的李重福欣然允诺,随即与郑愔、张灵均密谋,聚结数十名同党准备起事。

郑愔到洛阳等候李重福,提前草拟了一份诏书。在诏书中立李重福为帝,改元“中元克复”,尊称皇上李旦为皇季叔,温王李重茂为皇太弟,还把自己任命为左丞相兼管文官,张灵均为右丞相兼掌军事。

李重福、张灵均乔装打扮赶赴洛阳。郑愔提前安排驸马都尉裴巽收拾府宅迎候,由于动静太大,惊动了洛阳县令。

裴巽的夫人是中宗李显之女宜城公主,因偷着娶了个美貌小妾激怒了公主,公主撒泼打滚剪断了他的头发,还派人割掉了那名小妾的耳鼻,成为坊间一大闹剧。

八月十二日,洛阳县令前往裴巽府中查看,李重福突然赶到,县令立即乘马报告了东都留守。洛阳官员闻讯,纷纷逃离躲避,洛州长史崔日知独自率领军队讨伐。

留台侍御史李邕在天津桥见到了李重福,此时跟随在李重福身边的部众已达数百之多。

李邕先跑到城外军营,对守军将领说:“谯王得罪先帝,如今无故来到东都,肯定是想造反。你等应严加戒备,立下大功换取富贵。”接着又通知皇城使关闭洛阳城门。

李重福先行攻打军营,遭到营中官兵阻拒,一时矢如雨下无法前行。李重福只得退回,率众来到左掖门。看到城门紧闭,不禁怒火万丈,下令让部属放火焚烧城门。火焰刚刚燃起,官兵已蜂拥而至,李重福窘迫之下无计可施,策马逃入山谷。

第二天,洛阳守军齐出,前往搜捕李重福。李重福掉入沟渠淹死,张灵均为官兵所擒,崔日知因功升任东都留守。

郑愔生得容貌丑陋,脸上胡须密布。得知兵败,化装成妇人模样躲在车中,被官兵发现收捕。

提审他们时,郑愔吓得浑身哆嗦抖如筛糠,连句完整话也说不出来。相比之下,张灵均却神态从容。他望向郑愔长叹的说:“我与这种人共事,活该被杀。”两人罪名成立,均被拖入闹市问斩。

郑愔靠着谄谀酷吏来俊臣步入仕途,先后依附张易之、武三思、韦后、李重福,是个典型的投机分子。人品虽然拙劣不堪,却与声名狼藉的宋之问一样,是个颇有才华的诗人,留有大量诗作传世。

【03】太平公主气焰滔天

太平公主是武则天唯一的女儿,与武则天、上官婉儿一样,是个颇具争议的优秀女性。

她为人沉稳,聪敏机警且极富权谋,无论性格亦或长像都与武则天相类,因此极获女皇喜爱,时常参与国家大政的处置谋划。

武则天在世时,她因畏惧母亲威严不敢造次。诛灭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她立下大功,逐渐有了自己的势力。中宗李显在任期间,即便嚣张跋扈的韦后与安乐公主,也都忌惮她三分。“唐隆政变”中,她与侄子李隆基联手除掉了韦后集团,在朝中威望日隆。

李旦对妹妹非常尊重,经常与她商议国政,且一谈就是很久。有时遇到公主不在,他还会委派宰相前往公主府第咨询。每次宰相奏事,李旦都会先问:“这事与太平商量了吗?”接着再问:“与三郎商量了吗?”得到肯定答复才会批准执行。李隆基因排行老三,故昵称三郎。

只要是公主想做的事,李旦没有不听的。宰相以下官员,进退升迁全凭她一句话,由她举荐做上高官的不计其数,权力甚至超过了皇帝。

她的三个儿子薛崇行、薛崇敏、薛崇简也继薛崇训之后册封为王。家中田园遍布长安近郊,每天府中开销可与皇宫相比。

太平公主轻视李隆基年轻,又忌惮他的英武,便想重新换个软弱些的子嗣做太子,以便保住权力。于是到处散布流言,声称:“太子不是嫡子,与礼制不合。”又派人刺探李隆基的一举一动,但凡稍有小过必会上报李旦。甚至连李隆基身边都安插有太平公主耳目,李隆基深感不安。

为了除去李隆基,太平公主四处援引党徒。前御史中丞窦怀贞的老婆是韦后乳母,时人戏称他为“国㸙”。韦后一党覆没,他杀妻自首。李旦鄙薄其为人,把他贬为益州长史。太平公主势大,他立即转投太平公主,一门心思替主子拉人效忠。

