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车「赢麻了」。
2023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企业中,中国企业占据了六席,市场份额超过60%。
据乘联会数据,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销量达到773.6万辆,同比增长36.2%,全年市场渗透率已达35.7%。
如今国内新能源车的繁华景象,不是大风刮来的。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表示,这是得益于「我国储能电池技术和产业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然而,锂离子电池不是终点。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认为,到2030年左右,全固态电池产业化突破的可能性极大。
中国不能只停留在“赢麻了”的思维上,新的挑战已然来临。
01
全方位吊打
全固态电池的研发时间,最早是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
只是后来随着2000年初锂离子电池的技术创新、大规模商用,行业对于全固态电池的关注度有所减退。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新一轮电池创新周期也许就在2030年开启。
全固态电池的核心,是固态电解质,当中主要分为了聚合物、氧化物和硫化物的三大路线。
其中,硫化物被认为是最佳的固态电解质材料,它的优势在于能量密度轻松达到三元锂电池的3倍。
欧阳明高指出,以硫化物固态电解质为代表的新型固态电解质发展迅猛,推动固态电池研发进入了新一轮热潮。
全行业将“下一代电池”的希望寄予在了固态电池,甚至认为这是液态锂电池的终结者,这主要得益于固态电池的「完美」属性。
首先,是高安全性。
当下各家在发布新能源车的时候,都会强调自家电池的安全卖点,这实际也反应出了液态电池天生的「不安全」属性。
液态电池在正负极流动产生电能的过程中,「热失控」一直是个重点关注难题。
反之全固态电池或半固态电池,由于没有液态物质或液态物质大幅减少,热稳定性要远超液态电池。
其中,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的热稳定性可以保持到300℃,至于液态电解质达到100℃就会蒸发,前者轻松增加了200°C的安全空间。
其次,全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也要超过液态电池,理论上限能达到500Wh/kg。
对于液态电池来说,提高能量密度和保证高安全性是个两难的命题。
现时业内主要做法,是在三元锂电池当中提高镍的比例,于是有了电池正极镍钴锰的含量比例为8:1:1的“811电池”。
只是过去国内也曾出现过811电池的自燃案例,以及搭载该类电池的车型在碰撞后快速起火,并未让用户感到完全安心。
相较来说,全固态电池在保证安全特性之下,由于无需隔膜与电解液,使得电芯里可供储能的空间加大了,由此也能得到更高的能量密度。
提高能量密度,意味着续航能力的提升。
更甚的是,全固态电池的续航能力基本不会因为温度变化而有所打折。
现在每到冬天,新能源车的续航问题常被诟病,这点是与液态电池的锂离子电导率和温度直接相关。
液态锂电子电池在低温下,电解液变得粘稠,电池中的内阻增加,导致锂离子的运动速度变慢,从而影响了电池性能表现。
不过,全固态电池的电解质在-30℃和100℃的范围内都不会凝固和气化,电池性能始终稳定,这样的温度适应范围足以覆盖了人类的生存圈子。
电车冬天续航打折,将在固态电池身上成为历史。
再者,液态电池的离子传导模式需要经过溶剂化、脱溶剂化等流程,充电功率因此受到了限制。
如果一味追求高充电功率,液态电池还会出现“析锂”现象,给电池造成损害。
反之全固态电池不用担心这一特性,充电速度得以大幅度提高。
像去年丰田就说到,它的全固态电池能做到充电10分钟,续航1200公里。
不怕冷、续航高、充电快、更安全,固态电池可谓全方位吊打液态电池。
然而「好」都是有代价的,至今没有厂商能将固态电池大规模量产,这实际已反应了难度之高。
02
难量产,真的难
早在2017年,丰田就说过计划于2020年实现固态电池商业化。
2019年,丰田改口称固态电池将在2020年亮相,2025年量产。
2020年8月,搭载全固态电池的丰田电动车开始行驶实验。
然而测试发现,丰田的全固态电池寿命非常短,据悉充放电800次就要报废,反观时下的动力电池则可以充放电超3000次以上。
2023年6月,丰田宣布已克服全固态电池的耐久性问题,计划将在2027年开始量产。
不过丰田没有具体说明是如何克服,该说法也因此备受质疑。
宁德时代董事长、总经理曾毓群在谈到固态电池时就表示,宁德时代深耕10多年,仍然认为难以形成有技术可行性和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就像前几年行业在喊的石墨烯电池,某些技术仍然未见真正落地。」
全固态电池量产难的原因,离不开“贵”和“难”这两大要素。
前两年碳酸锂价格的飞涨备受关注,而作为固态电池原材料的硫化锂售价,就是跟前者的水平相当。
同时,由于硫化物电解质的化学稳定性较差,在潮湿环境下容易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发生反应,产生有毒气体硫化氢。
因此,全固态电池给生产环境与原材料纯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量产增加了难度。
韩国新能源研究机构SNE报告指出,即便到了量产阶段,全固态电池的成本至少也是锂离子电池的两倍。
经济性不高,这始终是摆在全行业面前的一大瓶颈。
尽管全固态电池难以量产,但大家还是在开足马力往前赶。
此前本田宣布,计划在2024年启用全固态电池的示范生产线,将用于2020年代后半期推出的车型。
宝马计划2025年开始全固体电池车的公路测试,2030年前为量产车配备固态电池。
广汽集团提出,2026年将实现全固态电池的装车搭载。
日产则是计划到2028财年,推出搭载独创全固态电池的电动车型。
……
总的来说,大家都在朝着2030年左右全固态电池的产业化突破而努力。
欧阳明高认为,即便届时全固态电池只达到1%的市场份额,也是具备了突破性意义。
而在此1%的市场突破实现之前,现时各家都开始将目光放在折中路线上——半固态电池。
03
是折中,也是终极?
