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坤:徐向前6万人要解放山西,薄一波等人都不相信,后来服了

近代史江湖论 2024-05-23 07:40:10

6万地方武装对战敌军30万,不到2年时间解放华北重镇山西。

从1940年告别前线,到1947年重回前线,阔别战场7年的徐向前是如何创造奇迹的?

解放山西的过程中,他遇到哪些不为人知的困难和怀疑?

他又是如何打破质疑,给自己的军事生涯画上圆满句号的?

1940年5月,时任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员的徐向前接到了中央的电报,让他率领山东代表前往延安参加“七大”。

但计划赶不上变化,随着抗日战争形势的变化以及皖南事变的发生,“七大”的进程就这么被搁置下来了。徐向前被任命为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作为贺龙的扶手,集中精力抓留守兵团的生产,之后又到抗大当了一段时间的校长。

作为一个战将,徐向前希望上战场,终于,在抗战胜利徐向前等来了这个机会。

1946年6月,蒋介石调集 160万大军向我解放区大举进犯,内战全面爆发。延安作为蒋介石“重点进攻”的目标遭到了重点针对。

当时我军在陕北的部队只有两万多人,毛主席英明决策“存人失地,人地皆存”,主动放弃了延安。在疏散的过程中,徐向前被指定为小队长,负责将徐特立一家、王明一家、郑位三一家等20多人安全转移到绥德。

眼看战局这样紧张,徐向前和他的夫人黄杰商量:“我们待在后方转来转去怎么行?还是一起到太行前线的去吧。”

黄杰当时有孕在身,但她完全能理解丈夫想上战场的心情,表示非常支持。徐向前于是立即给中央写了报告,要求到晋东南前线参加工作。

很快徐向前就收到了中央的复电,建议他先到太行山休息,健康恢复后就留在晋冀鲁豫军区工作,担任第一副司令员。

晋冀鲁豫野战军的前身就是八路军129师,徐向前当初曾任129师副师长(师长刘伯承),所以他这次重回晋冀鲁豫,算是归队。

1947年6月上旬,经过半年的辛苦辗转(黄杰在这期间生下了孩子),徐向前终于来到了太行山区,见到了薄一波、滕代远等同志,但另外两位老战友刘伯承司令员和邓小平政委他却没有见到,因为他们当时正在邯郸根据中央的指示,筹备率领主力部队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区,工作非常繁重。

主力部队走了,徐向前的任务就是负责他们留下来了这一摊子工作。

当时中央给徐向前的任务有两个:一是配合和支持主力部队外线出击,做好后勤工作;二是实行土地改革,发动广大群众支持战争。

总而言之一句话,后方为前方服务,一切为了前线的胜利。

徐向前等同志首先要源源不断地支援前方的刘邓、陈谢部队,为他们筹集兵员、粮食、武器弹药,这个工作远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容易。

首先太行山区本来就不富庶,经过八年的抗战,群众的生活已经非常艰苦。主力部队挺进中原后,又进行了不少大规模的战役,消耗非常之大,后勤补给线也拉得越来越长,后方同志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但即使如此,他们还是想尽一切办法支援前线,47年8月,他们发动2万民夫随陈谢兵团行动,11月间,他们又动员了7.3万新兵,把他们补充到了刘邓、陈谢、陈粟等野战部队。

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在满足前线的同时,徐向前默默给自己增加了一个任务:他要用手头这少数的部队消灭阎锡山的部队,解放全山西!

徐向前要打下山西的决心很大,令人钦佩,但大家首先感到的是意外,而不是振奋。

20世纪80年代,记者采访王宏坤上将时,王宏坤说道:“徐帅刚提出要打山西的时候,一波等同志不相信,一段时间后,一波还将信将疑,后来才信服。”

这代表了当时绝大多数同志的想法。当然,大家这么想也有其合理性,并不是畏战。首先,在毛主席和中央的战略计划中,还有考虑腾出手对付阎锡山,解决山西问题,这个问题要等大局稳定之后再作计划。

其次,阎锡山已经在山西经营了30多年,自民国以来,还没有一个军阀能拥有如此持久的统治。阎锡山在山西建立了较为巩固的政权和社会体系,还有相当完善、相当现代化的军工工业体系,他所控制的山西,可以说是国民党在华北最硬、最顽固的堡垒。