受太平公主指派,他让女婿唐晙邀请宰相韦安石到府宅坐客,用以探听韦安石立场,遭到韦安石拒绝。

李旦曾密召韦安石,告诫他说:“听闻官员全都拥戴太子,你应留心查明。”韦安石不假思索的答道:“这话一定出自太平公主!太子有功于国,为人孝顺友爱,愿您勿为谗言所惑。”

李旦吃惊的瞪大眼睛:“朕知道了,你千万不可再与他人提及。”

谁知此时太平公主恰好来找李旦,在帘幕后把韦安石所说听了个清清楚楚。恼怒的太平公主随即派人构陷韦安石,准备将他收捕严办,全凭宰相郭元振讲情才得以幸免。

公主又曾前往光宅门等候众宰相,委婉提示他们改立太子,宰相们大惊失色,宋璟高声抗议:“太子对国家立有大功,是将来我大唐的主人,公主怎能当众讲这种话!”

宋璟、姚崇察觉苗头不对,为避免朝廷因争权夺势再次陷入混乱,两人密奏李旦:“宋王李成器是陛下长子,豳王李守礼是高宗长孙,太平公主总在两人之间挑拨离间,会使太子不安,请将二位亲王外调为刺史;免去岐王李隆范、薛王李隆业左、右羽林卫大将军职务,改任东宫左、右率,用以护卫太子。同时,请把太平公主和她丈夫武攸暨迁往东都洛阳居住。”

李旦清楚宋璟、姚崇的用意,考虑了一下说:“朕的三位兄长都已离世,只剩太平一个妹妹,朕不忍心让她搬那么远!其他则听凭你们安排。”

二人随即起草诏书,命令大唐亲王和驸马不得再执掌兵权,有在军中任职的一律改任其他职务。

不久,又有流言传来,说是五天内将有兵变。李旦找侍臣商议,宰相张说进言:“这定是有人想离间东宫,请陛下下令让太子监管国事,流言自会消失。”

姚崇称赞说:“张说所言,是利国利民的妙计。”李旦大为高兴,彻底接受了宋、姚所提建议。

张说也是有骨气的臣子,当年张易之逼他陷害魏元忠,他在宋璟等人鼓励下,冒着生命危险当众揭发张易之阴谋,保全了魏元忠。

景云二年(711年)二月初一,诏令宋王李成器为同州刺史,豳王李守礼为豳州刺史,左羽林大将军李隆范为左卫率、右羽林大将军李隆业为右卫率,太平公主迁往蒲州(山西永济)。

二月初二,诏令太子监国。把六品以下官员的任免权,以及徒刑以下处决权交给了李隆基。

在宋璟、姚崇等一干正直臣子的强力干预下,太平公平第一次打击李隆击的计划以失败告终,不仅没让李隆基遭受损失,反而使他在朝中的地位更加牢固。

【04】韬光养晦的李隆基

太平公主很快知道了把她迁往蒲州一事,是宋璟和姚崇的主意,对两人恨之入骨。

她先从宋、姚二人废黜“斜卦官”入手,让殿中侍御史崔莅、太子中允薛昭素上奏,宣称:“斜卦官是先帝亲自任命的,旨令已经下达,现在却因姚崇、宋璟的一句话遭到废黜。这不是彰显先帝恶名,为陛下招来怨愤吗!如今朝堂上下对此事怨声载道,照此下去,恐怕会有变乱发生。”

太平公主也在一旁附和挑唆,李旦对妹妹向来言听计从,立即下令恢复斜卦官任命,并量材录用。

接着,又直接找到李隆基,质问他因何指使宋璟、姚崇陷害自己。

李隆基知道以自己现有实力,还不足以与强势的姑姑对抗,立即服软道歉,再三申明宋、姚二人并非由他指使。为表明诚意,李隆基不得不违心奏告李旦,声称宋璟、姚崇离间他与姑姑及众位兄弟关系,请求对二人加以惩处。

