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封神第一部》登陆法国,竟然火了一把。
号称“全球最大电影院”的巴黎UGC Les Halles,首日场次全部售罄,一票难求。
影院座无虚席,全程没有人去上厕所。
影片结束时,法国观众当场鼓掌致敬。
“太精彩了,比漫威好看。”
“我从没看过这种类型的电影。”
“我迫不及待地想看下一部了。”
……
很多法国观众们,都给予影片各种积极的评价。
虽然只放映了短短两天,但法国观众表示根本不够看。
就连法国媒体都称“《封神》是个大事件”,是中国对好莱坞巨制的回应。
为啥这部电影居然可以和好莱坞巨制比肩?
只能说“工业化制作”让导演乌尔善“封神”。
你知道,国产电影是翻拍的重灾区吗?
很多票房不错的电影竟然都是翻拍的。
比如:
今年春节档的《热辣滚烫》翻拍日本电影《百元之恋》。
去年,《消失的她》翻拍自苏联电影《为单身汉设下的陷阱》。
当然,还有很多。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翻拍?
创作偷懒是显而易见的答案。
在原创这件事上,乌尔善没有偷懒。
而是选择了“封神”这个非常适合改编的名著IP。
对于明代小说《封神演义》的评价,远没有四大名著高。
鲁迅就曾批评它“幻想”、“架空”。
但这恰恰构成了电影发挥的空间。
“永恒的故事是不会过时的。”乌尔善说。
可《封神演义》故事体量巨大,怎么拍?
2016年4月,电影团队第一次见到了《指环王》的制片人Barrie。
Barrie给出的建议是“三部连拍”。
“三部连拍”的好处是:
能保证年轻演员在形象上一致;
保障技术统一,视觉感一致;
有利于剧组管理;
节省时间成本及预算,三部连拍能减少约25%的成本。
最终,剧组决定拍三部曲,确定438个拍摄日。
这在华语电影史上前所未有。
我们都知道《封神》的故事背景来自于三千年前殷商的真实历史。
但怎么融入到一部电影里?
这就需要二次创作。
拍之前,乌尔善问自己:“我要拍一部什么类型的电影?”
如果想拍神话史诗类电影,就必须“中国化”。
乌尔善想创造只属于《封神》的美学世界。
几经研究后,决定采用七成水陆画、三成殷商、少量宋人山水。
与此同时,创作团队也极力满足导演想法。
结合中国历史和神话,来讲述一个完整的中国故事。
编剧老师改变了原著的宿命论,强调少年英雄姬发的成长史。
既然如此,演员就要年轻、长得帅、身材好,还要能骑马、射箭、格斗。
那就全球海选吧,选拔素人演员。
剧组耗时一年,从15000人中选出1400人,再由导演亲自面试。
最终,挑选出二十多位年轻演员,进入训练营。
这批万里挑一的年轻演员,果然带来了巨大惊喜。
文能脱衣献舞,武能冲锋陷阵。
加上剧本中含有西方文化的隐藏主题:古希腊神话的“弑父”情节。
使得整部电影既有西方史诗,又有东方内核,充满戏剧张力。
难怪外国观众喜爱!
电影整个过程耗时近10年,光剧本打磨就长达四、五年。
而这恰恰就是乌尔善想要的“工业化制作”。
“在创作时,首先要有这部电影的类型意识。比如确定是神话史诗,就要按照这个类型的基本范式进行创作。”
乌尔善提及的创作层面,只是“工业化制作”的第一个层面。
《封神三部曲》方才迈出第一步。
既然决定了拍神话史诗,那么也决定了电影的创作难度。
“史诗”既表示特殊的历史背景,也代表着大规模和投资。
这就需要科学的制片管理体系,以此保障电影的大规模生产。
这正是乌尔善理解“工业化制作”的第二个层面。
他打算完全按照工业体系来拍《封神三部曲》。
简单说,就是用项目管理思路和方法来拍电影。
《封神三部曲》的工作人员登记在册有8000多人,最多时2800多人同时在组。
但却“忙而不乱”。
这就源于精细化的管理和科学的统筹规划。
在中国剧组里,常常会出现“预算不够”。
而“工业化制作”拍摄前,就必须做出项目预算。
对此,《封神》剧组堪称精打细算。
每张场景制作图都必须乌尔善的签字盖章,否则办公室不批钱。
预算分配决定了后续的工作周期。
比如,每周是单休、双休,还是拍摄一个月后集中休息。
《封神》拍摄非常高效,准点收工,不熬夜加班。
外景拍摄时,剧组会提前查外景地五年内的天气记录,做出预判,准备棚内拍摄预案。
在《封神三部曲》18个月的拍摄中,从未发生过计划外的工作停滞。
大到拍摄,小到吃饭,都需要管理。
为此,《封神》剧组还特意建了一个两层楼的餐厅。
建筑面积7000多平方米,可同时供应1400人用餐。
几千人能吃上热乎饭菜,演员要吃减肥餐,道具团队得吃营养餐……
餐厅都能一一满足。
采访中,乌尔善得意地说:“《封神》拍完后,餐厅的一个厨师,竟然被挖到星级酒店当主厨了。”
别小看“吃饭”这个管理水平,这可让导演郭帆羡慕不已。
《流浪地球》和《封神三部曲》都在青岛建了摄影棚。
