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的时候,金日成因为朝鲜那边打起来了,跑到北京来商量对策。
金日成那会儿之所以会在北京,是因为斯大林给了他指示。
毛主席知道金日成打算用武力来统一朝鲜后,心里有点犯难。
1949年的时候,金日成特地派了个重要使者到中国来。
那会儿,毛主席说了,只要咱们中国能统一,他肯定会出手帮金日成搞定朝鲜那边的事儿。
并且,毛主席还帮金日成仔细琢磨了朝鲜那时的形势,觉得对北朝鲜而言,那时候并不是挑起战事的最合适时机。
可金日成压根儿不听劝,再加上那时候朝鲜国内的情况一个劲儿地变,他就铁了心要赶紧用武力把朝鲜给统一了。
结果带来了后来的重大影响,金日成只好又一次向中国和苏联寻求帮助。
同时呢,从1950年起,金日成搞起了内部的“大扫除”。那在这个节骨眼儿上,中苏两国到底是啥态度呢?
【金日成的掌权之路】
金日成跟中国和苏联的关系都特别铁。当年日本帝国主义打进了中国和朝鲜,他就参加了中国共产党,还在咱们东北那边搞了好多抗日的事儿。
他在中国创立了旨在复兴朝鲜的组织,之后由于在与敌对势力的交锋中吃了败仗,便跑到了苏联,还加入了苏联的远征部队。
朝鲜半岛得到自由后,金日成那时候以“苏联军队驻平壤卫戍副指挥官”的身份,着手帮忙建立朝鲜的新政府。
在那之前,朝鲜国内已经存在一些共产主义团体,像是朴宪永带头的朝鲜京城那帮共产主义者。由于金日成在各种光复活动中挺有影响力的,所以朴宪永他们就把金日成给拉进了政治局,让他成了其中一员。
他在公司里的位置就在朴宪永后面,是名副其实的“老二”。
那时候,朝鲜国内挺乱的,到处都是地方上的小政治团体。金日成因为背后有苏联支持,急着想在朝鲜站稳脚跟。说起来,朴宪永的资历可比他老多了。
朴宪永早在1921年,就已经在上海加入了高丽共产党。他和其他一些流亡到上海的青年一起,搞了个青年同盟。到了第二年,他悄悄回到了朝鲜。那时候,日本帝国主义盯得紧,但他还是想办法组织起了各种抗日活动。
后来他多次被抓进监狱,到了1928年,他逃到苏联去,在莫斯科学了共产主义的那一套。
他费了好大劲回到上海,结果一到那儿就被日本领事馆的警察给抓了,然后又被送到汉城。朴宪永这人,不管是被抓的时候,还是在逃跑的路上,都没停下组织抗日活动。他一直这么干,直到1945年朝鲜得到解放。
朝鲜光复以后,朴宪永变成了“重建朝鲜共产党的关键人物”,并且当上了朝鲜国内共产主义运动的头号领导。
那时候,朴宪永在朝鲜国内可真是威风八面,影响力大得很。金日成要想超过他,坐上更高的位置,也是费了好大一番工夫。
金日成和他的追随者们开始拿南北分裂说事,动起了脑筋。那时候,他们提出要在北朝鲜搞一个不依附于朝鲜共产党的独立党的领导机构。说白了,就是想把以朴宪永为代表的共产主义主流势力排挤出去,然后在北朝鲜树立起以金日成为核心的新党组织。
金日成提出的观点,确实碰了不少钉子,有人觉得,他这主意会让南北之间的裂痕变得更深。
不过这并未让金日成停下脚步,他本来就背靠苏联的支持,而且当时还有大批拥护者。在后来的大会上,金日成的想法得到了认可,就这样,朝鲜共产党北朝鲜分局成立了。
肯定地说,那个北朝鲜的机构后来“转型为金日成主导的高度集中党组织架构”。在这之后,金日成采取了一系列恰当手段,削减了地方党组织的势力,“这让他的个人权威得到了极大提升”。
同时,也冒出了“象征无上权力——对个人的盲目崇拜”,这么做是为了巩固金日成的“领导位置”。
那时候,北朝鲜的共产党开始说金日成是朝鲜独一无二的头儿。
【个人偶像化日益加强】
不过,朴宪永还有像武亭那样,曾经领导过朝鲜义勇军的政治人物,在朝鲜也有着很大的号召力。那时候,老百姓都管他们叫“朝鲜的共产党头头儿”、“伟大的领袖”之类的。
整治排斥不同意见的行为,先从改掉这些叫法下手了。
那时候,北朝鲜共产党的宣传部长金昌满,他决定要对那些特定的称呼动真格了。在全国宣传部长的大会上,他直接点名批评了一件事:就是大家除了叫金日成,还喜欢把其他政治家也叫“领导人”,甚至给他们喊“万岁”。
从那以后,朝鲜国内对金日成的崇拜越来越像把他捧成了个人偶像。
之后美苏之间的商量没谈拢,想要成立朝鲜临时政府这事儿就遇到了大麻烦。
1948年那会儿,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各自成立了。两边都说自己才是朝鲜半岛上唯一正宗的政府。
之后,北边和南边都派了人来,一起弄了个朝鲜最高人民会议,专门商量和决定各种大事情。
1949年那会儿,金日成带头的北朝鲜的那个劳动党,跟朴宪永领导的南朝鲜劳动党走到了一起,合并成了一个党。
但就像前面提到的那样,那时候金日成的个人领导地位已经稳如泰山了。表面上看是两边合并,可实际上呢,是南朝鲜的党被金日成给融合了。朴宪永还有他那帮支持者,也都认了金日成当头儿。
那时候的朝鲜,表面上看似乎已经重回安宁,但实际上却暗藏危机。到了1950年,朝鲜战争一爆发,金日成和朝鲜的其他领导,像朴宪永这些人之间的关系,就越发紧张了,矛盾一个接一个地冒出来。
