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中央政治学校高材生李帆群(金庸的学长)主动奔赴边疆,成为《新疆日报》记者。为了向国人揭开新疆的神秘面纱,他历时三载,策马两万里,如玄奘一般,怀着坚定决心、凭借顽强毅力,翻过高山峡谷、越过大漠长河,奔波于绿洲里的城市村落,感受各族百姓的忧愁欢乐,体味千年历史的厚重悠长,最终写下50万字的散文游记《天山南北》。
本文是作者完成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旅行后的心路历程。
穿行在瀚海之中塔克拉玛干沙漠,那满布着灰黄色流沙起伏如浪的大瀚海,静静地躺在天山与昆仑山之间,已经不知道有多少年代了!盛唐时期,光耀的武功辉煌的普照着它四周以及边远地域的时候,有一个勇敢的僧人,一个虔诚为佛的教徒——玄奘,他从当时的京城出发,穿过玉门关,渡过白龙堆沙漠,而开始接触到这塔里木大沙漠的边缘。从当地土著人民的口里,他得到了关于这一个沙漠的成因。
据说,在很古很古的时候,某一天,从天地彼方刮来一阵大风,一连刮了三天三夜,大风带来了无尽的风沙,散布在一切风力可以到达的地方,风息以后,美丽的城市和田庄都完全被掩埋在风沙的底下,翠绿柔情的色调都被一层灰黄的色彩所淹没,而灰黄的风沙却带来了一股浓厚的单调、死寂与荒凉。
20210414拍摄于和田某地
这一个故事,以文字的记载流传给我们。而现在,在僧人死去的一千多年后,塔里木盆地的边缘的土著民族,也还依然用这种传说来解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成因,多么神奇而充满着毁灭性的恐怖情调的传说呵?
塔克拉玛干沙漠,那充满了单调、死寂、荒凉和恐怖的沙漠,不知道系住过多少具备着高度热情和决心的年轻人的想望(渴想,盼望),多少勇敢的探险家们都对这那经年漫天风沙的大沙漠泛着神秘美丽的憧憬。
20200929拍摄于和田某村旁
近一百年来,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神秘已经一点一点渐渐的被揭开了,许多异国的探险家们都相继逐步的深入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中心,从黄沙漫漫沙丘起伏的情景中,描绘了一页一页珍贵的记忆!大漠风沙的景致,借着许多探险家们的手笔而慢慢向四方传去,神秘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已经成为年轻人、冒险家、画家和诗人们注意的中心了!
像许多对塔克拉玛干沙漠抱着一串美丽憧憬的年轻人一样,幼年时候,我就开始从幻想中摸索着这风沙漫天沙漠的边缘,而且憧憬着有一天会走进这沙漠中去!
斯文·赫定和他搭建的探险团队
勇敢的玄奘,还有外国的马可·波罗(意大利商人)、斯文·赫定(瑞典地理学家)与斯坦因(英国考古学家),是我自幼敬爱的人物,他们详细地记载和科学勘测的成就都叫我钦佩不已,我羡慕他们有组织完备的旅行团,有完善的科学仪器和一个政府全力的支持。如今,我自己也开始这种冒险的旅行了,可是我什么都没有,我没有同伴和随从,没有完备的仪器,更没有政府全力的支持,但是我却有毅力决心。
我要在这中亚的大陆腹地与外国的探险家们做一个比较,虽然我的装备比他们差过数万倍,但是我却可以胜过他们百倍的决心来弥补那欠缺的一面,正等于我们的士兵在前线以劣过敌人百倍的武器而打败了敌人一样,我仅以一个孤单的身体和可怕的贫困来作一个冒险的开始,我要叫一切异国的探险家们知道,中国的年轻人,将要用劣过他们数百倍的装备和胜过他们数百倍的决心,来挽回那已经丧失了的勘察塔里木盆地崇高的荣誉!
因此,在天上已经蒙上了白色的面纱的冬季,我一个人孤独的越过了天山,骑着马,默默的环绕着塔克拉玛干沙漠一周,在绿洲与沙漠的柔美与寂冷的强烈对比下,消磨了十一个月零六天的时光,翻过天山,踰过大漠,攀过葱岭,登过昆仑,完成了16,400华里长途的旅行!
李帆羣《新中国画报》1948年
本文由“瀚海淘沙”独家整理
谢谢点赞、评论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