从47年8月到12月,徐向前用了4个月的时间,以太岳军区留下来的基干部队和地方武装为基础,建立了第八纵队;以太行军区县独立营、游击队为基础,建立了太行独一、二旅;以太岳军区的地方部队为骨干组成了4个团;以冀南地方部队组建了2个独立旅。

徐向前辛辛苦苦拼凑后,终于凑起了一支5万余人的部队,这支部队大部分都是游击队、新兵,缺乏训练,装备不足。

没人想过要在这个时候,用这样一支部队去碰强大的阎锡山,但徐向前决心很大,信心也很大。王宏坤后来评价说:徐向前是靠打硬仗、恶仗出身的,要论以小积大,以弱击强,以新兵打大仗,边练兵边打仗,他在十大元帅中是独一份。

军事家可以分为三等:以现成的兵力,以众击寡,克敌制胜是合格的军事家;以现成的兵力,以弱击强,克敌制胜,是上等的军事;从零开始,从建军开始,以寡击众,打出拳头部队,战而胜之,这则是上等又上等的军事家。而徐向前正是最后一种。

山西三部曲,从晋南到晋中,再到太原,这是徐向前为解放山西绘制的战略蓝图。

经过反复的思考,他把自己的首个目标放在了晋南重镇——运城。

为什么是运城?徐向前晚年在回忆录中写道:运城是扼守陇海铁路、潼关和黄河渡口的战略要点,拿下这里,我军便可以封住晋南的门幅,解除陈赓兵团的后顾之忧,又能切断山西之敌南逃的门户,同时还能牵制胡宗南,配合西北野战军作战。可谓一箭三雕。

战场不是爽文发生的地方,47年10月,徐向前第一次打运城(徐向前未到前晋冀鲁豫部队已经打过一次,即一打运城),攻城部队将运城死死围住,而打援部队却未能阻止胡宗南的援军,最后被迫撤退。

徐向前回忆这次失败时说:“新部队打仗,最怕头一炮打不响,一仗打下来,没有取得多少成果,指战员们灰溜溜的,觉得脸上无光,抬不起头来。”

徐向前把责任都揽在了自己的身上,分析了打援失利的原因,号召大家加紧训练,很快就稳住了大家的情绪。

12月,王震率领西北野战军2纵路过晋南,徐向前邀请他参与攻打运城,主要负责阻击胡宗南的援军,徐向前则率领部队冒雪攻城。

这次攻城,敌人已经修复了上次被我们摧毁的明碉暗堡,我军用了一周的时间扫清外围阵地,接下来两天猛攻城池都未能攻克,徐向前给8纵司令员王新亭下了死命令,坚持最后五分钟,一定要把运城拿下来。

王新亭于是部署8纵23旅(后来的“临汾旅”)阻止爆破队,用3000公斤炸药爆破城墙,最终从城北突破。王震所部也从城西迅速突破。经过一夜巷战,运城万余守敌被全歼,运城攻坚战胜利结束。

在庆祝运城解放的欢庆气氛里,我军迎来了48年的钟声。徐向前一边整训部队,一边筹集物资,扩充新兵,向刘邓、陈谢输送。

此时,晋南大地上只有临汾一座孤城被敌人占据,徐向前决心一举拔除这个据点。

为了防止临汾之敌向晋中逃去,徐向前隐蔽地在临汾以北部署了5个旅的兵力,同时在翼城开始全军整训,为临汾攻坚战进行全面整训。

临汾古来即有“卧牛城”之称,阎锡山在这里部署了2.5万兵力,在城内外部署了大量的铁丝网、暗道、鹿砦、碉堡。城外的壕沟宽达8米,城墙高14米,厚度达到了了10-13米,形成了严密的交叉火力网和纵深防御体系。阎锡山得意地把临汾视为铜墙铁壁。

临汾攻坚战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扫清外围,敌人凭借有利攻势严防死守,我军一度攻城受阻,24旅旅长王墉牺牲。据徐向前回忆:“上层干部领导中,有人对能不能打下临汾,亦发生动摇,甚至建议撤兵。”