全行业都清楚,全固态电池的经济性不高。
因此,与其去着力攻破难题,倒不如先放低预期,转而考虑“共存和兼容”的问题。
半固态电池,是液态锂离子电池与全固态锂电池的折中方案。
电芯当中既有固态电解质,又有液态电解质,其中电解液的含量占比为5~10%。
从产业端来说,半固态电池能兼容到现有工艺、设备及材料,有快速落地的可能。
像卫蓝新能源就曾提及,半固态电池可以尽可能借用现有液态电池的装备和工艺,其中仅有10%-20%的工艺设备要求不同。
得益于此,电池厂商纷纷加快了半固态电池的生产步伐。
孚能科技表示,自主研发的第一代半固态电池已顺利量产,搭载在大运集团的远航Y6上。
赣锋锂业则是在2021年,跟东风合作开发了50辆搭载半固态电池的东风风神E70。
而最为人熟知的,是卫蓝新能源为蔚来ET7提供的150kWh、电芯能量密度达360Wh/kg的半固态电池。
2021年1月,蔚来发布150kWh半固态电池,而在跳票两年多以后,终于将该电池的应用提上了日程。
早前李斌亲测150kWh电池包的续航水平,在走过1044公里以后,系统显示剩余电量3%、平均百公里能耗13.2kWh,预计仍可行驶超30公里。
蔚来表示,争取在今年一季度将150kWh电池开放给用户,但最终保有量并不多。
卫蓝新能源曾在去年表示,该150kWh电池的年量产目标是1000个。
其中作为大规模量产的拦路虎,还是在于「成本」。
此前蔚来就曾提及,这块150kWh半固态电池的成本,与一辆蔚来ET5的售价相当。
一款价值30万的半固态电池,其商品化之路注定将走得曲折。
蔚来表示,这款150kWh半固态电池「只租不卖」。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智己宣布,今年上半年将量产首款半固态电池车型。
结合过去官方提到,将推出的智己L6最高续航突破1000km,不难推断该车将提供半固态电池的搭配。
相较之蔚来只租不卖的做法,智己L6将如何定价该配置版本,这有望成为全行业的风向标。
固态电池带给了大家强大性能的期许,但也多少叫人“绝望”。
半固态电池已是这样贵了,全固态电池则更加难以想象。
况且,半固态电池已能取得超1000公里的续航表现,全固态电池能给到的实际感知提升亦将有限。
如果全固态电池的应用价值不大,那么转向对燃料电池的研发,也许才更加值得。
于是有业内人士认为,半固态电池或是动力电池领域的终级路线。
半固态电池这个选择,看似「折中」,大概也是「终极」。
从理论阶段到实验室,接着到产品、再到商品,这是新技术完成商品化的必经之路。
在10年以前,纯电动车的售价还是高不可攀,但10年以后,已经出现了较之燃油车更划算的定价现状。
半固态电池此时的「贵」,也需要时间去把成本和售价攻克下来。
站在国家层面来说,续航里程够不够、投入产出比高不高、商品化所需要时间长不长,这都不是核心问题。
最核心的是,谁掌握了电池,谁就拥有了新能源车市场。
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半固态电池能真正得到大规模的商用。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这条路线我们还将坚定走下去。
固态电池上市稳定了燃油车没市场了,看看发动机的复杂性,日常保养和老化换配件就是高消费
固态电池解决了天气对续航的影响,也降低了自燃风险,但高速是能耗增加,跟电池没多大关系,什么时候能把高速120的能耗减到普通速度的1.5倍就很好了,800公里续航的高速也能跑500多公里,就足够了,不需要太大的固态电池,也把价格减下来一下
现阶段油车一箱油基本走600∽800km(综合工况),若固态或半固态电池续航里程能达到这样(80~100度电容量),而价格控制在1000∽1500元/度,这才具有大范围应用的可能,不然注定是曲高和寡[呲牙笑]
假如说 合成汽油技术大规模成熟,3元每升,还有多少人买电车呢?
