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乱世作死指南》

我是历史其实挺有趣 2024-11-22 11:43:56

本文参考历史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相关文献来源。

(纵横幽燕 刘仁恭)

唐末幽州军阀刘仁恭,割据幽州地区,混的非常不错。

这刘仁恭啊,是兵痞出身,文化水平不高,能力也一般,志向也不远大,因此稍有成就之后,他就开始志得意满。

兜里只要有一串铜钱,刘仁恭必然要搞得浑身阵阵作响,若遇美人倾心,他二话不说,那是色急登床,别人的成功在他眼里算不得什么,但是您要是让他取得一点点的成就,他就敢自比秦皇汉武。

一个人如果总是在自命不凡的时候高人一等,而且还优越感十足,那说明他离倒霉就不远了。

刘仁恭割据幽州的时候,的确有过一些成就,而且这个成就还挺特殊的,那就是在北方的契丹军队几乎横行天下无敌手,就连朱温和李克用有时候也要避其锋芒的时候,刘仁恭却狠狠的收拾了契丹人一顿。

当时的契丹,有个叫做阿巴的将领,攻打幽州地区的时候,竟然就被刘仁恭连人带兵全都给捉住了,契丹人后来是又花钱又送礼,费了老劲才把阿巴给赎回去。

在对敌契丹的这场战役上取得了胜利,给了刘仁恭一种假象,他认为契丹人这么狠,都被自己给收拾了,那自己岂不是天下无敌了?

在这种心态下,刘仁恭一点进取的心态就都没有了,每天是骄侈暴佚,奢靡无度,那日子完全过废了。

刘仁恭在幽州兴修宫殿,房子盖得富丽堂皇,他兴土木劳民伤财还不算,本人还极其好色,大肆在民间搜罗美女供自己享用,之后又染上炼丹修玄,找了几个道士给他炼制丹药,妄图长生不老。

某天刘仁恭还突发奇想,发布了一条命令,他要求他管辖地区的百姓交出所有的钱财,然后由他集中来管理,这老百姓手里的铜钱都被刘仁恭给拿走了,民间交易不便,逼得百姓们只好用土块来代替铜钱使用。

刘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

反噬的时刻,要到了。

(狡诈多端 刘守光)

刘仁恭有个儿子,叫做刘守光,跟他爹一个德行,也十分好色,甚至还和刘仁恭的一个妾室罗氏通奸,不料被刘仁恭发现,刘仁恭大怒,把刘守光叫来,拿起鞭子好一顿抽,最后把刘守光赶出幽州,父子关系断绝。

像刘仁恭这种成功者,不值得人们学习,他的成功之路也不值得借鉴,自然他也就指导和教育不了自己的儿子,因为,他在成功之前失去的东西,比他成功之后得到的东西,要多得多。

刘守光呢,被赶走之后他是愤恨难当,正巧那个时候朱温派兵攻打幽州,幽州大乱,刘守光则趁着这个机会发动兵变,一举获得了幽州的控制权,还把刘仁恭给囚禁了。

我们知道唐玄宗执政后期爆发了安史之乱,就是安禄山和史思明起兵叛乱,因此导致了盛唐的崩塌,这安禄山自立为皇帝,结果后来他儿子安庆绪为了谋夺帝位,竟然把父亲安禄山给杀掉了,后来史思明又把安庆绪杀掉做了皇帝,可史思明这个皇帝没当多久,又被他儿子史朝义给弄死了。

乱世之际,父子关系不代表万无一失,只能说明,杀你的时候更方便。

那么从这种角度看来,当初只是把刘守光赶走而不杀掉,如今只是把刘仁恭囚禁而不杀掉的刘氏父子,可谓是“父慈子孝”了。

刘守光执政幽州,除了完美继承了他父亲身上所有的缺点之外,他还开发出了自己身上的特质,那就是他这个人的手段十分残忍,残酷驭下,简直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对于那些犯错犯罪或者是刘守光想要整治的人,刘守光有两套办法,第一套,是把犯人关在笼子里,然后在四周生起大火,将犯人活活炙烤而死,第二套,则是用铁制的刷子不停的去刷犯人的皮肤,活生生的把人给刷死。

这我光是写起来就感觉倒吸冷气,您想想真受这个刑,那纯属生不如死,可以说这两套刑罚,真是太变态,太残忍了,这就导致了一个什么情况呢?别说是被刘守光收拾过的臣下们,就算是没有被刘守光收拾过的臣下们,看到刘守光这些虐待人的手段,他心里也胆寒,他心里也害怕啊,这刘守光说白了就是一变态,谁知道他哪天发疯了会不会收拾到自己的身上,于是幽州的大臣啊,将士们纷纷收拾行李,那是连夜潜逃,人走的都差不多了。

(幽燕之地)

且,刘守光如此残酷无情的对待臣下的原因并非出于管理上的角度,而只不过是出于他人性上的恶意,自然界里恐怕也只有人会这么对待同类了。

这,就是典型的舟中敌国,众叛亲离。

可是这刘守光啊,他毫不自知,反而还因为别人惧怕他的淫威而沾沾自喜,没事的时候他还穿一身黄,把自己打扮成天子的样子,然后洋洋自得的说,自己可以成就帝王的事业。

要知道,刘守光有称帝之心的时间段,唐朝已经灭亡,在中原称帝的是朱温,朱温一直有彻底降服河北的野心,你不称帝朱温还要寻衅滋事,你要是称帝了,朱温铁定借故出兵,你露头人家就打你,所以刘守光的这个想法一提出来,他的部下孙鹤那是好个劝,说此事万万不可啊。