二月初九,李旦下旨,把姚崇贬为申州刺史,宋璟贬为楚州刺史。十一日,又撤销了宋王、豳王出任刺史的命令。

姚、宋二人免职后,韦安石、李日知接替了他们职务。韦安石、李日知虽非佞臣,但施政能力一般,且没有姚、宋那样的担当与勇气,纲纪又开始紊乱起来。

前右率铠曹参军柳泽上疏,认为:“斜封官是中宗时期的那帮贵妇们所搞,并非中宗意愿!陛下刚一上任便予以废黜,天下无不交口称赞。现在却下旨恢复,政令前后反复,自相矛盾,这不是混淆是非吗!谈论的人都说是太平公主指使西域僧人慧范所为,意在欺蒙陛下。臣担心此事会积小成大,为祸不浅。”

李旦没有采纳。

李旦原本不是好事弄权的人,即位不过半年多点,他就被太平公主与太子争权的事搞的一个头两个大,随即萌生了退位之心。

四月份,李旦召集三品以上高官,对他们说:“朕一向心志恬淡,并不觉得做皇帝有多尊贵。当初让我当太子、皇太弟,我都没有答应。现在想把皇位传给太子,你们看怎样?”

群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人胆敢接话。李隆基让东宫属官李景伯出面拒绝,李旦不准。殿中侍御史和逢尧揣摩太平公主意图,进言说:“陛下您年龄并不大,刚刚为四海所景仰,怎能突然辞去职务。”李旦虽收回成命,内心却已有了打算。

四月十三日,李旦颁旨:“自即日起由太子处决政事。除军中死刑判决和五品以上官员任免外,其余事务一律先向太子报告,再上奏给朕。”

李隆基不愿因此横遭是非,请求把太子位置让给宋王李成器,李旦不准。又请求把太平公主从蒲州召回长安,得到李旦批准。

李隆基的谦让不仅没得到太平公主体谅,反而使她更为嚣张,明目张胆的安插亲信左右朝局,用以打击、防范李隆基。

六月十八日,窦怀贞在太平公主授意下荣升宰相。

西域僧人慧范精通命理术数,一直受到前朝中宗、韦后宠幸,获封银青光禄大夫、县公,因贪赃索贿遭侍御史魏传弓弹劾,被放逐回家。李旦即位,太平公主倚仗权柄,将他又召回来委为亲信。

慧范打着太平公主旗号逼夺民产,御史大夫薛谦光、殿中侍御史慕容珣联名举报揭发。太平公主在李旦面前诋毁二人,将薛谦光外调为岐州刺史。

七月份,上官婉儿恢复昭容名号;宰相韦安石升任尚书左仆射兼太子宾客。

上官婉儿在“唐隆政变”中被李隆基处死,为她恢复名号无疑是冲着李隆基来的。而韦安石则是由于不听太平公主的话,被明升暗降夺去了实权。

窦怀贞当了宰相,每次退朝一定先到太平公主府中拜谒。人们调侃他“前为皇后阿㸙,今为公主邑司。”

十月初三,李旦驾临承天门。对宰相韦安石、郭元振、窦怀贞、李日知、张说宣读制书,责备他们:“近来政教多有缺失,水灾旱灾频仍,国家府库耗竭,冗员日渐增多。虽说是朕德行浅薄,但你等也非辅佐之才。从即日起,免去宰相职务。”

谁能想到,像宰相集体调整这样的大事,竟出自太平公主之意!

她为什么这样做?无非是在这些宰相当中,除去窦怀贞,其他都不是她的人,与她不是一条心,索性一起罢免,再想办法安插自己的人。至于窦怀贞,找机会重新起用也就是了。

不久,刘幽求、魏知古、崔湜、陆象先荣升宰相!

刘幽求是“唐隆政变”功臣,李隆基的人;陆象先清静少欲,不爱掺与权力之争,算是中立派;魏知古做过相王属官,是李旦的人;至于崔湜,他曾是武三思智囊,武三思死了与韦后勾搭成奸,韦后败亡他又成为太平公主的情人。

太平公主要用他为相,李旦不同意,太平公主哭着替他讲情,李旦拗不过妹妹只得答应。

从这一新的人员布局看,太平公主似乎并没完全如愿!

妹妹的日益强势,让李旦很不舒服。为了获求安宁,他召见天台山道士司马承祯,向他请教阴阳术数。

司马承祯说:“道家讲求无为,您只要克制欲望,保持无为就好,无须费心劳神去学阴阳术数。”

李旦问:“个人修养达到无为,境界固然高明,然而保持无为又怎能治家理国呢!”

