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雷向波
你今天整容了吗?
自1980年代中国公立医院开设美容门诊以来,中国医美行业走过近四十载风云,伴随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医美机构在2013年后如雨后春笋般成长,期间也诞生了诸如新氧这样的垂直医美平台,美团点评、阿里等均入局医美赛道。
中国医美大跨步增长,但行业乱象与漏洞仍屡见不鲜。机构“无照经营”、手术或药剂使用不合规、医美平台内容造假、消费者对医美不信任等问题依旧广泛存在。
因此,医美要茁壮成长,在政策他律之下,行业自律一样重要。
日前,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和新氧科技联合宣布启动中国医美行业自律行动,双方承诺将以长效、创新的监管机制,不断改善行业环境。
不难发现,合作的一端是行业协会,在业内的号召力、影响力都无出其右;另一端则是医美平台新氧,不仅是垂直赛道中的领先平台,更兼备数字化底气。
这不禁令人想象,在破局医美乱象的道路上,双方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社区“整风”打开微博、贴吧或者论坛,触目惊心的整形失败案例比比皆是。
上海的韩女士因鼻部整形失败控告美容机构、信阳的周女士因眼综合手术失败正饱受脸部畸形的痛苦折磨、网友“微微”因双鄂纠正手术失败而连有韧性的面条都咬不断……
这些冰山一角的血泪教训,折射出医美行业在需求端的诸多弊病。
中整协统计数据显示,平均一年有20000件由于医疗美容导致毁容的投诉记录。另据艾瑞用户调研数据显示,曾经有8.6%的医美用户有投诉意向,而采取投诉行动的医美用户有1.8%,其中成功投诉的医美用户仅 0.7%。
同时,医美用户的投诉原因主要集中在三方面:第一是手术或针剂效果不达预期;第二是机构乱收费、价格过高;第三则是使用“假货”,导致术后无效或毁容。
可以看到,由于上游医美机构、医生、药剂生产商中存在灰色地带,当问题传导到下游交易环节时,最终伤害的还是消费者权益。
如果是一般日用品的销售或者服务,乱象仅仅侵害了消费者的物质权益,以及被消耗的时间成本,但医美事关消费者生命安全,用户受损的就不仅仅是物质利益。
简单理解,医美是要在脸上动刀,机构及平台更要对其高度重视。
另外,由于市场化的医美机构在国内发展时间不长,上游产业链缺乏统一标准,这进而导致医美手术及药剂价格不明确,机构也因此赚得了暴利空间。
仅仅在消费者层面,医美行业已暴露出维权难、价格不明确等弊病。对此,医美机构和平台不能等闲视之。国家卫健委等八部门就在日前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美容综合监管执法工作的通知》,要求医美行业要将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放在首位,规范医疗美容服务行为。
政府机构入手宏观管理,而医美垂直平台能做什么?
从消费者的角度考虑,医美手术不仅支出成本高,且术后风险难以精确衡量,获取最专业、最靠谱的医美信息极为重要,这也和用户的信息获取渠道高度相关。
但事实却不容乐观。据艾瑞发布《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洞察白皮书(2020年)》显示,“黑医美”往往在多个合法渠道截流用户,线下利用“熟人”关系介绍消费者去黑机构;线上则利用社交媒体,分享个人经历或利用“内部价”等方式,吸引用户到黑机构。
移动互联网带来了便利,但也提升了风险,而其中诞生的一批垂直医美平台,则是另辟蹊径,通过大量真实医美案例,还原术前术中术后的全过程,助力用户正确决策。
例如新氧,截至目前,其平台拥有超过350万篇医美网友分享的真人医美日记;截止到今年2月,新氧新媒体矩阵(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的全网浏览量超过11亿次。
UGC真实经历确实更容易引发消费者共情。不过,医美日记也成为黑产的靶子,由于内容代写、造假等现象频发,反而误导了用户的消费决策。
对平台而言,内容是新氧等互联网医美平台的基石,也是其维系医美社区自净的重要元素;而对消费者来说,在当今医美信息鱼龙混杂之下,标榜真实的变美日记,是用户医美消费决策的重要参照物,甚至是决定性指标。
内容重要性无需多言,医美平台“整风”势在必行。
对于整治社区,新氧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作为首家上市的互联网医美平台,成规模的用户体量和机构入驻数,必然会吸引更多UGC创作,也让虚假日记成为其一大痛点。
因此,新氧一方面提出对虚假、高风险账号加强认证,如果有用户被鉴别为该类账号,就必须进行人脸识别认证,通过后才能上传其创作内容,以把关发帖真实度。
另一方面,新氧正不断提高评价门槛,如果用户没有消费凭证,就不能对医生或机构进行消费评价,以此规避过去“刷评价”的现象。
同时,新氧为强化内容风控,还引入了用户风险指数和机构风险指数两大体系,不仅从42个维度评判和呈现用户行为真实性,还结合国家卫健委的医疗资质机构名单,利用风控模型加强对机构审核。
监控机构和用户,新氧可谓“双管齐下”。
从模式上看,新氧不仅撮合了大量医美交易,更成为用户交流和消费医美内容的社区,但社区需要自净,面对破坏内容生态的造假行为,新氧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多重审核,不仅能提升用户体验,也是对自我社区生态的一次“整风运动”。
更关键的是,指导消费者决策的内容、机构评价正经历优化,这能否倒逼医美上游产业实现变局?
