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认为,儿童多动症与心、肝、脾、肾脏腑功能失调紧密相连。
1.心——神明不安
心主神明,负责思维和情绪稳定。如果心火过旺,孩子会表现出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多梦易醒。
2.肝——气机失调
肝主疏泄,负责情绪和气血的顺畅流动。若肝气郁结或肝阳上亢,孩子容易冲动、发脾气,甚至出现抽动症状。
3.脾——气血不足
脾负责消化吸收,脾虚会导致营养吸收差、气血不足,同时痰湿内生,干扰大脑功能。孩子则出现食欲差、易疲劳、注意力涣散。
4.肾——髓海失养
肾主骨生髓,与大脑发育相关。肾精不足会导致孩子大脑发育迟缓,语言落后、理解力差、记忆力差,还会伴有遗尿。

我们不会用强力镇压让孩子安静,而是通过清心火、疏肝气、健脾胃、补肾精,让气血自然畅通,神志渐渐安宁。
说一个案例:
一个8岁男孩,上课不听讲,甚至随意离开座位,易怒,有动手行为,成绩不好,理解能力差,夜间盗汗,食欲不振,舌红苔黄。
辨证:心肝火旺,脾虚肾阴不足。

开方:
清心除烦:黄连、莲子心清除心火,安神定志。
平肝潜阳:钩藤、天麻平息肝火,龙骨、牡蛎镇惊安神。
健脾化痰:茯苓、白术健脾胃,陈皮、半夏化痰湿。
补肾填精:熟地黄、山茱萸滋补肾阴,益智仁增强脑力。
两周后,家长反馈孩子情绪较平稳,注意力改善,食欲增加,出汗减少。调整药方后继续调理两个月,多动症状消失,老师表扬课堂表现进步,成绩提升。
结语:
多动症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身体在寻求平衡。就像一棵小树在风中摇晃,不是因为顽皮,而是根系需要更扎实的土壤。

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孩子调理内在的土壤,让身心回归和谐。
中医调理如同春雨润物,透到脏腑深处。几天后,你会发现孩子发脾气少了;几周后,老师反馈他能专注听完一堂课……这些细微的变化,都是身体在默默修复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