因此,两个剧组常常互相探班。
郭帆说,起初压根没把吃饭当回事。
直到有一天下午拍摄时,发现群演耷拉着脸。
一问才知道,原来有人还没吃上饭,还有人饭到手就是凉的。
他才意识到“合理放饭”也是一门管理学问。
自此以后,郭帆在谈电影工业体系时,常会提到:《封神》剧组是一个典范。
乌尔善坚定走“工业化”道路,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技术应用问题。
这也是他理解的“工业化制作”的第三个层面:技术层面,使用先进的拍摄手法。
在好莱坞摄影棚里,通常“电脑比人多”。
像《封神三部曲》这样的大项目,必须整上各种新技术。
乌尔善很想把中国最高形态的艺术美学融到电影里。
他召集了一帮艺术家研究起山水画、饕餮纹、昆仑美学等。
由此,“概念设计师”这个工种首次进入国产电影。
而概念设计在国外电影创作过程中极其常见。
相当于建筑行业的效果图,能提前看到电影全貌。
这批概念设计师设计出了80多个角色。
以“雷震子”为例,从昆仑神话的鸟兽里找灵感,骨骼提取自《二郎搜山图》的鬼怪,而肤色是从石青石绿里提炼。
为了让雷震子更加逼真,乌尔善使用了动态捕捉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创造出最前沿的角色。
最终,在银幕上展现的雷震子不只是神话生物,而是有人类感情的神奇人物。
到了拍摄阶段,动画预览技术被《封神》剧组大量运用。
动态内容能让各部门更好把握这场戏要达到什么的效果。
在开拍前,也会拿给演员观看,便于更好理解角色要求。
而导演只需把精力集中到他需要的镜头上,减少了不必要的拍摄。
而搞这些技术,必须依赖于人。
剧组请来了浙江东阳和安徽歙县的几百名雕工艺人,配合美工部门制作场景和道具。
乌尔善说:“只有在中国这样的手艺大国,才能聚集起来这样的民间艺术家。”
这还只是传统手艺。
为了追求视效的工业化,剧组干脆成立了一家视效公司。
而这种做法,有很多成功先例。
早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导演乔治·卢卡斯亲手打造了一支特效团队。
不仅与《星球大战》相互成就,《哈利·波特》、《变形金刚》等电影的特效都与之有关。
从而造就了今日好莱坞工业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工业光魔公司。
还有《指环王三部曲》的导演彼得·杰克逊,同样一手栽培了维塔特效团队。
向来为影迷所称道的《阿凡达》、《魔兽》等电影里的特效,全部出自维塔工作室。
光做特效就能培养出专业人才,还能成长为世界顶级团队。
这就是电影工业化带来的红利,超越了电影本身。
说了这么多,到底什么是“电影工业化”?
乌尔善把它拆解为三个维度——创作、管理、技术应用。
最重要的指标就是“标准”和“流程”。
“从《画皮Ⅱ》到《寻龙诀》,再到《封神三部曲》,我一直在研究电影工业模式。”
我们都知道,好莱坞有完整的电影工业化体系,成熟的制片流程和管理工具。
拍摄前,预算、时间、剧本等都能被测算。
甚至能让导演知道两年后某天下午2点,要在哪个影棚拍一个猎杀的镜头。
在好莱坞体系下,养着数以百万计的专业人才。
李连杰谈及美国电影工业体系时,大呼惊叹。
他说,每个部门就是一个产业,提供了很多就业机会。
光灯光师就有几万人,就连现场开车的人都有工会。
工会体系还保护成员权益,包括工作时间,工作强度等。
像很多国内剧组经常通宵作业,这在好莱坞剧组是不可能发生的。
如果说电影工业化是一条跑道,好莱坞无疑是跑在前面的选手。
工业化对应的是小作坊。
长期以来,中国电影的现状就是小作坊。
所以,早在2013年起,电影局就派导演去美国学习电影工业化。
乌尔善和郭帆都在此列。
学习回国后,郭帆大受震撼。
“我们是手工作坊,蹬着自行车,人家都开法拉利了。回来后,大家都想去做和电影工业化有关的事情。”
而真正逼着郭帆走上工业化,还是因为拍摄《流浪地球2》。
《流浪地球2》制作体量预估是《流浪地球1》的三倍以上。
可实操起来,可能是十几到二十倍。
比如,《流浪地球2》常驻剧组人员1700-2000人,最高峰时有2200人。
这几千人的调度,不是光靠一个大喇叭就能指挥完成的。
强大的科学管理体系,便成为了重中之重。
《流浪地球》又是一部科幻电影,光道具就需要近10万件。
这就需要专业团队来制作。
就拿宇航服来说,《流浪地球1》时只需要一套,还是借来的。
剧组不会制作,找来了艺术家帮忙,又拼凑出两套。
但这三套其实完全不一样。
为了防止跳戏,剧组从没让三套一起出过镜。
等到《流浪地球2》时,剧组能同时生产出21套长得一模一样的宇航服。
而这一切,其实就是工业化制作。
有主持人问郭帆:“为什么没去好菜坞‘捡现成’的?”
