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用之识——瓷釉第四

欲为文化 2024-03-16 01:48:31

玻璃釉的制作,历史已经非常久远了。自宋代到清代初年,凡是带有玻璃釉的,虽然通透如同玻璃,但总有一种浑融的气象而自成特色。比如琥珀、水晶,虽也像玻璃一样透亮,然而和玻璃的本质终究有所区别。像那些新造的釉,则无论厚薄、颜色都类似玻璃,但终究不能混和融合,仍然会暴露一些迹象。

宋元瓷器的釉非常厚,而咸丰、同治年间仿制的宋元瓷器釉也一样厚。雍正、乾隆年间的釉非常薄,而光绪、宣统年间仿制雍正、乾隆时的瓷器,釉也一样薄。虽然它们厚薄相同,但其中自有不同之处,只是从表面上看就会有所失误了。

辨别胎釉的方法也非常多。用手抚摸,观察它的光泽;用手指轻敲,倾听它的声音;用眼睛观察,辨别它的颜色。还有把耳朵贴在瓷器边上听有没有微弱的声响,以验证火气是否已经消褪,然而不大可信,所以文雅之士多不采用。

有一种“香瓷”能在座位间发出香气。恽南田有瓯香馆,即是指此种瓷器。大概宋代瓷器在制作胚胎时往往掺杂香料,年深日久,奇异的香气喷出,乃是最为珍奇罕见的物品。香瓷有土胎香的、泥浆胎香的、瓷胎香的。浆胎香的较多,瓷胎香的较少。还有藏香胎、沉香胎等等。如果是小盒子之类的,乃是古时妆奁用具,内装梳头油时间长了,也能散发香气,这又属于风雅之事了。

香瓷的香气在于胎骨。宋代制作的器皿釉彩挂不到底部,总是露出胎骨在外面,所以能散发出香气。如果挂满釉汁,即使有香料掺入胎骨,也不能喷放出芬芳香气。因此香胎在古瓷中偶有所见,后来就非常罕见了。

挂釉的方法,古时用笔搨釉,缺点在于不均匀。后来改为将器皿放入缸中,用蘸釉法,虽然均匀了,但釉汁往往挂不到底部。此后又改为吹釉法,有吹三四遍到十余遍不等,又均匀又干净,这是因为进化的道理。

常见一种混合五色的釉彩,纹理缭绕缤纷,好似五色的玛瑙,又好似海边的贝壳,称作混釉,又称作云釉,意思是如云蒸霞蔚一般美观。多施用于小瓶一类的瓷器上,这也是乾隆年间一种好奇的新发明。

乾隆时有专仿木制的各种器皿,远看特别像木制,实为瓷制,称作仿木釉。有仿漆器的,称作仿漆釉。有仿景泰蓝的,称作仿景泰釉。此外,还有玳瑁釉、石釉、花釉等等,乍看绝对不像瓷器,仔细辨认后才能认出。这都是因为釉汁变化神奇之至的缘故。

0 阅读:1

欲为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