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铎草书,在拥有精致美妙的同时,也获得了泼辣大气的审美内涵

寓书喻画 2023-01-28 21:39:49

导语:梅墨生说:“王铎书法必表现为雄、老、沉著、力胜、实在奇诡。”王冬龄说:“王铎的草书风格简括地说,共有四点:气度雄浑;笔性老辣;涨墨淋漓;章法宕逸。”

清代的郭尚先《芳坚馆题跋》说:

“京居数载,频见孟津相国书,其合作者,苍郁雄畅,兼有双井、天中之胜。”

简单来说,王铎的书法特色就是“ 苍郁雄奇”:

苍:苍老,用以概括“笔性老辣”的用笔;

郁:表达王铎草书用笔、结构、章法、墨法表现手法的多样性;

雄:表现了王铎草书“气度雄浑”“魄力沉雄,邱壑竣伟”等审美特征;

奇:概括了王铎草书结构欹侧、字间连接奇特、“涨墨淋漓”等风格特征。

《临王献之草书轴》

精美与率意并存

王铎草书笔法之美,既源于他用笔的精美,也源于他用笔的率意与大气。对古代经典的嗜好,对《淳化阁帖》的孜孜以求,都是他精美用笔的技巧支撑和来源。

米芾说:“石刻不可学,但自书使人刻之,已非己书也,故必须真迹观之,乃得趣。”丰坊也说:“学古人书,若徒看刻本,终无所得。盖下笔轻重,用墨浅深,勒者皆不能形容于石,图存梗概而已,故必见古人真迹为妙。”

王铎本人对此也有清醒的认识。也正因为认识清晰,加上天资过人,王铎通过对唐、宋名家的借鉴,通过丰富的想象,又融合自己多样性的临帖方法,煅成了精致传神的用笔技巧。

起笔以方笔为主,往往落笔成点,泼辣斩截,然后以正锋行笔,立体感极强。行笔间有时稍加顿挫,以求较丰富的笔画边廓和厚实的质感。收笔或纵或敛,方圆兼具。

诚然,如果从笔锋运动方面考察,王铎草书用笔以线条推移为主,线条的内部运动较为简单,因而他的草书线条边廓不如魏晋二王法帖那样富于变化。

但学习刻本反而促成了王铎草书的笔法个性与创作风格的形成。线条内部运动的相对简单,用笔细腻、灵巧的缺失,当然也是由于笔速的疾快和情感的奔泻,使王铎的草书用笔有趋于率意的倾向。

精美与率意是相对而言的,很难以量化来衡量。但是,假如以笔画的较大毛糙、涨墨、夸张和滞拙等作为率意的基本标志,那么,可以用王铎开始进入成熟期前三年的作品为标准,此时的草书精美多于率意。

如《赠张抱一草书诗卷》《草书诗翰卷》等。而率意与精美的组合,使王铎草书笔法在拥有精致、美妙的同时,也获得了泼辣、大气的审美内涵。

《草书临帖轴》

神完气足,极富雕塑感

王铎写行书和草书时喜用锋毫细硬的笔。以便写出笔画的骨力。可谓用笔锋毫瘦硬,线条力抵千钧。

由于明代中晚期书法创作厅堂化的要求,用于稿札的“侧笔取妍”的二王笔法已不能适应厅堂化的大幅式作品创作。大幅式作品创作要求力量、要求气势,“侧笔取妍”过于秀弱,而正锋用笔正是产生力量、产生气势的用锋技术。

在艺术理论中,王铎对力向来就非常崇尚。他在《文丹》里赞美“力”:“大力,如海中神箍,戴八肱,吸十日,侮星宿,嬉九垓,撞三山,踢四海。”也许因为王铎对“力”的崇尚与追求,所以,他的草书才充满了力的美。

秦祖永《桐荫论画》说:

“王觉斯铎,魄力沉雄,邱壑唆伟,笔墨外别有一种英姿卓荦之概。殆力胜于韵者,观其所为书,用锋险劲沉著,有锥沙印泥之妙。”

吴昌硕诗赞:

“眼前突兀山险蛾,文安健笔蟠蛟螭。波磔一一见真相,直追篆籀通其微。”

启功诗也赞:

