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讲契约,富人讲谋略

毅成聊点职事 2024-02-21 03:33:23

文/毅成

英国有一个著名法律史学家梅因说:“迄今为止,全体社会进步的运动,是一个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

我们很少说契约精神,契约精神是西方宪政、民主和法治的前提和根基。是理解西方社会、政治和法律的钥匙。没有契约精神,西方社会的进步就缺少动力。

我在想为啥西方主要以”海权“为主,你看看以前的荷兰英国,西班牙,葡萄牙,都曾经当上海上霸主。而海权最核心的获取资源的方式就是劫掠。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明目张胆的劫掠肯定不行的,所以其他的方式就产生了。其中就有我们说的契约精神。

契约精神就是获利者对未获利者设定的壁垒和界限,为的是保护获利者的果实而服务的言辞。

其实真正开始最讲契约的是我们,而并非西方,看看我们儒家思想传承的时间就知道了。

一、什么是契约、谋略?

有人说人只要拥有契约精神就是好的,是阳光正面的,而只讲谋略是暗面,甚至是被认为是一种负面。在我看来不管是契约精神还是谋略策略没有绝对的好和坏,只是在于使用者处于何种境况。

什么是契约?最初是指双方或多方共同协议订立的有关买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可以理解为“守信用”而契约精神就是我们说的非常讲信用。

什么是谋略?是计谋策略,是矛盾双方(两个以上的人或集团)最大限度地运用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实现各自预期目的与效果的艺术。为创造有利条件实行全盘性行动的计划和策略,最大限度的运用各种力量,以实现各自的目的。

你再去深入理解契约会被认为是一种讲礼仪和道理的方式,比如单位和单位之间,个人和个人之间签订的合同就是一种很好的契约方式,但是即使签订了合同,现实生活中还是有很多不遵守合同毁约的情况出现。

二、出发点不同,决定选择契约还是谋略

谋略是在于如何优势组合搭配资源,运用更多的组合力量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

所以契约精神和谋略策略本质还是看个人出发点。它具体的用途是什么。

既然契约精神讲履约和道德,那我以春秋末期的孔子作为举例吧。孔子的个人能力和水平都很高,在鲁国的时候,就当上了鲁国的大司寇(最高裁判者。大司寇,负责实践法律法令,辅佐周王行使司法权,大司寇下设小司寇,辅佐大司寇审理具体案件)。

但是孔子在游历各国的时候,各国诸侯和国君并不是非常待见他。因为很多诸侯国君都面对管理和治理方面的问题,都是讲究开疆拓土怎么提升自己的国力。他们需要的是有真正实际推动力的人,比如拥有法家思想的人。

所以不管是商鞅、管仲、李悝、吴起、李斯等。他们的思想在当时来说都是非常受到诸侯和国君的欢迎的。因为不管是在经济、制度、军事上面都有强大的国力推动作用,这些人确实能起到力挽狂澜的作用。

而孔子讲的是儒家思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做君主的要像君主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臣子的样子,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像做儿子的样子。讲究的是仁义和礼仪的遵从。

遵从可以理解为一种契约精神,从归类来说,遵从某个角色也是一种契约精神,因为角色的背后是做对应的事情,做君王的,做臣子的,做父亲的,做儿子的,他们背后都是讲究一个遵从不能反抗,坐有坐相站有站相。

孔子游历各各国都是讲他那一套儒家思想,就是满嘴的仁义道德和礼制,对于各诸侯和君王来说,他说的话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对说话的人和时间周期是不适合的。那为什么孔子不倡导管仲、商鞅等人那套思想呢?因为孔子属于贵族,历史记载他的祖上人是王商汤。所以可以说他的思想很大程度是代表贵族的,是代表氏族门阀的利益。

门阀贵族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是权势和利益获得者,他们可以把控社会中的各种资源。这些门阀贵族下面的文化人自然是维护这些群体利益的人。如果这个时候他们讲究仁义道德,他们只是用提出的这种思想去维护他们的利益。而仁义道德就像一把锁一样,把你锁在一个另外一个空间里面。

