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件文物:唐代鎏金铁芯铜龙

文字绘者青青 2025-03-16 05:42:23

(唐代鎏金铁芯铜龙 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龙,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符号,其形象很早就出现在了中华文明之中,并在文明的各个阶段不断演变。

这条鎏金铁芯铜龙,可以说是唐代龙的代表之作,凌厉遒劲,神采飞扬。

它的名字有点儿复杂,是因为它的工艺有点儿复杂:它的最里面是铁铸的内芯,铁芯之外包了铜,铜上鎏了金。

铁芯保证了强度,包铜获得了延展。鎏金,则金光闪闪,还不怕被氧化,又酷炫又稳定。

(修复前铜龙情况 图片来自博物馆展板)

此器出土时残缺严重,仅余龙首1块、躯干2块、龙爪2块、爪趾1块,表面鎏金脱落严重。从出土到修复,文物修复工作者们用了整整30年的时间!

也许你会想:残缺这么多,工作者是不是随心所欲修复的啊?当然不能!对于这件铜龙来说,修复有一个很好的参照物,就是另一件铜龙。

是的,当时同时出土了两条铜龙,而且另一条完好无缺。修复工作者就是以另一条完整铜龙为造型依据进行修复的。

修复好的铜龙长28厘米、高37厘米,龙头与上身呈S形,前肢撑于地面,下腹向上翻转,后肢高扬冲天,龙尾反折向前,形体流畅,极富动感,仿佛飞龙刚刚从天而降。

图片来自网络

龙嘴张开,露出尖锐的牙齿,长舌前段弯曲舔舐上颚;两眼圆瞪,紧盯前方;两角细长,从额向后,末端卷翘,上有凸起装饰。

两颊鬃毛紧贴头部向后伸展。龙角下方的一簇鬃毛更是呈锥状飞扬,霸气十足。背部鬃毛似轮齿一般,从颈部延伸至尾部。

图片来自网络

前肢呈7形,上部粗壮U弯,下部直细有力,三趾利爪拱起,准备随时发起进攻。

图片来自网络

两条后肢凌空上腾,趾爪向后冲天。这高难度的动作,在文物界也是极其少有的。难怪有不少人认为,此龙代表了唐朝的飞腾之象。

细长的龙尾在后肢处反折向龙头上方,与上翘的后肢错开,增加了视觉的丰富度。

另外,在颈部和尾部各装饰有一朵祥云,表现其腾云驾雾之势。

此龙轻盈飘逸又极富力量感,不愧为陕博的镇馆之宝之一。

这件文物时间是唐代,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草场坡,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0 阅读:2
文字绘者青青

文字绘者青青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