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小儿是纯阳之体,如同初升的太阳。但在生活中,家长的这些不当做法,正在悄悄“烤干”孩子的身体:
1.喂养不当:炸鸡薯条如干柴,催旺体内虚火
2.睡眠不足:熬夜偷走滋养身体的露水
3.过度用眼:电子屏幕像小太阳灼伤肝阴
4.学习压力:焦虑情绪如同鼓风机煽动心火
体内阴液不足,阳气就会像失控的火焰四处乱窜,导致孩子出现多动、冲动、注意力涣散。

因此,多动症的根源在于“阴虚阳亢”。
阴,如同静谧的夜晚,让人沉静;阳,则如同明媚的白昼,充满活力。
当夜晚不够宁静,就无法制衡白日的活力,孩子就会显得特别好动,话多,难以安静下来,心里头还总觉得烦躁。
这其实是一种阴阳失衡的状态,主要涉及心火、肝火、脾运和肾水的平衡。治疗这种失衡,关键在于给孩子滋阴润燥,调和阳气。

举个例子,我曾接诊过一个8岁的小男孩,他表现出坐不住、情绪波动大、行为冲动、做事粗心大意、挑食、入睡困难、爱出汗、体质弱易感冒咳嗽等症状。
诊查发现,孩子口唇偏红,身形偏瘦,舌红少苔,脉象细数,这些症状均指向肝肾阴虚的体质。
开方:熟地黄、山萸肉、山药、泽泻、茯苓、丹皮、知母、黄柏、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酸枣仁、合欢皮。

经过一个月的调理,孩子的饮食和睡眠有了明显改善,脾气也有所收敛,课堂上的表现进步显著。
继续调理并根据恢复情况调整药方后,孩子在课堂上能够保持安静,注意力集中,情绪稳定,与同学的关系也有所改善。
调阴阳就像培育小树苗,急不得也慢不得。不要去破坏土壤的平衡,也不要干预太多,生命自有有智慧,它会慢慢自我修复。
方药解析:
熟地黄+山萸肉+山药滋养肝肾;
泽泻+茯苓+丹皮清除肝肾的虚火;
知母+黄柏增强清热效果;
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进一步强化肝肾的滋补;
酸枣仁+合欢皮养心安神,改善孩子的睡眠质量和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