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时任日本首相的羽田孜,公开表示自己祖上姓“秦”,是徐福东渡日本的后裔,为此,他不仅多次前往中国江苏的徐福故里进行“认祖归宗”仪式,还长期担任日本徐福研究会的会长。
“徐福东渡”的传说在中国和日本流传了2000多年,有人认为,徐福就是日本的开国天皇,日本祖先就是徐福东渡,带去的500童男童女,事实果真如此吗?

在华夏历史的长河中,秦始皇嬴政以其雄才大略统一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其功绩彪炳史册。
然而,这位站在权力巅峰的帝王,却对长生不老有着异乎寻常的执着。
在他的认知里,唯有自身永生,方能确保大秦帝国的千秋万代。
于是,一场影响深远的东渡之旅,在秦始皇对长生不老的极度渴望中拉开了帷幕。

彼时,齐地有一方士,名叫徐福,他精通天文、地理、航海等知识,在沿海一带颇有名气。
徐福敏锐地察觉到秦始皇对长生不老的强烈渴望,便毛遂自荐,称在古籍中看到记载,海中有三座仙山,分别是蓬莱、方丈和瀛洲,山上居住着仙人,藏有长生不老的仙药。
只要诚心斋戒,再献上五百名童男童女,就能从仙人那里求得仙药。
秦始皇听闻,心中燃起了希望之火,当即应允了徐福的请求,命他带领五百童男童女以及大量财物出海寻药。
徐福带着众人踏上了茫茫大海,开始了这充满未知的旅程,他们在海上漂泊了许久,历经狂风暴雨、惊涛骇浪,却始终未能找到传说中的仙山和仙药。
数年时间转瞬即逝,徐福深知空手而归必将遭受秦始皇的严惩。
于是,他再次编造谎言,对秦始皇说,在蓬莱仙山上见到了仙人,仙人嫌弃礼物太少,不肯赐予仙药。
若要得到仙药,除了五百童男童女,还需各行各业的工匠百名以及五谷种子数种。
此外,徐福还称,前往仙山的途中有大鲛鱼挡路,请求增派几名装备武器的射手射杀大鲛鱼。
秦始皇求药心切,对徐福的话深信不疑,一一满足了他的要求。
徐福带着这些物资和人员,再次扬帆起航。
谁知,这一去,他再也没有归来。

关于徐福的最终去向,众说纷纭。
有一种说法流传甚广,那便是徐福率领船队抵达了日本,并在那里定居繁衍,成为了日本人的祖先 。
这一说法在中日两国都有着广泛的传播,引发了无数人的好奇与探究。

徐福东渡的故事,在众多古籍中均有记载,这为其真实性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司马迁写道:“齐人徐巿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巿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
这段记载不仅明确了徐福东渡的起因是为秦始皇寻求长生不老之药,还详细描述了徐福第一次出海时的情景。
在《淮南衡山列传》中,司马迁进一步补充了徐福东渡的后续情节,这次,徐福一去不复返,“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 ,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想。
除了《史记》,《汉书》也对徐福东渡有所提及。
班固在《汉书・郊祀志》中记载:“秦始皇初并天下,甘心于神仙之道,遣徐福、韩终之属,多赍童男女,入海求神采药。”
这段记载与《史记》相互印证,进一步证实了徐福东渡这一历史事件的真实性。
然而,不同的古籍对于徐福东渡的目的地却有着不同的说法。《史记》中只是模糊地提到徐福 “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 ,并没有明确指出这个 “平原广泽” 究竟在哪里。
而在《三国志・吴志》中,却出现了 “澶洲” 这一说法。
据记载,吴大帝孙权派遣卫温等人渡海寻找夷洲和澶洲,其中 “澶洲” 被认为是徐福率领童男童女到达的地方,且 “洲上有数万家,其上人民,时有至会稽货布,会稽东县人海行,亦有遭风流移至澶洲者” ,这表明 “澶洲” 与中国大陆有着一定的贸易往来和人员交流。
到了唐代,徐福东渡到达日本的说法逐渐流行起来。
五代时期的义楚和尚在《义楚六帖》中明确记载:“日本国亦名倭国,东海中。秦时,徐福将五百童男、五百童女,止此国也。…… 又东北千余里有山,名富山,亦名蓬莱,其山峻,三面是海,一朵上耸,顶有火烟,日中上有诸宝流下,夜则却上,常闻音乐。徐福止此,谓蓬莱,至今子孙皆日秦氏。”
这段记载不仅详细描述了徐福到达日本后的情况,还提到了徐福的子孙在日本的繁衍。
在日本的一些史料中,也印证了这一说法,《日本国史略》中提到 “秦人徐福来,童男女三千人” ,明确指出徐福曾带领童男童女来到了日本。