行业同此凉热需求端投诉无门,必然是由上游乱象所造成的。
在医美上游产业链中,医生、医美机构、针剂生产商等都是重要组成单元,但如前所述,由于行业规范上缺乏统一标准,这也导致产业链端乱象丛生。
首先,在医师层面,据艾瑞核算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医美行业实际从业医师数量38343名,非合规医师的数量将近5000人。
正规持证医师的缺乏,是医美不健全的表征之一。虽然中整协正计划在5年内培训5万人次意向转科医师,但由于黑产的金钱利益诱惑,大量自称“专家”的从业者都是“非法上岗”。
其次,在药剂厂家层面,国内非法针剂流通难以被有效管束。有数据显示,国内市场上流通的针剂正品率只有33.3%,1支正品针剂背后有至少2支非法针剂在流通。
另外,针剂生产商暴利经营也是广泛存在。例如医美针剂销售平台“爱美客”,其招股书显示,2016年旗下多款玻尿酸产品的毛利率超过90%。
医生与针剂用品的“窟窿”之外,“黑机构”也是个大问题。
据2018年行业数据显示,中国医美黑市商家是正规商家的10倍以上,市场规模达1367亿元。超过10万家医美机构在非法执业,这里上演着全国90%以上的整容事故。
另据艾瑞核算,2019年中国具备医疗美容资质的机构约1.3万家,但其中仍有15%(超过2000家)的机构存在违规经营,有超过8万家生活美业店铺非法开展医美项目。
这些真实数字背后,实际是一个个惨痛的整容失败案例,也正是因为上游产业链的不健全,导致下游消费端投诉无门。久而久之,消费者会逐步对医美失去信心。
医美行业同此凉热,机构和行业势必要扭转此局面。
回望历史,自从2002年起,国内就发布了一系列医美服务管理办法、机构标准、分级管理目录等。2016年后,中整协挂牌成立,并多次联合卫健委、工商局等部门,打击医美机构非法经营、以及非法制售和使用注射针剂。
政府机构的“重拳出击”,势必对规范医美上游产业经营有深远作用,但政府监管本质是他律约束,是为医美机构划出“底线思维”,以起到对行业乱象的后发警示作用。
相比于他律,医美从业者更需要自律,因为要保证医美行业的长治久安,只有强化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医美机构和平台才能形成自净、自清理的行业生态。
因此,为强化自律,机构与平台将齐头并进。
正如开篇所述,中整协与新氧正联合开展医美自律行动,后者基于自身技术优势与平台沉淀的互联网经验,从数字化角度优化供给端的违规问题。
现阶段,新氧针对机构、医生提出了三重信息审核机制,强力排查违规或异常信息风险。截至目前,新氧已经清理违规商品共计6325件,涉及商家共计2822家,医生8559位。
同时,新氧围绕机构、医生、订单、用户、内容五大版块强化风险提示,比如美丽日记涉及风险系数较高的项目,像脂肪填充、隆鼻等,新氧会通过多渠道提醒用户。
新氧的风险提示涵盖了多个层面:如医生执业地非中国大陆,平台会向机构做出提示;若是境外机构上架的未取得国家药品监管局认证的项目,新氧会向用户提示:该项目符合所属地标准,但暂未获得国内认证,请谨慎购买。
此外,新氧还成立了由CFO、CEO、CTO等组成的风控委员会,严控风险审理标准,积极做好风控分类、风险等级评估,严格资格审核、图像比对识别等工作。
显然,新氧多重举措的本质在于,利用自身技术优势、数据沉淀,为消费者和机构明确风险意识,在医美消费之前做到防患于未然,同样也助力医美行业建立消费标准。
当然,新氧并未直接下场从事经营医美机构,而是进一步明确可能出现的风险,帮助消费者“避坑”,倒逼机构优化服务和产品。因此,平台给出预期可能性,机构及销售商借此反观自身短板,在监管底线之上持续提升,这正是行业自律在起作用。
不过,大力投入到行业自律行动中,对新氧有何意义?