朝鲜人民军在战场上吃了败仗,情况在解放军参与进来后才有了转机。那时候,打仗的指挥棒递给了解放军。这样一来,之前被誉为“完美领袖”、“军事奇才”的金日成,他的声誉可就受到了影响。
在军队里头,像朝鲜内阁内务相同时还是中超联合司副政委的朴一禹这样的高层军官,开始在一些场合,不管是明里还是暗地里,流露出对上面决策的不乐意。
接着说说入党这事儿,那时候金日成让好多农民都能入党,他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把支持他的农民朋友们都拉进党里,这样一来,他的地位就更稳固了。
不过,管党组织工作的许哥而,他死守着原来的规矩不放。那会儿,他“估摸着是看不惯战争时期金日成权力膨胀得太厉害,把马列主义原则都给晾在一边了”。
金日成和朴宪永之间的不和,从文学圈子一直延伸到了怎么实际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这个问题上。说白了,朴宪永他们并不是不同意把个人当作偶像来推崇的做法。
不过,他们主张“权力的根基应该建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之上,而不是依赖于金日成个人所推行的社会主义制度”。
比如说在文学这块儿,朴宪永带着的南朝鲜那帮文学家们,他们觉得自己该忠心的是马列主义,而不是金日成。可金日成他们却不这么想,觉得这种说法就是跟他们对着干。
尤其是在纪念十月革命35周年的活动上,朴宪永公开发言时,谈到“权力来自哪里”这个问题,他的说法让金日成更加恼火。
他觉得,朴宪永这是在跟他手中的权力较劲呢。
【肃清行动背后】
金日成实在是受不了朴宪永他们了,所以在1952年,他决定要把他们彻底清除掉。
那时候,中国和苏联都没掺和金日成带头的那场清理行动,不过,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还是跟朝鲜那边聊了好几次。因为朴宪永的地位不低,我们就反对判他死刑,把这个意见也提了出来。
中苏两国没咋过度插手,其中一个缘由就是它们之间的关系挺复杂的。
以前斯大林派金日成去北京,找毛主席聊聊用武力统一朝鲜的想法。有些专家觉得,这就像是在摸摸底,看看中国到底够不够铁,是不是苏联那可靠的哥们儿。
那时候,毛主席心里盘算着,要是答应了金日成的打算,咱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和领土统一可就麻烦了,会受到很大的阻碍。
那时候,全国工业的一半可都在东北呢。要是打起仗来,“中央肯定得把重点放到保护东北、守住东北,还得帮忙和支持北朝鲜。”
要是不插手朝鲜那摊子事儿,中苏之间的关系肯定会受影响。
另外,更深层次的问题是,那时候中朝两国的关系其实是受苏联操控的。
举个例子,朴一禹这个人,他是延安那边派过来的干部。在朝鲜战争那会儿,他当过彭德怀的副官,负责指挥打仗。
但后来,朴一禹被撤了职,还被开除党籍。延安派里的核心人物武亭也受到了批评,同样被撤了职,最终他因病离世。
延安派在朝鲜的影响力大不如前,这主要是因为金日成进行了一番整顿,同时也受到了苏联方面的指示。
朝鲜政权其实是被苏联“把控”着。由于它是苏军直接占领的地方,斯大林把朝鲜紧紧攥在自己手中,就连朝鲜能不能跟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啥时候建交,都得斯大林说了算。
因此,当延安那边的干部碰到困难时,我们就琢磨着把武亭送到长春去疗养。但对于朝鲜自己家里的事儿,我们没插手,也没对朝鲜内部的那些争斗说三道四。
这全是由于那时候中国和朝鲜之间的事儿,全都在“斯大林所规划的中朝关系大框架下进行处理和协商”。
金珪范探究了朝鲜“八月宗派事件”的起因(1945年至1956年)[学位论文]. 北京大学,2021年。文献号:10.26929/d.cnki.gbeju.2021.000073。[另一资料]余伟民分析了苏联的决定与中朝关系建立的过程(1945年到1953年)[期刊文章]. 载于《朝鲜·韩国历史研究》,2014年,页码:347至363。
朴顺娜撰写了一篇关于朴宪永和1945到1948年间朝鲜半岛情况的论文,发表于2005年,她的毕业院校是华东师范大学。在这篇论文里,朴顺娜深入探讨了朴宪永在那几年朝鲜半岛的重要角色和影响。时间跨度从1945年开始,一直到1948年结束,这段时期对朝鲜半岛的历史进程有着深远的影响。朴顺娜通过详实的资料和深入的研究,为我们揭示了朴宪永在那个动荡年代所做出的贡献和面临的挑战。她的这篇论文为我们理解那段历史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167db
志愿人士就志愿军关中国人民解放军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