徐向前在会上作报告:一定要拿下临汾,头发白了也要把临汾拿下来。

朱德总司令也给军区领导写信:应支持向前同志的一切,源源不断供给,撑他的腰。打临汾决不可自动放弃,更不可由后方叫他放弃。

经过22天的作战,我军基本扫清了外围,并在第二阶段作战中攻克城外重镇东关。在第三阶段的破城战中,徐向前部署部队夜以继日进行坑道挖掘。

这期间,由于傅作义企图偷袭石家庄,中央要求徐向前抽调三个旅的兵力北上牵制阎锡山。徐向前手头可用的工程部队只剩下了两个纵队加两个团。

5月17日,临汾攻坚战总攻正式打响,我军通过提前挖掘的主坑道,在临汾东城炸开两个三四十米的缺口,突击队登城巷战,最终带当天夜里结束了这场战斗。

此战历时72天,歼敌2.4万人,俘虏敌总指挥梁培璜。此战的胜利意味着晋南全部解放。多年之后,徐向前用“伤亡大,胜利大,锻炼大”九个字评价此战。

临汾战役结束后,徐向前把目标对准了晋中。现在他的手头有2个纵队,以及太岳部队,晋绥军去和北岳军区的29个团,共计6万多人。

而阎锡山在山西的兵力,是5个军14个师,3个总队,22个保安团,加起来有13万以上。

徐向前算了一笔账,阎锡山要想养活他的13万部队,如果每人每天吃半斤粮食,一个月就要消耗585万斤,加上城市居民的口粮,数目可谓惊人。阎锡山不解决这个问题,就无法完成他的防御计划。

而晋中平原沃野千里,自古以来就是山西的粮仓,也是阎锡山的粮食基地。所以阎锡山在晋中部署了3个军的兵力,抢粮囤粮。

我军能否迅速北上,粉碎阎锡山的抢粮计划,决定着解放山西的进度和结果,时间在此刻无比重要。

就在徐向前积极筹备调兵北上的时候,华北方面兄弟部队来电,希望他们可以协助打傅作义;西北方面兄弟部队也来电,希望他们协助打胡宗南。

当时我军各战略区刚刚转入反攻,大家的兵力都有些吃紧,所以都希望徐向前能提供帮助。但是,经过临汾战役的出色表现,毛主席已经看到了这支山西部队大有可为,已经不是昨日的偏师了,他明确指示徐向前:

你们兵团的任务是,固定在晋中打阎,直到攻克太原为止。

鉴于晋中敌人远超我军,我军又刚经过2个多月临汾攻坚战的消耗,中央要求徐向前此战首先歼敌一到两个师就够了。

徐向前却对部下说:我们的歼敌目标应该是中央的二到三倍!他指出,晋中战役不是一次简单的战役,而是事关后来的太原战役,如果我们不趁着敌人在晋中四面出动抢粮的时候尽量多歼敌,那么将来打太原,我们就有可能面临更大的牺牲。这笔账要算清楚。

当时一些同志缺乏信心,考虑到种种现实情况,认为还是按照中央的目标来比较好,否则可能吃不掉敌人,反被敌人吃掉。

战前讨论会上,大家就这个问题争论了好几天都没能达成一致,最后徐向前果断拍板:战机紧迫,就按歼敌4-6个师的目标来部署,出了错我负责!

徐向前迅速打响晋中战役后,在平遥、祁县和敌人形成了对峙。如果仅靠正面对峙,我们是不具备优势的,就算打出优势,敌人也可以随时利用同蒲铁路北上。

为了真正掌握战场上的主动权,彻底消灭敌人,徐向前作了一个大胆的决策,他决定把部队的主力调到敌人的后背,拦头切断敌人逃往太原的通道。

当时正是6月天,部队在似火的骄阳下强行军,体力消耗非常大,但为了争取时间,创造战机,徐向前要求大家务必克服一切困难,按既定部署行动。

这期间,8纵司令员兼政委王新亭(开国上将)打来电话,说部队实在走不动了,希望能休息两天。如果不是万不得已,王新亭是不会打这个电话,提这种要求的。但徐向前当场拒绝:现在不是休息的时候,走不动爬也要爬到指定的地点去。

徐向前深知,在战场上时间就是胜利,尤其是在这个制敌先机的关键时刻,必须要拿出一股狠劲、硬劲不可。

我北上的主力终于到达了指定地点,死死地咬住了阎锡山的晋中部队。为了突破我军的围堵,阎锡山部集中了9个团的兵力和山炮迫击炮,在飞机的掩护下对我军阵地发起了猛攻。

徐向前给坚守阵地的刘忠(开国中将)、萧文玖(开国少将)下了死命令,不管多么疲劳,伤亡多大,也要钉在那里,坚守到底。

由于敌人始终无法突破我军的阵地,不得不放弃沿铁路北逃的想法,企图从榆次、徐沟方向北逃,这么一来,他们就进入了我军的预设阵地,徐向前指挥部队合拢包围圈,将这股敌人全部围住。

