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国轰炸机的眼睛—Lotfe7轰炸瞄准镜

丹书战史 2023-07-09 20:47:45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人们发现凭感觉投放炸弹的空中轰炸行为精度相当差,很多时候就是听个响,炸弹会受到飞机飞行速度、投放高度、风力、航弹气动外形等一系列因素影响,于是出现了早期的轰炸瞄准器,该技术在一战后稳步提升,二战时各航空大国都有了自己的瞄准器,其中德国使用的是Lotfe 7系列。

诺顿瞄准器

Lotfe 7系列严格来说不是纯粹的德国设计,美国早在一战期间就开始研制轰炸瞄准器,设计师诺顿在上世纪2、30年代致力于该技术的开发,最知名的成果就是二战期间供美国大型轰炸机使用的诺顿瞄准器,也被称为诺顿Mk. XV。

尽管这种瞄准器在当时是美国的高级国家机密科研项目,但服务于德国的谍报组织仍然想办法在诺顿公司安插了一名间谍,这名叫朗的间谍不仅可以接触到大量一手资料,还在1938年凭记忆重建了瞄准器的草图和平面图,这大大帮助到了德国Lotfe 7系列的开发工作。

Lotfe 7

其实轰炸瞄准器的基本原理就是一道数学题,当飞机保持在某个固定的高度、速度和航向时,向下投放的炸弹在惯性等力的作用下将落在哪个点上。首先飞机的飞行速度、高度和航向是可以通过飞机上的仪表直接反馈出来,轰炸前往往提前侦查过轰炸目标,投弹手要确定的就是飞机在什么时候投弹,或者说在航行线路的哪个点上投弹,瞄准器就相当于一台机械计算机,辅助人力完成计算。

早期安装在飞机侧面的简易瞄准器

原理说起来不复杂,执行起来却非常困难,困难之一就是如何提供一个稳定的光学设备平台,因为飞机本身抖动厉害,有来自各种机械设备的震动,还有飞行中的气动影响,任何抖动都可能让瞄准产生巨大偏差,因此诺顿瞄准器建立了一个陀螺仪稳定平台,再安装上观瞄用的光学设备,以及可以进行简单计算的机械设备,Lotfe 7的技术结构也大同小异。

Lotfe 7

不到30千克重的Lotfe 7作为精密的军用设备,它的外形显得很皮实,有金属外壳覆盖保护,它有一个向下延伸的光学设备通道,Lotfe 7需要安装在轰炸机机头位置,那个设备通道需要穿过飞机外壳外露,有点像潜望镜对外观察一样,投弹手从瞄准器的上方俯视瞄准镜头,观察航向上一定俯仰角度范围内以及水平方向上左右最多20°的范围。

Lotfe 7

Lotfe 7的操作相比于诺顿瞄准器更简单,瞄准器侧面有3个旋钮,投弹手先调整光学图像找到并定位目标,让目标图像在目镜中保持不动,然后开启自动驾驶模式,炸弹自动投放,以求在最精确的点上释放。

德国在二战期间广泛使用Lotfe 7,它发展出Lotfe 7A/B/C/D/CX/DX等多个型号,Ju 88、He 111-H5、Fw 200、Ar 234等轰炸机均使用过它,二战后人们在蔡司公司的工厂内发现了大约一千部Lotfe 7瞄准器。现在这款瞄准器是非常昂贵且货源紧张的稀有军事收藏品,一般人还真玩不了。

和诺顿瞄准器一样,Lotfe 7瞄准器在理论上有相当高的轰炸精度,实际操作中则受制于很多因素的干扰,实际轰炸效率并不算高,因此二战后被淘汰。

9 阅读:1659

评论列表

用户17xxx89

用户17xxx89

6
2023-07-09 23:25

受技术条件限制科研水平还达不到精确轰炸效果,包括诺顿轰炸瞄准镜要轰炸机密集编队轰炸,二战后轰炸瞄准雷达才研发

用户11xxx20

用户11xxx20

4
2023-07-10 11:15

又是一个“霉国黑科技被外国敌对势力偷了”的故事![得瑟]

滚滚长江都是水

滚滚长江都是水

1
2023-08-22 14:03

二战时期美国对诺顿瞄准器严格保密,使用者还要宣誓,看了保密了个寂寞

丹书战史

丹书战史

简单讲点不太热的军武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