也就是说契约精神和仁义道德是一类人给另外一类人加的锁。

你也可以理解为是获利者的树立竞争壁垒而已,就像社会中的竞争者一样,开始的时候不跟你讲什么规则,这个时候讲的谋略,运用各种力量拿到对应的资源才是最重要的。

你看不管是古代到现代,所有的君王或者诸侯甚至是军阀,在开始的时候从来不会讲什么仁义道德的,甚至是批孔的。因为一个人在竞争的时间里,你还讲仁义道德就啥也不用干了,哪怕他说了一句顶撞的话都是罪过。因为这是违反仁义道德的。

但是你不能否定契约精神不行,或者满嘴讲仁义道德不行,如果你不讲这个,别人就会给你加上暴虐的标签。

甚至用道德的思想武器来指责你绑架你,比如明明你跟别人承诺了什么条件,但是你后面没有达标,你明明看到了长辈但是从来不尊重长者,你在那些讲仁义道德的人眼里是“不守规矩”的一类人。

三、创业者开始讲谋略,守业者后面讲契约

就拿历史例子来说,西方的海上霸主,面对资源获取,开始就是枪炮轰炸,直接征服为主。你看过他们给你讲契约和仁义道德吗?

答案很显然是没有的,要不然也不会有八国联军来咱们的地盘烧杀抢掠了。

所以西方所谓的契约精神,就是给未获利者设定的门槛和界限。他们自己可以不遵守契约精神,他们是给其他人制定的。

所有的契约精神和满嘴讲仁义道德,都是建立在外部相对和平的环境下。即我们说的在秩序稳定的前提下,因为秩序的制定就已经有等级划分了,有了等级划分自然要讲契约精神和讲仁义道德。比如在这种太平盛世和平的年代,讲契约、讲守信、讲信用就是一个好人的标签。

所以在和平年代就注重信用,比如拿现在来说,你信用好和各方面的资源可以借用,提前享用,潜台词是破路的概率较小,所以资源提前给你享用,比如我们去问别人借钱,你要准时还就有更多人借给你。而银行贷款也是,除了看你的固定资产外,也会参考你的信用记录。

所有的信用产品,本质是秩序环境下的产物,如果没有秩序和等级的存在,信用就没有任何作用,也不会真实存在。

所以古代历届的诸侯和君王,他们开始打天下的时候从来不讲什么契约精神,也不会讲信用,更加不会讲什么仁义道德,用的更多的是谋略。只有用好谋略才能带来实质性的利益,比如攻打城池、开疆拓土。不管什么手段都是合理的。

如果你能有幸看到这篇文章,那是万幸。从历史来看凡是有大成者,开始都是讲谋略不讲契约,也不会讲仁义道德、他们所有的行为都是在有限或者无限的条件下获取资源。

在电视剧《黑冰》里面由王志文演的郭小鹏跟人谈到“在资本原始积累阶段,使用一些低级手段,这都是难免的。”

而这里我们说的不管是低级手段还是高级手段,它们背后都是讲究的谋略,不懂谋略不懂人性,想要在这个尔欺我炸的世界生存几乎是很难的。

除非你不想要任何资源,只要你想要拥有资源,或者你已经拥有资源,不懂得谋略不懂得运用各种力量去达成你的目的。你几乎是很难生存下去的。

因为你想要的得不到,你拥有的一定会失去,最终你啥也没有。如果你再去自嘲一下,这不是跟现实中的穷人有异曲同工之妙吗?

我想有豪车、美女、豪宅、想成为亿万富翁,可现实是只能晚上做梦。如果你已经拥有了以上的东西,你是我们眼中的富二代,但是如果你不懂一些谋略,只是地主家的傻儿子,万贯家财败光只需要一瞬间。

说得再通透一些,穷人都是讲规矩的、讲契约的、不讲谋略的。而富人是讲谋略的,只要所有的条件有利于他,他就会遵守,不利于他立马就撕毁条约。因为富人想的是想用规则和契约来诓你,没门!

所以你如果遇到一个富人,你去问他第一桶金是怎么获取的。他从来不会把黑暗的一面告诉你,而是会告诉你他是如何的辛苦,然后如何的卖力,如何的光明正大去获取这一切的。结果你真信了!