敌将赵承绶嗅觉迟钝,先是用少量兵力兵分三路进行突围,被我军击退。之后又放弃突围,原地构筑阵地要和我军决一死战,最终错过了最佳突围时机。

总攻发起后,在我军勇猛的攻势下,历时整整一个月的晋中战役宣告结束。我军一战歼灭阎锡山正规军7万人,非正规军3万人,缴获无数。

这是我军在解放战争中第一次一战歼敌10万的光辉战役,对解放山西具有无比重大的意义。战后,毛主席代表中央发来热情洋溢的贺电:

晋中战役在向前、士第两同志直接指挥下……仅仅一个月时间,获得如此辉煌战绩,对于整个战局帮助极大。现在我军已临太原城下,最后第结束阎锡山反动统治的时机业已到来。

晋中战役也是徐帅一生的巅峰之战,他高超的大兵团指挥能力在此战中展现无遗。他在一个月的时间里,用6万兵力鲸吞阎锡山10万部队,期间完全掌握了战场上的主动性,充分发挥了我军的灵活性和机动性,大胆穿插,急速行军,顽强作战,预设战场,迅猛合围,克服了所有不利的因素,发挥了所有有利的因素,把运动战的精髓发挥得淋漓尽致,尽显一代战神风范。

这三场大仗打下来,原本孱弱的华北一兵团已经变成了一支战斗力强悍的拳头部队,但在这个时候,徐向前身体上的老毛病又犯了,在到延安参加“九月会议”的时候,他向少奇同志提出:“我自我感觉很不好,怕支撑不了几个月的时间了,万一中途倒下来,完不成攻打太原的任务就是不好了。”

少奇同志安慰他:“你的身体状况中央很清楚,但现在实在没有人能顶替你,你先回石家庄休息一下,争取把太原打下来再好好养病。”

“九月会议”后,徐向前返回山西,开始着手筹备太原战役。阎锡山则在太原抓壮丁,筑碉堡,其堡垒之坚固,密度之大,连美国记者都连连惊叹。陈毅元帅在此期间曾来太原前线,看过之后也感慨:好厉害呦!阎锡山放出豪言:他要用太原阻挡150万共军的进攻。

徐向前在基本摸清敌人的防御体系和兵力部署后,决定从东山开始打起。东山在太原城外5公里,山上有4大要塞——牛驼寨、小窑山、淖马和汕头,居高临下可以俯瞰太原全城,是太原最重要的屏障。历史上李自成攻打太原,日寇入侵太原都是先打东山。徐向前这次也采取了这个战法,首克东山,然后向西平推。

经过近一个月的战斗,我军以伤亡8500余人的代价,终于攻克东山,歼敌一万余人。在部队修整期间,中央来电指示,在掌握外围要点和飞机场后,应停止进攻,进行政治攻势,等待东野入关进攻平津时,再攻太原。

在东山战役接近尾声的时候,徐向前的肋膜炎已经非常严重了。前委把此事汇报给中央后,周总理立刻派了两名医生来诊治,要徐向前早日到后方休养,徐向前满脑子都是打下太原,周士第等人怎么劝都没有能说服他,最后双方各退一步,向前去了榆次的一个村子,这样既能休养,又能工作。

在接来日子里,徐向前等同志领导了一场长达半年的攻心战,到1949年春,随着三大战役的结束,阎锡山眼看大势已去偷偷坐飞机逃往南京。中央命令参加完平津战役的19、20兵团以及四野炮一师开赴前线,配合18兵团解放太原。

此时的太原已经成了我军的囊中之物,徐向前鉴于自己的身体状况太差,提出让路过的彭老总代他指挥最后的总攻。

太原战役共歼敌13.8万人,加上之前两次攻打运城、攻坚临汾、决战晋中,徐向前元帅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歼敌30万,解放山西,超额完成了中央交给他的战略战役任务,给自己几十年的军事生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也给历史留下了一份完满的答卷。

0 阅读:6

近代史江湖论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