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地方志中的高僧逸事

水殿风凉有墨 2024-03-09 19:27:33
德乘

明朝僧人德乘,另有一名叫一宗,是广陵户氏子。他三十岁那一年,被人诬陷奸污,气愤之下自宫明志,然后觉得人生不过如此,干脆出家参游四方。

他到过天台山,南海普陀,少林寺和五台山等地,最后来到金陵大彻堂驻锡斋僧。金陵郡守是秀水人,姓钟,请他住持鹤林寺,重新振兴了这座千年古寺。

万历十七年冬天,他合掌告诉大众:“今天将有两个人来求见我,你们一定不要让他们进来,老僧今天没空见客。”

一会儿果然有两人求见,弟子坚拒不许进入,就跪在门外等候。

这时,只听得僧房内传出他大声吟诗:

泥牛才出海,木马又嘶风。

欲解个中语,山重水又重。

唱完寂然无声,人们进去一看,他已经端坐圆寂了。

--《镇江府志》

如慈

如慈,字古愚,明代楚王宗室,师事莲池大师。万历年间他来到青山谢公池,想在此地终老。

山中有一座保和庵,可是早已荒废,人烟绝迹。如慈来到这座破庵,就住了进去打坐,不吃不喝连坐三天。恰逢有一个砍柴人来到这里,问他从哪里来,然后送上自己的饭请他吃,这个废庵中忽然钟鼓自己一起响了起来。

樵子大惊,这事传遍全乡,人们认为他是个有道高僧,纷纷来给他修庵,从此来到庵中的人逐渐多了起来。

如慈冬天住在庵内,夏天就睡在岩洞里,将山壁上的石头凿成佛像,在上面建了佛殿,又闭关几十年。

他不立文字,也不乱授人戒律,只是一个人苦行。看到人生病受难,就为人说上几句话,不用药就能治好病。

有一天他沐浴后向佛作礼说:“明天中午我就去了。”第二天僧俗围绕着他,而他真的坐化了。

--按《太平府志》

灵基

灵基,号慧目,是永嘉王氏子,出生时有白光照耀室内,全家闻到异香。十三岁时在学校读书,看到夕阳返照,忽然生起证道的念头。

后来他礼天台有门和尚,授他以见见功夫。他戒行精密严格,为大众所推崇。林增志太史请他去开辟华峰山道场,就是古代的云顶遗迹。后来李光春中丞又请他主持西天竺寺。

此后屡次登法席为大众说法,阐明经义,前来听法参访者摩肩接踵。

有一天他来到仁王寺,对侍者说:“这个月我就报终命尽了。”当即还回寺里。

一天,他的弟子岳式忽然梦到太阳坠落大海,就在这一天,灵基和尚圆寂。

--《温州府志》

宗净

月江宗净禅师,是杭州径山寺僧人,家乡金华兰溪,俗姓倪,少年时跟随本县正觉院文译禅师受具足戒。有一天,他诵楞严经时,念到“如标指月”这里,忽然有所省悟,就去参访双林正庵禅师。

正庵禅师看到他温和有礼态度诚恳,很是器重,就印可了他的开悟。他出山后来到径山寺,临终时写了一偈:

祖师六下客,开口论无生。

老我百不会,日午打三更。

就此圆寂,荼毗后舌根不坏,人们为他建塔供奉于圆照庵。

--《继灯录》

不昧

僧人不昧,是湖广人,住在太初庵中,戒行精细严格,淳朴沉默如同赤子。

有一个姓郑的官宦人家接他去供养,就想试试他的戒律,特地找了一个漂亮的婢女专门为他送饮食、卧具,看他是否动心。可他过了一个月,正眼都没瞧这婢女一眼,好像眼前空无一物。

他极其清贫,终生不蓄一文钱,也不制一件衣服。最终无疾而死。

过了很久后,郑家的儿子不幸死去,恍惚中,他看到冥官躬身迎接一个金色的罗汉到来,仔细一看,原来就是僧人不昧。

郑氏子正想呼救,不昧说:“我受你祖父的供养,正好能帮助你们家延续香火,回去吧。”

两天后郑氏子得以复活。

--《武进县志》

善岩

开州有一个僧人叫善岩,俗姓宋,年少时习儒科举不中,于是厌弃红尘,落发于开州的云峰寺。

他很会作诗,常与缙绅大夫作诗唱和。也曾云游终南、五台、武当等名胜之地,最后驻锡于开州普照寺。在这里他建了一个白云窝,专心翻阅大藏经,足不出户十多年。

有一天他口诵一偈给僧人们:

树倒枯藤是去年,了然无法与人传。

云收雨霁山岚静,高古长空一月圆。

然后坐化,留下《翠峰诗集》于世。

--《畿辅通志》

13 阅读:825
评论列表

水殿风凉有墨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