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贝是我们熟悉、常用的药材,它又叫“川贝母”,响当当的止咳“大将”。近期气温骤降,不少咳嗽老病号症状加重,还有甲流等呼吸道疾病带来的咳喘问题,让川贝使用量和关注度都提升了。
川贝,从药名能看出道地产地——四川,在云南、甘肃、青海等地也有,另外还分布在东北、新疆、安徽、湖北、浙江等地,有松贝、青贝、炉贝、平贝、生贝、板贝、东贝等分类,组成“贝母大家族”。
经常使用中药的人知道,道地药材和普通药材价格、功效、形态等主要指标有很明显的差别,如果说道地药材是100元/斤,普通药材可能就几块钱、十几块钱。越是产地、分类多的药材,越容易出现鱼龙混杂的局面,川贝就是典型代表。
川贝有个很明显的特点,那就是“贵”,道地药材基本不低于10元/克。即使在过去大部分药材只有几分钱、几毛钱一两的情况下,川贝每克的价格也要1元以上,而且川贝的贵重,有两个不一样的特点:
1、川贝是植物药,以鳞茎炮制后入药,通常认为贵重的药材,要么是动物药,要么珍稀难觅,要么是大补高效的药材,川贝跟这些都不沾边。
2、川贝属于中药里的止咳平喘药,并不是补药,它的价格长期在高位,不像某些中药品种,近三五年才炒作起来大幅涨价。
道地川贝价格是怎样的?按近期的价格,有3个区间:产地收购约为1000—2000元/斤,生产或批发环节约为2000—3000元/斤,到了零售终端,基本奔着4000—5000元/斤的价位去了。所以,一些患者买10克川贝,要大几十元、上百元,是很正常的。
川贝为啥长期以来这么贵?
川贝味苦、性甘,微寒,入心肺二经,甘润辛散,苦寒清泄,药食两用,是肺热、虚劳引起咳喘、久咳的要药,同时具有开郁散结的功效,可治痰热、火郁胸闷和肿痛瘰疬。
川贝经典配伍有:川贝+知母,肺热咳嗽、润燥化痰;川贝+麦冬,养阴清肺;川贝+百合,治久咳少痰;川贝+百部,治肺虚劳咳;川贝+玄参,软坚散结;川贝+蒲公英,清热解毒,等等。
川贝为主药、要药的方剂,有川贝蛤蚧汤、贝母丸、贝母汤、川贝石膏姜汤等,川贝闻名的药膳有:川贝罗汉果、川贝雪梨枇杷糖水、川贝陈皮柠檬膏、川贝银耳羹,等等。
道地、正宗的川贝长期以来价格都是较高的,即使品相不佳也不会低于5元/克,如果价格几毛钱、一两块1克的,很可能是假冒或以次充好的。
贝母品种较多,以野生川贝最好,但数量非常少,考虑性价比,用种植的贝母药材也可以,但必须是无熏染、本色的产品,不同产地的贝母,甘、苦、寒的特性不一样,对药方、药膳影响较大,要有心理准备。
从价格上看,松贝最高,其次是青贝、炉贝,而平贝、东贝就比较低,即使不同的贝母价格高低也是不一样的,但在中药材里,尤其是植物药当中,川贝都是“药中贵族”。
川贝价格长期较高的原因,大致有4点:
1、川贝功效作用广泛,药理作用明显,属于“用对、用准了就能见效”的代表性药材,现代药理分析显示,川贝含有皂苷、多糖、挥发油等成分,以及维生素、钾、蛋白质等成分,有点像混在止咳药里的“补药”、“消炎药”,不仅能止咳喘,还能抗炎、抗病毒、降压和保护血管,是一专多能的药材。
2、川贝的生长周期较长,以等级较高的“松贝”为例,生长期第1至第3年,外观上大瓣紧抱小瓣,叫“怀中抱月”。到了第4至第5年,则变为“开花籽”,从中间裂开,不再抱合,越是顶级的川贝,野生的越贵。
是不是年限越长的川贝越贵重?不是。“怀中抱月”的川贝,长在鳞茎边上,也就是药农说的“一片叶”、“树儿子”、“双飘带”阶段,质量最好,个头不大,呈灰白色;而“灯笼花”、“单八卦”等则是鳞茎中间长出来的,形态稍大,价格较低。
3、川贝分布的地理环境限制,道地药材对环境要求很高,一般生长在海拔3000—4500米的高寒地带,越是严苛的环境,药材质量就越高,野生的川贝从幼苗开始,一般要躲过动物的啃食,还要躲过药农的采挖。
由于这些年滥采滥挖现象不断,川贝的生长环境受到破坏,野生川贝少了很多,价格就上去了,带动了其它品种的贝母也涨价。
4、川贝目前只有野生品种,种植的川贝还处于实验培育和试种阶段,并没有大规模种植,那些声称“种植川贝”的线上、线下商家都不太靠谱,很多是拿别的品种贝母冒充川贝的,鱼龙混杂之下,你浑水来我摸鱼,价格就被炒上去了。
所以,川贝长期以来价格较高,有4个很直接的原因,正是由于价格长期较高,反而躲过了资本近几年对中药材的炒作,但能买到正宗的道地川贝,还是比较难的,患者不要有“捡漏”、“占便宜”等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