郭帆坦言:“人家不教我们,国内又没现成的,只能‘自己干’。”
拍《流浪地球2》时,来了二十多个电影学院实习生,跟着各部门,只做一件事,记录错误。
等到杀青那天,记了厚厚一摞纸。
郭帆发现:经验不多,全是教训。
他希望整理的资料能成为教材,形成初步工业化流程,不断迭代。
他摸索的经验能够帮其他电影人趟路避坑。
所以,郭帆经常调侃《流浪地球1》是“作坊化”,《流浪地球2》是“工地化”。
“但工地化意味着有了基础,因为在工地要戴安全帽,遵守安全规范。我们希望未来做得更好,《流浪地球2》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实验场地。”
好莱坞用了近20年时间,才建立起工业化标准,支撑了后来的全球化。
而中国才刚刚起步。
如果说《流浪地球2》被视为中国电影工业化的开拓者。
那么,《封神三部曲》可谓是中国电影工业化的追光者。
正是有了这样一群新生代电影人在勇于尝试;
努力用中国电影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才让全世界的越来越多观众,在中国电影里看到我们的文化。
因此,《封神》风靡法国,一点都不意外。
这再次证实了技术只是手段,而文化才是根本。
不可否认,中国电影正在走向强大!
本文作者 | 剥开的四季豆责任编辑 | 淡淡翠策划 | 蓝橙
流银
电影还可以,至少绝对不是烂片。而且这个文章用了心,不是普通5毛钱的水平,至少5万。但是有些话虽然看懂了却觉得怪怪的,比如“虽然只放映了短短两天,但法国观众表示根本不够看。”
茄哩古怪 回复 03-20 16:36
这个“至少绝对不是烂片”用得很好,少了“至少”、“绝对”、“烂片”都无法达到如此饱满的评价效果,简直very good。
吃过香蕉不扔皮 回复 03-20 15:59
把虽然但是去了[笑着哭]
用户96xxx52
看了三分之一就不看了,工业制作精良,但从里到外,都是欧式风味,没有一点中国人的精气神和思维逻辑,感觉就是一群中国人在翻拍外国电影,台词还是“哦,你这只愚蠢的土拔鼠,我要狠狠的踢你的屁股”这种,真是欣赏不来。
麒麟年代 回复 03-20 20:48
估计有这种感觉的人实在不多。我觉得,要实现文化输出,就必须用欧美的壳来装中国的酒。让世界在熟悉中发现差异,进而理解内涵,最终实现共情。封神可以说是把这个分寸把握得非常完美了。里面关于殷商分封制度的表现,对于中国古代质子制度的描述,对于忠孝之间的挣扎。非常清晰
人生如歌 回复 03-21 00:04
看外国的都是好的
李宇航
封神确实好看,场面很好,演员不错,除了纣王和妲己的普通话说的太费劲。
笑江傲湖 回复 03-20 22:40
说的很客观,纣王说话时我都替他捏一把汗
。。。。。。 回复 03-20 19:19
古代中原的人早都南下了[得瑟]
阿生
烂片!除了抄袭模仿还有啥,风靡致敬?自嗨呢吧,自媒体这样炒作真真低级恶心
功夫之王 回复 03-20 09:37
烂片?你看过没有,这都烂片请说下你认为的好片是哪些
无心有念 回复 03-20 15:53
因为都用灯光,都穿衣服就是模仿指环王是吧,原著本来就是八百诸侯国,宗主国讨伐诸侯不就是邦国之战吗?屁都不懂装几把
哇啦蘑菇累丝
我们小时候,村子里老大爷讲神话鬼怪故事的能力都比他们强[呲牙笑]
最爱的宝贝 回复 03-20 13:49
对
中意小丸子
精蒙还搁这洗呢?[得瑟]
鹿马龙 回复 03-20 22:17
自卑幼稚愚昧
沙尘暴
场面还行,故事讲的一塌糊涂
子昱
魔改烂片还有吹的
l081245
如果不是封神是大多数中国人熟悉的故事,这电影故事根本不通顺,起承转合,直接就起转合,中国观众靠经验自动补全人物特质
用户10xxx38
吹牛逼世界第一
用户11xxx44
说的跟法国鬼子没见世面一样
我也这么想的 回复 03-20 17:20
还真没见过世面[笑着哭]
简单快乐
真不知道有什么好的。。简直没法看
晓枫
为什么不大规模上映?
