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训佳句读之受益匪浅

A云观 2025-01-22 20:49:44

物物而不物于物

【赏析 】

“物物而不物于物”出自《庄子·山木》 ,这句话中,第一个“物”是动词,意为“役使、主宰”;第二个“物”是名词,泛指各种事物;第三个“物”同样是名词;第四个“物”是动词,表被动,意思是“被……所役使”。

整句话的意思是:人应该能够主动地驾驭、主宰外物,而不被外物所役使、束缚 。它倡导人们要保持心灵的自由和自主,不被外界的功名利禄、物质欲望等所左右,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坚守自我,按照自己的意志去生活避免成为外物的奴隶。

学之广在於不倦,不俗在於固志。

【赏析 】

“学之广在于不倦”强调,知识的积累和学问的拓展需要持续不断地学习,只有保持勤奋、不知疲倦的学习态度,才能够广泛涉猎知识,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

“不倦在于固志”进一步指出,支撑一个人能够持之以恒、不知疲倦学习下去的动力源泉是坚定的志向。当一个人有了坚定不移的志向,内心就会产生强大的驱动力,让其在追求学问的道路上克服困难、抵御诱惑,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和专注 。

这两句话深刻阐述了学习过程中勤奋与志向之间的紧密关系,强调了志向对学习的重要引领作用 。

夫宵行者能无为奸,而不能令狗无吠己。

【赏析 】

“夫宵行者能无为奸,而不能令狗无吠己”出自《战国策·韩三·段产谓新城君》。这句话的意思是:走夜路的人可以保证自己不做坏事,但没有办法让狗不对着自己乱叫。

这句话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它提醒人们,一个人虽然可以掌控自身的行为,坚守道德准则,不做不正当的事,但却难以完全左右外界对自己的看法和反应。外界的误解、质疑或无端的反对可能无法避免 ,人们不应因他人无端的“吠声”而动摇自己的原则和行为。

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

【赏析 】

“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 这句话出自《后汉书·列传·桓谭冯衍列传》 ,意思是:天下的人都知道从别人那里获取东西是收获,却没有人懂得给予别人东西也是一种收获 。

这句话蕴含着深刻的辩证智慧,强调 “给予” 并非单纯的付出,从长远和更深层次来看,它同样是一种 “获取”。表面上,给予是把自己的财物、帮助、关爱等给予他人,看似自身有所损耗;但实际上,真诚的给予往往能带来多种回报,比如赢得他人的尊重、信任和感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声誉,这些无形的收获在未来可能会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帮助 。

0 阅读:87
A云观

A云观

简简单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