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武窑扁壶,看漠上花开的美

森风聊文化 2023-08-09 21:49:02

大家好,我是沐言。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大漠边疆的自然风光里浑厚静寥之美。除去大自然的馈赠,那里的人文艺术也别具一格。

一如今天想跟大家安利的这件西夏时期灵武窑剔刻牡丹纹扁壶(下期见视频),其体现的民族风格是西夏陶瓷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关键,更是游牧生活的真实写照。

西夏灵武窑牡丹纹扁壶造型的最大特点是腹部正反均有圈足,这是该类器物的典型特征。这样的设计贴合了游牧民族马背文化的需要,最大限度保持了器物重心的稳定。

西夏 灵武窑剔刻牡丹纹扁壶(局部)北京邢定文物商店藏

另一显著特征是,壶口翘起,非直上直下的设计十分巧妙,弧度恰到好处,不仅是出于实用的考虑,也是为了避免骑马途中壶口与马身的摩擦,可以说是匠心独运,也在造型上为扁壶增加了俏皮之意。不过要实现壶口的“动态美”仍是很难的,这需要工匠的“精于算计”。这种算计不仅是在胎体成型上,更在烧造时窑温的控制上。

西夏 灵武窑剔刻牡丹纹扁壶(局部)北京邢定文物商店藏

从目前发现的西夏扁壶看,有二系扁壶和四系扁壶两种,为穿绳而设计,均是出于草原民族骑马狩猎或征战时方便携带的需要。这只扁壶为四系,从形制和工艺难度来说,极有可能是西夏高级别统帅所用之物,以用来在行军作战中盛放酒水。

西夏 灵武窑剔刻牡丹纹扁壶 北京邢定文物商店藏

扁壶上的装饰是采用剔刻手法绘制的牡丹纹样,施以黑釉,底部不施釉,胎色呈米黄,这是西夏灵武窑扁壶与其他窑口乃至其他时期同类器物的区别,它是精致的,精致里又带有粗犷,一如西北民族的风骨,有柔情亦有硬朗。

西夏 灵武窑剔刻牡丹纹扁壶 北京邢定文物商店藏

陶瓷的纹饰是科学技术条件与艺术审美需求的统一,为了充分表现陶瓷纹饰的艺术特征,西夏时期党项羌人与中原交往密切,儒家的美学思想对其审美观念有着重要的影响。西夏人的审美中要符合”和“的规范,“合”的标准。

美不仅在于事物外在形态,更在于人类观念的显现。他们对“和”、“合”的审美价值观显露出西夏民族的文化传统和人性追求,在牡丹纹扁壶的装饰风格中就有这种审美的体现。

西夏 灵武窑剔刻牡丹纹扁壶(局部) 北京邢定文物商店藏

在西夏瓷诸多器表装饰因素中,其纹饰的结构布局在形成和发展中对人有着最直观、最直接的审美意义和价值。牡丹被西夏人民誉为“美妙之物”,成为西夏人的一种情感象征。

壶身所饰纹样采用剔刻开光手法,呈环形封闭状态绕壶体一周,其内外轮廓与黑褐色釉面形成明暗对比,纹样周围多余的黑褐色胎被全部剔除,最终所剔刻的纹饰图案在封闭式的形态中显现出浅浮雕风格的形式美感。

西夏 灵武窑剔刻牡丹纹扁壶 北京邢定文物商店藏

剔刻牡丹花花头饱满,线条遒劲有力,流畅舒展,纹样呈现出和谐有序的节奏,拙雅动人。

剔刻花手法使米黄色瓷胎和扁壶通体所施黑釉间形成鲜明对比,更凸显纹饰线条的苍劲有力,而开光内剔刻的牡丹纹构图饱满,风格粗犷洒脱,虽不同于中原地区瓷器纹饰的优雅细腻,却与党项民族“马背上民族”的称号十分契合。

西夏 灵武窑剔刻牡丹纹扁壶(局部)北京邢定文物商店藏

牡丹纹左右对称,整齐划一,叶片繁茂,疏密有致,摇曳多姿,这是西夏人对儒家“格物”精神的理解和推崇,充分体现出匠师们对牡丹纹从表象观察,直到本质的认知。

自然花卉的“神”模仿,从视觉节奏变化上感受纹饰的复杂与精密,更增浑厚的灵动之美。

西夏 灵武窑剔刻牡丹纹扁壶(局部)北京邢定文物商店藏

扁壶腹脊周围使用了游牧民族特有的堆刺纹,西夏人模仿皮囊壶缝制的特点在瓷器上捏塑这种花纹,让西夏扁壶别具一格,凸显草原民族的文化气质及审美情趣。

西夏 灵武窑剔刻牡丹纹扁壶 北京邢定文物商店藏

物华之美,承载历史,也同样寄托了西夏人对吉祥美好生活的向往,因西夏文明多被损毁,保存至今仍完好的整器实属难得,也难怪主理人会感慨:“见证过金戈铁马的将军壶能够重归故土,实乃幸事!”

对这件西夏扁壶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预约到店感受它的与众不同,或许它会带你穿越回那段神秘的西夏古文明。

0 阅读:20

森风聊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