司马承祯答:“国家好比人的身体,顺其自然而至公无私,天下定会大治。”

李旦沉默良久,长叹着说:“广成子的话,也未必有你高明。”

是啊,明知太平公主嚣张妄为,只因她是自己妹妹,就把她看的比国家还重,岂不是私心作祟!明知自己没有治国理政的欲望,却仍贪恋帝位,岂不是私心作祟!

一切烦恼莫不来自私心杂念,若想求得内心安宁,不如听从良知指引,把帝国交给英明贤良的太子!

【05】玄宗即位暗潮涌动

时间进入先天元年(712年),太平公主在李旦的纵容放任与李隆基的退避三舍下,进取势头更为炽烈,甚至开始觊觎皇帝宝座。这个位置她母亲武则天曾经做过,而且干得很好,她为什么不可以呢!

随着朝中势力的此消彼长,一些还在观望的大臣也开始重新站队。

二月份,窦怀贞又做了宰相,与他同时晋升的还有户部尚书岑羲。

岑羲为人正直,当初冉祖雍构陷李旦参与谋乱,他与萧至忠共同劝说李显,保全李旦脱离险境。只是时过境迁,他已转投太平公主门下,成了太平公主的人。

前宰相萧至忠被贬为蒲州刺史,太平公主在蒲州暂居期间,与公主建立了联系,受公主推荐重返朝中担任刑部尚书。

他妹夫华州刺史蒋钦绪劝说他:“以你的才能,何愁不会仕途通达,为什么非要依附他人。”萧至忠不听,他黯然退出,叹惜着说:“九代世族,一旦做错,满门俱灭,可惜了!”

萧氏出自兰陵,家族之人在南朝刘宋时期就以军功起家,先后建立过南齐、南梁两个政权,是当时顶级门阀。

萧至忠在朝中名望一直很好,一次他从公主府中出来遇到宋璟,宋璟吃惊的说:“希望萧君不会是这样的人!”萧至忠略显尴尬,回了句:“宋先生说的很好。”匆忙策马而去。

收服崔湜、窦怀贞这样毫无品行的人算不上本事,因为他们本身就是逐利的苍蝇。而让岑羲、萧至忠这些操守不错的官员俯首听命,却需要有些手腕。由此也可看出,太平公主在识人用人方面,比她嫂子韦后高明了许多。

只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小算盘打的太精往往会吃大亏!

七月份,慧星出现在西方!

利令智昏的太平公主委托术士在李旦面前进言:“慧星的出现象征除旧布新,预示皇太子应做天子。”

太平公主的本意是想借助天象离间李旦、李隆基,让父子二人互相猜疑,她再趁机操弄时局。

可她哪里知道李旦自从与司马承祯谈过一次后,早就有了让位的心,只是顾及太平公主反对一直没有表现出来。听了术士的话,反而坚定了他退位的心,于是当众对群臣说:“传位给有德行的人以躲避灾祸,我意已决!”

太平公主慌了,忙与同党竭力劝谏,认为此举不妥。李旦说:“中宗在位时奸臣当道,上天屡次降临征兆。朕当时劝中宗让位给贤明子嗣以应天象,中宗不高兴,朕为此忧恐难安,数天没有进食。现在上天又有征兆,怎可在那时能劝谏他人,轮到我了反而不执行呢!”

李隆基听到消息,纵马驰骋而来,跪伏于地叩头请求:“儿臣因微小功劳,蒙您不依长幼之序,立我为太子,本就惶恐难安,不知您为何又急着要将大位相传?”

李旦微笑回答:“我大唐之所以再次安定,我之所以再次称帝,全是你的功劳。现在天有异象,我传位给你,用以转祸为福,你不必多虑。”

看到李隆基仍不敢答应,李旦说:“你是孝子,难道非要在我灵柩前即位吗!”李隆基不好再说什么,内心百感交集,眼含泪水退了出去。

七月二十五日,李旦下诏传位太子。李隆基上疏请辞。太平公主知道已难挽回,索性不再劝阻,改为提醒李旦即便退位,也要把持国家大政。

李旦为了给妹妹面子,对李隆基说:“你以天下事务繁重,还要让朕兼理国政吗?古时舜帝禅位给禹,仍亲自巡守。朕虽退位,岂敢忘掉国家!军国大事,朕自会参与决断。”