“王侯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

魄力沉雄、健笔蟠蛟螭、力能扛鼎等都是对他草书笔力极力的赞美。用锋险劲沉著,有锥沙印泥之妙、直追篆籀通其微也是言者对其草书正锋用笔的参透之语。

王铎的草书用笔主要属于张旭、颜真卿一系的正锋用笔,毫端铺开于笔画中间,万毫齐力,宛若利锥界石,真力弥满。即使在速度极快的大轴狂草,王铎也基本能保证笔锋在笔画中行,从而实现正锋的效果。

他的竖画、左撇、转折大都能保持正锋。正锋是王铎拥有险劲沉著笔力的技术保证。当然,王铎的草书笔法也非笔笔中锋,在正锋为主的挥运中,也出现某些侧锋的笔画,尤其在一些重顿疾收的笔触间。

传统理论常谓:正锋以取劲,侧笔以取妍。少量侧锋的运用使王铎草书用笔趋于更加丰富。王铎创作草书时喜用绫、绢。绫、绢的墨色易于团聚,又比纸本更能敏感地反映推移中的线条变化。

落笔的折顿成点,行笔时的正锋铺毫,为变化轮廓而进行的衄挫用笔,以及连续地渴笔所产生的大面积的颗粒性质感的笔画。

所有这些, 都使人感到神完气足,极富雕塑感,因而拥有极强的笔力。

《杜甫诗卷》

线质与线构严谨而又完美

微观王铎的草书线条,有不少控制边廓多样变化的内部运动。故在王铎草书的一部分线条中,常常衄挫与直线并存。这种衄挫的“挣扎”感,可以说是时代及个人经历的抑郁情感的物化。

邱振中评论王铎作品《草书赠二弟仲和诗卷》时说:

“线条的顿挫较多,从外形看多有棱角,从内在节律来说,充满阻隔与狂放的冲突。”

这种笔锋运动内在的、微观的变化,在拥有多种情感内涵的同时,也是一种线条律动的表现。王铎草书线条的内部运动节奏是微弱的、隐晦的、自然的。

他没有像黄庭坚、何绍基等书家那样,由于控制线条边廓的内部运动过于强烈、夸张,因而造成线条外形的许多波折,在获得边廓较大变化的同时,也显露出较不自然的弊端。

当观察的视点转移到线条作为轨迹整体推进的速度变化的外部运动时,其线条的节奏的律动渐趋明快。王铎草书的起笔和折点往往重按,随即提锋行笔,行笔则流畅迅捷。这就形成了笔触由重到轻,速度由慢到快的转换。

这种用笔的节奏变化,王铎几乎贯彻到所有的草书作品中,并形成线条节律风格的基调。在线形的处理上,王铎常常折与转交替,形成节奏的变化。

线条在墨色的配合下,在王铎草书作品中也形成一组组令人赏心悦目的节律。典型地,线条的墨量往往由涨到湿,由湿到干,由干到渴。这种由涨、湿到干、渴的线组,节律的进展、对比都极为明快、强烈。

王铎是草书史上最爱连绵线条,而且线条连绵字数最多的一个人物。在这类的作品中,王铎草书线条都较为均匀,提按不多,艺术形式的其他要素都让位于线条的连绵与速度。

在极快的外部运动的推进中,在宏大的气势里,线群擒纵自如,线质与线构保持着严谨而又完美的质量定型,的确让人心灵震撼。当然,草书连绵带来了大节奏的磅礴气势的同时,也往往带来缠绕太多、拖泥带水的弊端。

如此叙述王铎草书的线条节奏,还是择要而言。其他如用笔的藏露、方圆、中侧、曲直,线条的虚实、擒纵、强弱等等,都可构成节律,只是篇幅所限,不能论及。

临《淳化阁帖》

结语:

王铎的书法,既把“二王”的一些用笔特点放大,同时也把自己的个性张扬。从王铎书作中,我们不难看到那个张扬的王铎,表面上学习“二王”,却又在不规矩地显摆自我,在安分与不安分之间游荡。王铎又善用墨法,浓淡干湿,满纸糊涂,在晚明到清初的书法语言里,这种大胆的探索,给了时人明灯般的启发。

——END

0 阅读:44

寓书喻画

简介:徜徉字中,踯躅画前,晓喻其中,寓意其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