一段时间之后,朱温果然对河北有了大动作,不过朱温不是出兵攻打幽州,而是攻打刘守光的老邻居王镕。

同为河北三镇之一,朱温打王镕,那王镕肯定是要找刘守光求救的。

王镕找刘守光求救,孙鹤的意见是,应该出兵援助,孙鹤认为,这王镕在河北待的好好的,没有什么过错,朱温兴兵讨伐王镕,师出无名,实属不义,所以必然会失败,但是王镕独木难支,不能相抗,所以朱温的失败要建立在有人出兵帮助王镕的前提上,如果我们出兵帮助王镕,那我们就可以借帮助王镕的机会消灭掉朱温,而一旦能在战场上消灭朱温,下一步就是取后梁而代之,到时候称霸中原的就是我们幽州了。

孙鹤的这个想法,当然很理想主义,但是结合一下当时的情况来看,其实是有可行性的,不过以刘守光之资质,以他之鼠目寸光,他当然是不会听从孙鹤的意见出兵援助王镕的,刘守光说,这王镕吧,我跟他有仇,他没事的时候不来拜见我,现在出事儿了知道想起我了,他这样对我,我肯定是不会帮他的,我要做卞庄子,坐收渔翁之利。

说这春秋时期,有个叫做卞庄子的人,他发现两头老虎,于是他就想要刺虎,赢得擒杀老虎的美名,但是当时有人劝他,说现在这两只老虎啊,正在争夺一头牛,为了争夺牛,两只老虎必然搏斗,搏斗失败的老虎那肯定就被搏斗成功的老虎杀死了,可是这搏斗成功的老虎,也不会落好儿,也会受伤,所以我们现在只需要关注这两只老虎的动向就可以了。

(两虎相争)

果然,这两只老虎相互争夺,一只虎被杀死,一只虎受了重伤,卞庄子这个时候抓住机会,用刀剑刺死了受伤的老虎,因此就等于是他轻而易举的把两只老虎都给拿下了。

敌阳动而我阴应,敌阴动而我阳开,来则拒之,去则追之,以逸待劳,则兵力常完,而可立于不败之地,这就叫做隔岸观火,坐观成败。

看来,这刘守光平素是喜欢读兵书的,也读过一些史书,他分析的也的确不错,后梁朱温是虎,赵国王镕也是虎,朱温和王镕斗的两败俱伤,玉石俱碎,刘守光的机会不就来了么?可惜,刘守光虽然知兵读史,但是他充其量就是掌握了个皮毛,学的不精,朱温是虎没错,王镕是虎也没错,可是这坐山观虎斗的人不止他刘守光一个,还有另外一位,那就是河东李存勖。

要知道,这李克用死的时候,还专门叮嘱过李存勖,说你怎么着也得把幽州刘氏父子对我们沙陀人忘恩负义的仇给报了,李存勖是天下枭雄中的绩优股,他傻啊?他能让你这么个大仇人轻而易举的收渔翁之利么?

所以,刘守光是没出兵,但是你拦不住人家李存勖出兵,李存勖不仅出兵了,还成功击退了后梁军,而且正如孙鹤所说,李存勖借着这场仗入侵河北,势力得到了进一步扩大,那可以说是质的提升。

这李存勖击败后梁军之后,是想要一鼓作气,进取中原的,但是李存勖知道幽州的刘守光啊,素来狡诈,李存勖怕自己在前头讨伐后梁的时候刘守光在背后给他下刀子,所以不久之后就退兵了。

这当然不是李存勖害怕刘守光,而是一种胜利之后的难能可贵的清醒,是一种战略上的撤退。

(称霸河东 李存勖)

可是,这种战略上的撤退却给了刘守光一种错觉,他竟然觉得李存勖是因为惧怕他的威名,害怕幽州军的势力才退兵的,所以他不仅不因为错失了这么好的机会而叹息,反而又开始飘了,他飘到什么程度?后梁的使者来幽州,他把后梁的使者抓起来,李存勖派使者到幽州,他把李存勖派来的使者也捉了起来,天老爷,这个时候的刘守光反而是异常清醒,他对使者说,天下四分五裂,占地大者称帝,占地小者称王,我据有幽燕之地两千里,如何做不得皇帝?

天狂有雨,人狂有祸,三国时期率先称帝的骷髅王袁术就是最好的例子,当时是五代十国初期,聪明人都在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刘守光倒好,夹在朱温和李克用之间,他不想着怎么左右斡旋,反而要高调称帝,你这个时候称帝,除了能换来两句陛下万岁听一听之外,那是百害而无一利,你称帝了,你就是反贼,你就是谋逆,那就太高调了,你等于是身上揣着几百万,拿着大喇叭叫着喊着让别人来偷你。

不过,刘守光就是这样,观看他这大半生之经历,很容易就能知道他是一个无法控制自己的人。

控制不了自己的道德,控制不了自己的人性,控制不了自己的野心,控制不了自己的欲望。

控制不了自己的人,他最显著的一个为人处世的特征,就是总要想控制别人,而自取灭亡之道,就在其中。

参考资料:

《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七》

《新五代史·卷三十九·杂传第二十七》

《旧五代史·卷一百三十五·僣伪列传二》

王振华,郝福祥.刘燕铸币与唐末"河北三镇"割据下的政治经济.文物春秋,2005

汪锡鹏.由永安钱到瑾泥钱——五代十国时期贪婪、昏聩的刘燕政权的生动写照.中国城市金融,2010

0 阅读:32

我是历史其实挺有趣

简介:趣说历史,带你看点有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