八月初三,李隆基即位,是为唐玄宗,更改年号为“开元”。

尊称李旦为太上皇,五天上朝一次,仍在太极殿接受百官朝见。玄宗每天于武德殿上朝办公,三品以上官员任免及死刑判决由太上皇处断,其他事务交李隆基办理。

李隆基虽然当上了皇帝,但地位并不稳固,依旧受到父亲与姑姑的掣肘,稍有闪失很可能满盘皆输,形势仍然很不明朗。

【06】姑侄争权太平殒命

李隆基是大唐历史上,继太宗李世民、女皇武则天后又一位知名度较高的帝王。虽然英明果决,但他与他的那些势力全摆在明面,一举一动都受人监视,不好做出什么动作,直到一个小人物的出现。

河内人王琚当初因参与王同皎谋乱,逃亡至江都,靠替人抄写聊以为生。直到李隆基做了太子,王同皎平反,他才返回长安,靠才识选任为诸暨县主簿。

他嫌官职低微没有前途,便到东宫求见太子。进入宫内,他故意放慢脚步东张西望,宦官小声提醒:“你注意点,殿下就在附近。”他却放高音量大声说:“什么殿下?现在朝中只有太平公主而已。”

李隆基察觉此人话里有话,忙把他叫进询问,他说:“韦庶人毒死先帝,人心不服,诛灭她容易。太平公主是则天大帝女儿,凶狠狡猾,朝中大臣多数听她指挥,这才令人担忧。”

这话戳到了李隆基的心坎里,李隆基恭敬起身请他坐下,哭泣着说:“父皇的同胞只有太平一人,除掉她会让父皇难过,不除又害怕将来危及天下,这可怎么办才好?”

王琚侃侃而谈:“天子孝顺与普通民众不同,应当以安定国家为重。盖主是汉昭帝的姐姐,从小受到礼遇,有罪仍遭诛杀。掌握天下的人,怎能只重小节!”

李隆基高兴的说:“您有什么才能,可以与我同行。”王琚笑答:“我会炼制丹药,还能讲笑话逗您开心。”

李隆基随即把他留下,引荐他做了东宫属官。即位后,又将他用为中书侍郎,专为自己出谋划策。

当时,朝中宰相多数已是太平公主的人。刘幽求与右羽林将军张炜密谋,出动羽林卫诛杀公主。经请示,得到李隆基批准。谁知张炜不告谱,竟将此事泄露给了侍御史邓光宾。

李隆基大为惊恐,立即上报太上皇,把锅甩给了刘幽求与张炜。

八月十九日,刘幽求下狱,被有司判决死刑。李隆基出面替他讲情,免去死罪流放封州(广东封开县,古属岭南),张炜、邓光宾也分别流放峰州、绣州。

这下宰相班底里,只剩张说一人没有依附太平公主。崔湜挑唆太平公主,把张说以左丞身份调往东都。又指使广州都督周利贞除掉刘幽求,幸亏桂州都督王晙得到消息,把刘幽求留拘桂州不放,这才得以幸免。

开元元年(713年)六月,李隆基把前宰相、兵部尚书郭元振重新升为宰相,为自己增添了一份筹码。

太平公主收拾了李隆基的得力骨干刘幽求,调开了不听招呼的张说,宰相队伍基本搞定,文武群臣半数以上听命于她。自我感觉大局已定,公开与李隆基唱起了反调。

她与宰相窦怀贞、岑羲、萧至忠、崔湜,太子少保薛稷、雍州长史新兴王李晋、左羽林大将军常元楷、代理右羽林将军李慈、左金吾将军李钦、中书舍人李猷、右散骑常侍贾膺福、鸿胪卿唐晙,以及西域僧人慧范等人日夜密谋,准备废掉李隆基。又与宫女元氏商议在食物中下药,毒死李隆基。

从这些人的官职可以看出,太平公主的势力涵盖宰相府、东宫、后宫、中书省、金吾卫、羽林卫等各个机构,几乎无孔不入。

王琚性喜游走市井之间,消息一向很灵通,或多或少知道了些情况,急忙面见李隆基说:“事态万分紧急,不能再拖下去了。”

左丞张说让人从东都送给李隆基一把佩刀,暗喻玄宗抓紧决断。

荆州长史崔日用借入朝奏事的机会,秘密进言:“太平公主谋图叛乱已经很久!陛下以往在东宫,是臣下身份,与她争斗尚需智取。现在您是大唐国君,只需下道诏令,谁敢不从?如果犹豫不决,万一让奸人得志,再后悔可就晚了!”