四、2%的人拥有98%的财富

穷人的世界里面,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富人的世界里面,他说什么就是什么,如果不按照他的意思做,他们不干!悄悄就是这样野性。

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一家人家里有几个小孩的,往往最有出息的这个孩子就是从来不会循规蹈矩的,也从来不会以某人的话视为铁律,他们总是会打破别人给他规定的一切。现实当中显得逆行倒施不入流。这些人是敢于打破常规的一类人,他们长大之后获得的成就,比那些总是规规矩矩的人好的多。

因为这个世界的真理永远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成功的方法也是只有少数人知道。绝大数人都是乌合之众,这不是对人的贬低,这是现实,咱们必须承认。因为财富就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招商银行《2023中国私人财富报告》出炉。报告显示,2022年可投资资产1000万元以上的“高净值人群”数量,达到316万人。人均持有可投资资产3183万元,共101万亿元。

更有详细的数据:据招商银行年报,2022年,12.21万日均资产1000万元以上的富豪,持有31.54%资产,人均2780万元;355万“金葵花”客户,持有50.58%的资产,人均153万元。剩下的1.69亿普通客户,平均卡里只有1.14万元。

这还只是存款,不是资产,表明的是2%的人拥有百分之八十的钱。那说明目前2%的人拥有98%的财富。挺扎心的。

五、有良好的等级秩序制度,才合适契约精神生存

所有的契约和仁义道德都是在世界秩序稳定的前提下才能施行。

因为等级制度存在,那对应等级的人就该说对应的话。等级制度不管是古代和现代都一样存在。

只要存在秩序,就一定会存在等级,因为只有等级才会让秩序稳定,所以只要有等级那所有的群体就不可能做到100%平等。

不管是古代社会还是现代社会,等级永远存在,封建社会等级是比较明显的,比如有各种职位、爵位、在某些国家比如阿三家的还有严格区分等级的种姓制度,并且持续到现在。

在现代社会虽然没有像过去那么明显的等级制度,但是一样存在隐性的等级制度,比如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靠一个人拥有的财产去衡量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在一些种族主义盛行的国家,比如北美地区,还存在种族、家族、来对人划分三六九等的隐形存在。

通常我们经常听到关于西方世界,他们的社会地位和尊贵也会按照血统来区分等级,常规的王公贵族就是拥有正宗皇室血统的人,所以默认他们比一般的平民要高贵。

秩序的建立是由同一类的利益群体建立的,所以大秩序大群体就有大的等级,小秩序小群体就会有小的等级。因为不同的群体建立不同的秩序,不同的秩序里面又有不同的等级,等级就是一种资源力量大小的标价。

等级制度不管是古代和现在,从开始的显性到现在的隐性,比如跟人一起吃饭聚会的时候,默认会让长着或者身份地位高的人坐上桌,而其他的随便安排,甚至拍摄一张照片时候,地位高的人通常都处在C位。

正因为有了等级的存在,也给人有前进的动力,等级越高享受的资源越多,越往低处走,享受的资源就会越少。

所以与其说人类为名利劳碌,还不如说人类是为了获取更高等级背后的资源权限而劳碌。

而孔子周游各国,不断的阐述他的思想,并且期间收了3000多名学员,他的思想本质是用来维护贵族门阀利益的说客。

如果那些已经获得利益或者权势的人,他们没有一条好的管理机制,那么他们可能也会面对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或者领土,或者获得的某些利益,很快就会没有,他们绝对不想经常发生类似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部下给他披上黄袍,即我们说的黄袍加身。

所以历代诸侯和君王在开疆拓土的创业阶段,从来不讲什么契约精神,只会讲谋略策略,只会不断的进攻获取,加上管理和控制。所以他们很讨厌孔子那一套满嘴的仁义道德。甚至是直接批判的。

而当这些权贵们掌握了权势和获得利益之后,又必须请孔子回来,继续设定他们所设定的竞争壁垒,就是他们一旦占领了某个资源制高点,从此上去的路和桥直接堵死的。这也是为了维护他们已经获得的胜利果实。

所有重新制定了秩序,又有了新的等级,那么大家都要重新遵守秩序和等级。

而世界的所有等级和秩序都是那些强者制定的,他们已经拥有了权势和地位甚至财富,他们反过头来就给你订立契约精神,你必须遵守这个遵守那个,目的就是不能反我。

所以契约精神就是那些已经取得优势和资源的群体,给那些未获得优势和资源群体设定的壁垒,目的就是保持他们的绝对竞争优势。而谋略策略才是那些未获得优势和资源群体的所要掌握的。

总结:倒行逆施,见路不走。

0 阅读:2

毅成聊点职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