表面来看,医美乱象的肃清,对新氧平台交易量的提升、美丽日记的准确性都有增益,从长远角度来看,行业自律与扫除乱象,对新氧的可持续发展会有重要作用。
作为撮合医美交易的重要平台,新氧连接着上游机构及医生,中游是大量医美成功案例转化的创作者,下游触达消费者,虽核心盈利点来自预订及信息服务,但涉及的却是医美全行业。
牵一发而动全身,产业链上被曝问题,最终都会波及新氧并伤害消费者。因此,新氧联合中整协强化行业自律,本质上也是在谋求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行业进步的同时也是平台的自我成长。
这正是医美行业同此凉热的本意所在。
医美产业路强化行业自律的同时,医美行业的数字化提升也尤为重要。
新氧等平台诞生之前,传统医美机构普遍面临获客难问题,消费者的整形需求持续增长,但机构通过传统广告方式始终难以有效触达用户。
据调研机构Frost & Sullivan的报告显示,医美机构2018年的获客成本为313亿元,占该行业总收入的25.8%,多数医美机构的营销成本甚至超过总收入的50%。
信息不对称的鸿沟拉高了医美机构的成本,互联网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新氧等平台在供给端连接机构与医师,通过新媒体渠道及内容触达用户,撮合交易。
本质上,互联网技术优化了医美机构获客通道与消费者决策路径,这也正是新氧等平台崛起的关键因素。
如今,医美平台仍持续发力技术赋能。
目前,新氧推出了包括AI魔镜、视频面诊等在内的技术工具。截止到今年5月,新氧视频面诊单日最高用户数达到4000人,新氧魔镜测脸单日最高活跃用户突破33万。
同时,新氧的技术投入也在不断增长。据2020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新氧科技的研发费用为4280万元,同比增长37%,占总营收的比重为23%。
而在本次医美行业自律行动中,新氧也表示将利用自身技术优势,为行业自律行动建立大数据分析模型,定期排查非法医美机构信息。包括前述的用户及机构多重审核认证、智能风险提示等。
在持续强化技术赋能的过程中,互联网医美平台提升了用户消费体验,节约了不必要的医美成本支出,例如过去用户要到线下机构咨询,如今利用视频面诊即可实现。
当然,技术赋能更大的作用还体现在产业端。
自2018年腾讯提出“互联网下半场”的概念以来,产业互联网站上了风口浪尖,传统制造业、服务业亟待利用技术实现降本增效,以数字化为基础转换轨道。
反观医美领域,互联网医美平台借助视频、大数据等方式,不仅优化了供给端的获客路径,更是能利用技术手段提升医美机构的服务水平,巩固行业安全性。
例如前述新氧建立的风险提示系统,针对执业地非中国大陆的医生,平台会向机构提示相应风险,以实现防患于未然,规避不必要的风险,优化服务流程。
因此,在提升医美消费体验的同时,医美产业数字化也至关重要。
据最新财报显示,新氧APP的平均月活跃用户达到417万,同比增长117%;付费医疗机构数为3295家,同比增长22%;平台上信息服务付费机构数为1862家。
另据QuestMobile的数据显示,截止今年4月,在医疗领域中(非单独医美垂直领域),新氧以超966万的月活排名该领域第一位。
经过长期积累,新氧已是医美垂直领域的领先平台,但同时,美团点评、阿里等巨头亦在同步追赶。
巨头入场,加之垂直平台的追赶,针对医美消费的竞争势必会更为激烈,新氧自然也在技术、内容等维度同步发力,但在医美产业的数字化维度,业内还是一片蓝海。
蓝海意味着留给新氧这类平台的机会更大,但未知的挑战也更多。以技术升级医美产业上游固然重要,不过要从中实现破局,留给新氧的则是一道时间命题。
显然,医美产业数字化的漫漫长路,新氧跨过了起跑线。
所以,透视本次的医美行业自律行动,新氧这类互联网医美平台正充分释放技术优势,以数据化、智能化的方式,进一步破除行业乱象,不断触达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而站在技术红利的关头上,新氧也有望抓住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浪尖,以技术赋能产业,助力医美行业的服务不断走向有序化、规范化。
对于医美行业自律这道大题,新氧正给出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