在日本,徐福的传说可谓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徐福被尊为 “司农耕神” 和 “司药神” ,在日本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传说中,徐福到达日本后,将中国先进的农耕技术传授给了当地人民,教导他们如何种植水稻、小麦等农作物,使得日本的农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因此被尊为 “司农耕神”。
他还带来了丰富的医药知识,帮助日本人民治疗疾病,拯救了许多人的生命,故而又被尊为 “司药神” 。
为了表达对徐福的敬仰和感激之情,日本许多地方都设有祭祀徐福的神社和庙宇。

在和歌山县新宫市,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徐福神社,这里供奉着徐福的神像,每年都有大量的民众前来参拜祈福。
每逢重大节日,神社还会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人们身着传统服饰,载歌载舞,非常热闹。
除了徐福神社,佐贺县的金立神社也与徐福有着密切的联系。
金立神社有着延续 1000 多年的传统,每隔 50 年,都会进行一项规模庞大的祭祀活动。

1980 年,佐贺市举办了盛大的纪念神灵的祭祀活动,浩大的游行队伍一边唱着古老的歌,一边抬着神灵的神轿,从金立神社上宫抬至神灵的登陆地祭拜,祭拜活动持续了 3 天,大部分佐贺市市民都参加了,而他们祭祀的神灵,便是徐福。
在祭祀活动中,人们会献上丰盛的祭品,祈求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平安。

此外,日本还有许多与徐福相关的遗迹和传说。在和歌山县,有徐福和他的船员的七人墓,相传这里埋葬着徐福及其随行的六位船员。
还有纪念徐福设立的徐福宫,以及徐福登陆日本的传说地点。
在九州岛的佐贺县,有 “徐福上陆地” 字样的纪念碑,以及供人拜祭的徐福祠。
这些遗迹和传说,都从侧面反映了徐福在日本的深远影响,也让人们对徐福是否真的是日本人的祖先这一问题充满了好奇与探究的欲望。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DNA 检测技术为我们探究人类的起源和迁徙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20 世纪 90 年代,日本科学家怀着对自身起源的好奇与探索精神,运用先进的 DNA 检测技术,对日本古人类骸骨展开了深入的研究,试图揭开 “徐福究竟是不是日本人的祖先” 这一历史谜团。
科学家们通过对现代日本人的 DNA 进行大规模的检测和分析,发现日本人的基因构成,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的基因相似度不足 10% 。
这一检测结果一经公布,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按照常理,如果徐福真的是日本人的祖先,那么,现代日本人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的基因相似度应该更高,而检测结果却不是这样。
这让许多人感到震惊和意外,尤其是那些一直坚信徐福是日本人祖先的人。
他们难以接受这个与传统观念相悖的事实,对检测结果提出了种种质疑。
有人认为,检测样本可能存在偏差,不能代表全体日本人的基因情况;也有人指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日本人可能与其他民族发生了广泛的混血,导致基因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

但也有人借此开始从更多的角度和层面,去研究和探究日本人的真正起源。
经过大量的史料分析,有专家发现绳文人和弥生人在日本民族的形成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绳文人,作为日本列岛上最早的居民之一,他们的来历可以追溯到一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
在那个遥远的时代,绳文人以狩猎、采集和渔猎为生,过着相对原始的生活。
他们制作的陶器上有着独特的绳纹图案,这也是他们得名的由来。
绳文人的体质特征与现代日本人有着明显的差异。
他们身材矮小,面部轮廓宽阔,眉骨突出,眼睛深邃,这些特征显示出他们与东南亚地区的人群有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对绳文人遗骸的 DNA 检测分析,科学家们发现,现代日本人的基因组中约有 15% 来自绳文人,日本国内不同地区的现代人从绳文人继承到的基因比例也存在巨大差异,在东京取样的本州人从绳文人继承了约 10% 的基因,而北海道阿伊努族人则继承了 7 成,冲绳县人继承了 3 成 。
而弥生人的出现,为日本的文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大约在公元前 1000 年左右,弥生人从朝鲜半岛或中国大陆东部沿海地区迁移到日本列岛,他们带来了先进的水稻种植技术、金属冶炼技术以及新的社会组织形式,使日本从石器时代迅速进入了铁器时代,开启了弥生时代。
弥生人的体质特征与绳文人也有所不同。
他们身材相对较高,面部轮廓较为柔和,眼睛相对较小,通过对弥生人遗骸的 DNA 检测分析,科学家们发现,现代日本人的基因组中约有 80% 来自弥生人,这表明弥生人在日本民族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主导作用 。

当然,也有科学家认为生人就是徐福渡海时候带去的 500 童男童女,因为弥生时代的种植技术、传统工艺甚至水稻品种,都能看到中国文化的影子,而且弥生人是在公元 3 世纪左右到达日本的中国农耕民族,和徐福东渡日本的历史背景可以大致吻合 。
后来,绳文人和弥生人相互融合,这才形成了后来的日本民族。
虽然 DNA 检测结果表明徐福可能并非日本人的直接祖先,但这并不影响徐福东渡这一事件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