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池史——广东阳江篇

吴钩斩古今 2025-01-13 09:10:38

阳江,秦代为南海郡之地。秦末汉初为赵佗割据,为南越国土。

汉元鼎六年(前111年),汉灭南越,设高凉县,县治在今大八镇,属合浦郡。

二战末美军航空测绘阳江周边地形图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东吴分合浦置恩平。两年后又析合浦郡置高凉郡,下辖安宁、思平二县,高凉郡治、安宁县治皆在后世阳江境内。

清代阳江县城图

吴赤乌元年(238年),置莫阳县,属高兴郡。后又析合浦置广化、海宁、西平三县。晋改海宁县为海安县。南齐以海安县属东官郡。

南梁时,在高凉郡下置高州,并改安宁县为高凉县,改海安县为齐安郡。

民国阳江县城图

隋开皇九年,平灭南陈,大肆废并郡县,齐安郡废为县。开皇十八年(598年),改齐安县为阳江县。

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春州。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废高州,改置恩州,州治在阳江。天宝元年,置清海军两千驻扎恩州。

国民政府陆军部测绘阳江县城

北宋庆历八年(1048年),因河北贝州改为恩州,广东的恩州名前加“南”字以示区别。熙宁六年(1073年)废春州,其地大部并入南恩州之内。绍圣四年(1098年),知州丁琏筑南恩州土城。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置南恩路总管府,至元十九年(1282年)南恩州降为散州,州治、府治皆在阳江,另辖阳春县。大德年间绕城种刺竹为障。

50年代阳江县

明洪武元年(1368年)撤除恩州,阳江、阳春两县隶属肇庆府。洪武三年,设阳江守御千户所。千户张均德在土城的基础上包砌砖石,高二丈,厚一丈五尺,周长八百九十二丈。东门承宣、西门威肃、南门宁海、北门镇安。

清顺治、康熙年间,阳江因地理位置重要,一度驻防重兵,后雍、乾、嘉三朝多有裁撤。

民国 阳江县县城镇全图

同治五年(1866年)冬十二月,广东巡抚蒋益澧会同两广总督瑞麟上奏阳江、阳春、恩平、开平四县距离府城过于遥远,偏远难治。加之咸丰五年爆发的广东土客大械斗便起自恩平,继而蔓延八九县,贻害十余县。必须设直隶州,添派将领驻扎以控扼要,统辖四县。而四县之中阳江滨临大海,最为险要,且商贾繁盛。考其县建于隋,曾设州治,故请设阳江直隶州,次年获准,并将阳春、恩平、开平拨归其下。

阳江老城街巷

设州后开平县乡绅即以隶州不便,恳请仍隶肇庆府。同治七年阳春、恩平两县贡生又以应试府城置有祖祠,试馆难以迁移,请仍隶肇庆。

阳江古城范围示意

此时的土客之斗已平息,针对这种情况。同治九年(1870年),又降阳江直隶州为直隶厅,裁撤部分兵丁,其下辖的三县复归肇庆府管辖。

光绪三十年(1904年),朝廷裁撤绿营,编练新军。但新军未成,匪盗却四起。故而两年后阳江直隶厅再度升格为直隶州,领阳春、恩平二县。

1941年阳江县乡镇区域图

民国二年,废除府州,改设阳江县。1958年阳江县、阳春县合并为两阳县。1961年又撤销两阳县,恢复阳江、阳春两县建制。

0 阅读:0
吴钩斩古今

吴钩斩古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