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着对 “射雕” IP 的期待,大年初一我与家人一同观看了《射雕英雄传之侠之大者》。本以为会是一场酣畅淋漓的武侠盛宴,可观影结束后,内心却满是失望与困惑。这部看似 “气势汹汹” 的电影,从各个维度审视,都与观众的期待有着不小的差距。

从影片本身来看,它有着显而易见的硬伤。在情节构建上,对于一部改编自经典武侠小说的电影而言,基本没有情节展示,原著中的精彩情节被撕裂、阉割得厉害,完全没有用心去讲述故事。作为射雕迷,观影过程十分难受。一个好的电影,即便不一定要把故事讲得完美无缺,但能讲好故事的电影,无疑更能打动观众。以国外的《阿凡达》为例,它凭借震撼的特效闻名于世,但也并未忽视故事的完整性,努力将一个外星文明与人类冲突的故事叙述得跌宕起伏 。反观《射雕英雄传之侠之大者》,情节的缺失让人物的成长和转变显得突兀,难以让观众产生情感共鸣。
在主题呈现方面,“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这样宏大且极具感染力的主题,在电影中却显得苍白无力,甚至有硬挤入的感觉。影片中爱情占据了绝大部分篇幅,展现爱情主题本无可厚非,可电影试图鱼和熊掌兼得,将 “侠之大者” 作为大主题、高潮戏,却因情节缺乏铺垫,台词空洞,到最后让观众看得一头雾水,完全没有领略到民族大义、家国天下的深刻内涵。
而在角色戏份安排上,场面宏大、特效不错本是影片的亮点,却被莫名其妙的角色戏份给毁了。西毒欧阳锋的戏份过多,从头打到尾,还作为最高潮的收尾,这一安排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如此不合理的角色戏份设置,不仅浪费了精彩的场面,也破坏了整个故事的节奏和逻辑。
这种 “名不副实” 的现象并非个例。近年来,不少电影都存在类似问题,前期宣传推崇备至,有着很好的故事、主题和平台,结果却差强人意。这类作品往往空洞、苍白,只注重自身喜好,忽视质量。创作者明知观众可能不喜欢,却依然我行我素,有种店大欺客的傲慢。就像春晚某些备受诟病的节目,明知观众评价不佳,却依旧出现在舞台上。
对比国内外大量成功作品,便能发现其中的差异。国外的漫威系列电影,在构建宏大宇宙观的同时,每一部都精心打磨故事,塑造出性格鲜明、成长轨迹清晰的角色,让观众沉浸其中;国内的姜文导演的《让子弹飞一会儿》,通过巧妙的剧情设计,将荒诞与现实融合,以幽默诙谐的方式展现深刻的社会讽刺,剧中那句 “让子弹飞一会儿” 不仅成为经典台词,更让观众在跌宕起伏的剧情中反复回味。还有宁浩导演的《疯狂的石头》,多线叙事、黑色幽默,将几个看似毫不相干的故事巧妙串联,用小成本创造出票房与口碑双丰收的佳绩。它们成功的背后,是对故事的精心雕琢,好故事才是一部电影收获好评的基础分。
深究这种现象背后的社会背景和深层原因,一方面,当下影视行业发展迅速,资本大量涌入,部分创作者过于追求商业利益,急于求成,忽视了作品质量的打磨。在快节奏的创作环境下,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深入挖掘故事内涵、精心编排情节。另一方面,市场环境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部分创作者错误地认为只要有强大的宣传和知名的 IP,就能吸引观众,忽视了口碑的重要性。同时,观众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与部分创作者陈旧的创作理念之间的矛盾,也使得这类 “我行我素” 的作品逐渐失去市场。
当初人们初看到红烧牛肉方便面,发现里面只有几粒芝麻样牛肉细屑,吐嘈不已。值得警惕的是,现在人们已经见怪不怪了,好像已经认命了。
这不同于对鱼香肉丝里没有鱼、夫妻肺片里没夫妻的调侃,仿佛生活就是这样,名字往往只是个哗众取宠的喙头,谁信就只能说明你容易冒傻气。如果只是号召民众别犯傻,而不是荡除愚弄大众的生产环境和社会现象,就够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