黄磊 回复 03-21 19:40
因为歪果仁不愿意看到中国文化中国的价值观大规模传播
晓枫 回复 黄磊 04-01 09:15
怎么不被允许?孔子学院到处都是
蓝天
这么说吧,指环王看过十几遍了,还是可以看,这才是经得起沉淀的好片。
天机合贪狼
一部烂片,丢人现眼。
里灵予
怎么说呢?个人感觉啊,场面,特效,剧情都一塌糊涂,实在没眼看。
九封 回复 03-21 00:44
剧情就是垃圾,场面不够宏大,特效垃圾中的垃圾,人飞起来的感觉一看就是掉钢丝,因为那种一上一下的感觉就是钢丝[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息灭贪瞋痴
看了十分钟左右,剧情不吸引人,影响画面更促使我直接换片
鹿马龙 回复 03-20 22:19
从换片二字看来你没去电影院看,那你还说个毛线
息灭贪瞋痴 回复 鹿马龙 03-21 07:22
如今影院屏幕比电视更暗淡
用户10xxx77
外国人说中国电影好看的基本上在国内都是差评[抠鼻][抠鼻]
郭柄彤南陽郭
那麼厲害直接說歐美票房多少啊
永不言弃
确实拍的不错,等第二部[点赞]
晴云墨雨
其实很一般
天机合贪狼
唯一看不下去的烂片,别的烂特效大片还能看,就这是真看不下去。
用户18xxx35
这类电影,从来不看。无论中霉的。
天边飞毛腿
法国人说好就是好?奴才哪时候才能站起来!况且,类似的题材,已经搞得太烂了,不要再吹了
阿飞
看来是拍给外国人看的
山与海
真没觉得有多好,无论叙事还是风格充斥着西方的魔幻色彩,看不出原著封神中仙法恢弘的意境,更像是骑着扫把的伏地魔。
大漠孤烟 回复 03-20 23:53
欧洲人欣赏的不一定中国人就欣赏,就像欧洲人眼里的亚洲美女一样,因为根本就不在一个频道上。
寂寞爱上烟
海外取得多少票房了?倒是说说啊
队长
真敢说也 不是丢人丢到国外了
用户18xxx57
讲这么多国外票房多少[得瑟]
朱朱
改的实在太不像话了[笑着哭] 东 南 北伯侯居然一开始就死了 还是被自己儿子杀死的 请问编剧看过原著吗 作者写书宣扬的是何精神 子弒父吗?真的垃圾电影[笑着哭]
重复重复3
养不起啊
用户29xxx67
垃圾片跟热辣滚烫一个德性
天涯
一般
前方高能
外国人只需理解中国人怎样减肥的就足够了
绝对零度
法国人没说比魔戒还好看么
绝对善良
绝对善良  感觉一点都不好看,完全颠覆了以往的封神剧情。二郎神直接就是个普通士兵,没半点二郎神的神通广大。。
鹿马龙
虽然评论区一大堆喷子们喷的粪,但是我就是觉得比指环王、复联之类的好看多了,除了场景动作已非常接近好莱坞大片,主要是剧情设计符合中国人的精神和情感。我看美国大片除了看场面动作就是睡觉,丝毫不能让我感动,但封神可以,真的可以。
馍馍大
拍的可能很好 但是我不喜欢 没有那么多为什么 就是单纯的觉得不符合我的心理预期 不喜欢就是不喜欢 不喜欢还不让人说吗?