固态电池不是造不出来,是想不想造出来,就拿手机来说当时没有流行智能机的时候都是可拆卸电池一部手机可以用几年,现在智能手机基本用一年以上电池就不行了,就算重新换电池也用不了多久只能买新手机
固态电池的成功,最好是混合动力的车,增程式的车。如果纯电续航可以达到400公里,体积还更小,更轻,那就真正可以做到短途用电,长途用油了!
现在正处在忽悠阶段!
有没有可能固态电池最终是个伪命题
都是狗屁专家,前两天还有专家说电车自燃比油车低
听这些砖家的话跟听狗吠差不多…
固态电池大规模上市还不到时候,既有经济因素,也有政治因素
固态电池起码还要两年才能量产,因为刚出的时候价格昂贵,所以还要再两年才能普及,而我的燃油车还能扛好多年[得瑟]
说不定过几年出现热效率70%的发动机,还烧生物燃油[得瑟]
说了老半天固态电池,都还是各种锂盐电池,可是钠电池呢?不是已经在电瓶车上应用了吗?只要像钠电池一样安全、衰减慢、能快充、耐寒容量不打折、而且不贵,管它是不是固态呢[得瑟]
先看看固态电池成本多少再说
韭菜成长中[得瑟]
150kw30万元续航1000公里,那续航500的多少钱,300公里的呢?
消费者care的是续航,安全性,经济性!没人在意是不是所谓的固态,或者半固态!
支持电车发展,就是未来无人作战体系的钥匙!
充放800次也很牛了吧,续航1000km的话差不多一个月才充一次,800次可以用几十年了,真是吹牛不打草稿[笑着哭]
智已不是快不行了吗。
要算一下能源来源和成本
为什么固态电池能打破一般性常理,能量密度越高越不安全是一般能源物质和储能物质的特性。单位体积储能越多活性越高,也就意味着无论分子还是原子还是离子的稳定性越差,迁徙越多迁徙越迅速,充电越多越快。谁能告诉我,这固态电池到底啥原理?活性如此之大却又如此稳定的原因是啥?锂、钠可都是活性很高的金属,化学课可都是学过的,固态电池却稳定?这怎么说的通?
哪个科技成果不是一点点成功的……[炸鸡]
固态电池上市,首先把目前这批落后电动小白鼠淘汰,对油车没影响,喜欢油车的人是不会碰电车的,何况现在固态电池只是个迷,就把电动四儿子高兴得语无伦次
电垃圾[得瑟]
充电才是最大的问题,能几分钟充满,还不影响电池寿命,续航少点就少点,
干电池,就是一次性固态电池
痴人说梦,不等固态电池问世,电池车就被油车再次淘汰了。
防核炸核电池,一粒扭扣那么大可以开100万公里。不容小视,异想天开[得瑟]
就是研究出来了,也不会一步到位的,一般都是一次更新一点点,卖完一代,卖二代,不然怎么让你不断的换车呢[笑着哭]
标题都是乱写的,前后矛盾。
特意询问了AI,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是提高把额定电压从3.7V提高到7.4V来实现的,放电倍率的上限接近50C,缺点如下: 一致性控制困难:固态电池在生产过程中面临良品率和一致性的控制问题[9]。 成本问题:尽管固态电池在理论上具有许多优势,但目前仍面临成本较高的挑战[9]。 技术挑战:固态电池的研发和生产涉及多个技术难题,如电解质的选择、电极材料的制备等[6]。
北京车展就有,日产的实体全固态车,号称GTR的电动版,看得见摸得着,可以开可以跑,不是纸上谈兵的那种,只是都不愿意报道[得瑟][得瑟][得瑟]
手机的锂电池算固态吗[笑着哭]有这么先进,早装在手机上,不用频繁充电
火化的更快了
不管电池什么形态,解决现在几个问题:1安全:新车半新车自燃及燃烧速度快;2充电时长的问题;3续航及掉电以及随着年数增加电池衰减的问题;4维修和购买保险的问题;5保值问题。能解决大半,电车市场问题基本就解决了。别的能量车同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