李隆基有些迟疑:“照你所说,只怕会惊动太上皇。”

崔日用说:“天子的孝顺在于安定海内,如果让奸人得志,江山社稷沦为废墟,又到哪里尽孝!请先掌握北军,再收捕逆党,这样就无须惊扰到太上皇了。”

李隆基采纳了他的谏言,将他用为吏部侍郎。

七月份刚到,宰相魏知古密报玄宗,太平公主计划本月四日起兵作乱,让常元楷、李慈率领羽林卫攻打武德殿,窦怀贞、萧至忠、岑羲等人在南衙举兵响应。

李隆基立即与岐王李隆范、薛王李隆业、宰相郭元振及龙武将军王毛仲、殿中少监姜皎、太仆少卿李令问、尚乘奉御王守一、内给事高力士、果毅李守德定下计策,抢先动手诛灭太平公主一党。

王毛仲是高句丽人,原为李隆基家奴,骁勇善战。李隆基即位,他出任禁军将领护卫李隆基。高力士原名冯元一,是岭南酋长冯盎的曾孙,做过武则天的宦官,后来归附李隆基。两人都跟随李隆基参与过“唐隆政变”,是李隆基最为信任的手下。

七月初三,王毛仲悄悄调来三百余名士卒,从武德殿进入虔化门,斩杀了毫无防备的常元楷、李慈。在内客省擒获贾膺福、李猷,在朝堂收捕了萧至忠、岑羲,均当即处死。窦怀贞逃入沟中,自缢身亡。

太上皇李旦听到动静,登上承天门楼观望。郭元振上前奏告:“皇帝只是诛杀窦怀贞等人,并没有其他企图。”

眼见事已至此,李旦只得接受。

七月初四,李旦以太上皇名义下诏,把国家军政事务全部交给李隆基,自己搬到百福殿养老,彻底告别了权力舞台。

失去党羽的太平公主无力抵抗,只得逃入终南山寺庙躲避,三天后出来,被赐死家中。她的几个儿子除薛崇简外,其他均被处死,慧范等亲近党羽数十人被杀。

李隆基在起事前,曾征召崔湜准备重用。崔湜的弟弟崔涤劝说崔湜对玄宗不要有所隐瞒,崔湜没听。窦怀贞等人被杀,他与卢藏用因亲近太平公主被判以流刑。

新兴王李晋在临刑前抱怨说:“计划是崔湜出的,现在我被处死,他却活命,真是太冤了!“

宫女元氏落网,供出崔湜曾与她谋议毒死玄宗,被追令赐死。

至于陆象先,名义上虽是太平公主的人,但在太平公主与窦怀贞、萧至忠、岑羲、崔湜商议废掉玄宗时,只有他坚决反对,为此还激怒了公主。

李隆基听说后褒奖他说:“岁寒知松柏,的确如此!”

七月初六,玄宗亲临承天门楼,大赦天下。

七月初八,赏赐郭元振等功臣。任命高力士为右监门卫将军,知内待省事。

大唐建国以来,由太宗定下规矩,内待省不得设置三品官,太监只负责看守皇宫、传达命令。武则天虽为女主,仍未让宦官参与政事。中宗时期朝政紊乱,担任七品以上的宦官达到千余人,但五品以上几乎没有。

玄宗还在做亲王时,高力士就跟着他倾心侍奉;做太子后,让高力士担任内给事,这次又因诛灭萧至忠、岑羲立有大功,得任高官。此后宦官数量增至三千多人,担任三品将军以上的越来越多,宦官之盛由此开始!

从神龙元年(705年)至开元二年(713年),短短八年时间,接连爆发了四次政变!

“神龙政变”,女皇武则天交权,中宗李显即位,恢复大唐国号;“景龙政变”,权臣武三思殒命,避免了大唐再次落入外姓手中;“唐隆政变”,李隆基正式出场登上历史舞台,诛灭谋杀亲夫、谋图篡位的韦后集团;“先天政变”,太平公主覆没,李旦退出,把舞台交给了唐玄宗李隆基。

四次政变前后相因、互有关联。冥冥之中,似乎有双无形的手在操控时局。命运安排之巧妙,令人咋舌称奇。

李隆基笑到了最后,大唐也从多事之秋,进入到一个相对稳定的新纪元,开元盛世的大幕正徐徐拉开!

(图片来自网络)

往期相关作品:

0 阅读:12
史海撷侃侃过去

史海撷侃侃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