愚公移衫
第一部算铺垫,特效战斗场面有点少。后面不知道会怎么样。
呃呃呃
上面外国人都是5美分请的吧
倚天过木桥
雷震子长得,一下子从婴儿就变大了还能飞,其他人模样都没变
子昱 回复 03-21 10:54
根本没有时间线,将一篇史诗长卷揉作一团,混乱不堪,纯纯地魔改
thunderzorro
封神没看呢,最近几年漫威拍的片确实连屁都不是。感觉从黑豹就开始烂了
夜空中最亮的星
天天在这里吹,就是烂片一部
飞一会
吹
名字审核中
那是他们刚接触这类电影,在中国,西游封神早就被玩坏了
松香之林
我觉得看评论比看电影本身还精彩[笑着哭]
用户12xxx25
非常用心的制作!造就了经典!![点赞]
深云
封神风靡摩罗星球,观众:比斗兽还要好看!
YOOZ
非常好看,希望第二部尽快上映
金永强
宣发吗?
独一VS无二
花钱让国外电影院放两场,然后再花钱请一帮老外来捧场,再然后花钱叫自媒体一炒,糊弄鬼去吧[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三魂社
开始打广告为第二部圈钱
大象鼻子
这个现在出来,准备暑期档造势了
he
这电影不是拍给中国人看,看了几分钟索然无味
十方
就是天宫部分的特效有点拉胯[笑着哭]
猛兽大哥
为什么只放映两天,可能是送票送不起了,或者是花钱买人看
梦影轮回
看着不错就是铠甲太华丽了不是那时代能生产的。。
用户12xxx94
好电影在国内没火在国外火了,辣鸡电影在国外没火在国内火的一塌糊涂,也是有趣啊🤔️
星光
还是热辣滚烫更好看
江逐流
翻牌的指环王
站稳中国立场
我一看投石车就不想看了,这种车明显是进口的嘛!
追忆.似水流年
中国神话就该拍出中国的味道,拍出魔幻就是败笔!
无机捣师
后面两部啥时候上? 不管怎么样总比李焕英和热辣强
叫兽
那些特效看着好尴尬[捂脸哭],国产电影特效只有流浪地球的看着没什么违和感。
cwwzy900
希腊神话的“弑父”情结…
老北京三明治
也没那么好,不过好歹是工业电影而不是翻拍炒作圈钱,还是希望这样的电影越来越多
烹猴大师
这是几十亿拍出来的东西?
轻轻飞舞吧
以上翻拍的电影我一部没看过,说明我还是有品味的[微笑]
用户74xxx95
剧情不太吸引人也没有值得往深处琢磨和回味的东西,不算好不算坏。
Li Gang1818
,套路深,我要回农村。
原谅我放荡不羁爱自由
中国的神话宇宙题材可太丰富了,缺的是一个把他们讲好的导演
人间
没找我这个真道士去当文化指导,是你们的一大损失[得瑟]
安源
搞不清楚封神里哪儿有弑父事件,把你爹都改编成你儿子了。为舔西方,没有宣传传统文化中的正能量,不敢展现自己的本色
此经非经 回复 03-21 02:40
迎合西方市场呗,可惜欧美老外现在喜欢政治正确的[笑着哭]然后欧美的票房一塌糊涂,都上映一年多了,还时不时拿出来吹一吹,就怕后面两部没人看。
麒麟年代
封神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商业大片。这种作品是真正能够实现文化输出的。
挤你太美
至少比减肥片强百倍[吃瓜]
鸿锦装饰(欧阳德)
烂片,故事情节、人物历史和服装都跟不上!
柠檬很酸
这篇文章至少得几千块钱才能买到吧[吃瓜]
不亏
不能说他拍的不好,反正是感觉不对
江淮汝
渐进良序工业化的中国电影必定逐渐辉煌[点赞] 。 辛苦了 中国电影人 •
YM
我的天,那个二代想红,估计没想到红到法国了
山与海
我觉得西方的成功不仅仅是电影技术上的领先,而是把自身魔幻文化在电影中充分的创造性的展示出来。可我们明明有着老祖宗在原著里把仙法道术描绘的很详细了,可还要搞成西方魔幻。莫非是觉得腾云驾雾的没有骑扫把的高端吗?就这还哔哔的长篇累牍的吹捧
山健湖聚
内地电影还是要培养下创作的新剧本,别老是翻拍,相比香港大多数都是原创剧本。
此经非经
第一部特效不多,不过最后场面的那点特效辣眼睛,剧情还行,台词垃圾。这种剧情台词竟然敢说是打磨四五年出来。服道化有点想迎合西方口味又想保留中国内涵,搞得不伦不类。
天再旦
拍了18个月,我估计是拍了三部戏,然后一步步圈钱,发这个属于是给第二部打广告贴金。总体来说,第一部还不错,全部上烂片,这种同类题材(包含魔戒三部曲算10分这等),10分给个7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