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独山子油矿和混血美女

浪里沙民国史 2024-03-15 03:15:59

独山子油矿的开发是新疆近代石油工业兴起的标志。它历经了清末、民国和新中国三个时期的岁月沧桑,是新疆石油工业从无到有,从举步维艰到展翅腾飞的历史见证。本文是李烛尘(建国后任食品工业部部长)于1943年考察新疆工业时的纪实文章,描述了独山子油矿在苏联控制下的境况,并叙述了油矿开发的艰辛。那时油矿名为中苏合办,实则在开发过程中,处处受着苏联的限制、防备。1943年,中央要回独山子油矿也经历了多次协商,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从迪化到独山子

迪化至伊宁之间,相传有四十九桥,昔日成吉斯汗西征时,曾命其第三子窝阔台修筑,今天虽然时移世易,地理之情形不变,遗迹尤存。

因为天山北麓积雪较深,而春夏之交,雪水漫流,势必冲洗公路,故沿公路左侧挑一道横沟,使雪水归沟。然而因地形关系,必然会使水沟通过公路,向低洼处流去,所以由迪化往北边的公路,小桥、小涵洞特多,几乎是一公里一个桥。

达坂城木拱桥,1940通车

不过此类小桥均用半尺径大之木,纵横架设起来,构造虽然简单,然而每一座桥旁边均堆放有预备的、足以改筑一座桥的木料,亦可见此段公路管理的周密。

我们的车在途中发生故障数次,至独山附近,郭可诠先生已驾小车来迎接。郭系经济部派来独山视察油矿者,一行数人,其中有地质专家黄汲清先生等。独山油矿离公路尚有九公里,独山四围无山,故有此名。油矿规模相当大,其建筑物,均疏落不在一地,似亦事先对空袭有相当的考虑。

独山子附近地质图,1943

到后在郭的屋室休息,旋由文自濬厂长招待午餐。文君是东北人,据云曾在上海作过战,以武人而当此新兴工业之厂长,实亦难能可贵。

午餐完全西式,一切用具,当然苏联物品,华丽丰盛,在内地实少此场面。厨夫为俄国华侨,侍者则为华侨女子,此种人新疆称为二转子,因属混血,蓝眼黑发,面既佼好,而体魄较健。新疆将来如各族通婚,于改良民族,不无益处。新疆人数甚少,故近年各机关均用此种女人担任招待工作。此间女侍者,除膳宿并制服由公家供给外,月得薪金新币30元。

苏联人操纵下的新疆油库

此处油矿开办于民国廿五年(1936),传闻当时系与苏联合办。然新疆除具备此天然油矿外,一无钱二无人,一切一切均由苏联运来,故内中除新疆之各族工人外,其余男男女女,大大小小,均是苏联人,闻技术人员,中国人仅化验室有一人而已。近来(1942年)中央拟收归自办,不过这一笔账仅苏联有,将来只将听其如何算便如何算也。

廿九日早餐后,由文厂长伴同参观油井及炼油厂,但事先需访晤俄国工程师,再由工程师派人领导参观。先看井,井在山谷中,离厂屋约一二里之遥。此处凿井十余口,但成功者仅数口,因当时由俄国运来之凿井机,其能力只能凿到500公尺,再深则不能凿下,故现仅能获得上层较小之油量,其下层大量油田无法掘取。

当参观时,亦有一井喷油,但压力甚小,喷出不如玉门的多。看完井后,再看炼油厂,厂址在总厂之外,其炼油之机件设备较新颖。其炼油之能力,据云每日可达50吨,现在原油只能供炼5吨,故该厂亦时开时停。惟此地原油较清且不含巴拉芬,故原油自山谷中用铁管流来,虽然在冬季,也没有冻结堵塞的隐患。

此油厂现已由中国收回自办,惟苏联政府命将所有炼油设备及其他油管等,全部撤回。且闻油井本拟炸毁,几经交涉,幸获保全。中央已派工程专家前去考察,最近将来,或许只能以简陋的方法对付了。

李烛尘《海王》1943 年

本文由“瀚海淘沙”独家整理并发布

点赞、评论和关注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0 阅读:41

浪里沙民国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