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团山文化与双阳的人类文明遗存

昕瞳看历史 2024-03-20 10:06:10

原书章节:

第二章 双阳人类文明遗存

第一节 东北人类的发展与双阳的文化遗存

三、西团山文化与双阳的人类文明遗存

西团山文化是考古学中的一个术语。早在20世纪30年代,我国考古学家李文信和日本考古学者在吉林市西团山做过考古调查;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在西团山挖战壕时,挖出许多石棺,引起了考古工作者的注意;1948年吉林市解放后,东北师范大学(原东北大学)历史系师生在这里先后发掘石棺15座;1950年,东北考古发掘团又清理发掘出19座,出土的遗物有石斧、石锛、石刀、陶壶、陶钵、陶碗、陶三足器等。

东北考古发掘团根据这次考古工作的成果,发表了《吉林市西团山石棺墓发掘报告》,首先提出"西团山文化"这一科学命名。这样,西团山遗址就成了东北地区富有特色的"西团山文化"的命名地。这是我省有史以来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考古发掘,也是新中国建立后命名的第一个考古文化。

西团山文化是吉林大地上一处独具特色的原始文化遗存。现已查明,西团山文化主要分布在吉林地区和长春地区,四平地区个别县市也有西团山文化的流布。其时间跨度为从西周初到秦汉之际,其社会性质由父系氏族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西团山文化遗存对研究东北历史上家庭、私有制的起源,原始人类社会制度的改变和东北少数民族的繁衍生息,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在西团山文化各个遗址的考古工作中,普遍发现了较多磨制的锛、凿、环形石锤和形式多样的石镞、骨镞,还有一些用青铜制造的小刀、锥、斧、凿等,同时发现少量青铜武器矛、短剑和镞。其中,曲刃青铜短剑具有东北地方特色,十分引人注目。这些工具和武器的出土,说明西团山文化的先民是一个迁徙性较强、手工业较发达、以狩猎和畜牧业为主的部落。他们当时已经掌握了骑马技术,能征善战,其势力曾一度扩展到夏家店上层文化的领地之内。

由于迁徙性较强,这一部落的居住营地遗址面积都很小,但他们游猎在东北地区中部的时间相当长,一些典型遗址集中在松花江吉林省段及其支流两岸的丘陵地区。西团山文化的早期遗存在西周以前即已存在,晚期遗存则延续至战国秦汉时期。双阳正是处于这个区域之内,从双阳出土文物来看,也正是西团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双阳历史悠久,据考古资料证实,早在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历史上的濊貊、夫余、勿吉、鲜卑等少数民族均在双阳土地上从事过渔猎、生产,他们留下了大量的遗迹遗物。当地共有文物保护单位142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吉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长春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在各个时期的遗址中,青铜时期西团山文化遗址是最多的,比较典型的有五家子遗址、南山墓群和羊圈顶子墓群。

双阳的辽金古城均不是很大,周长都未超过两千米。从目前保存完好的奢岭姚家城子、太平南城子、新安东营城子等几处古城来看,形状近似方形,城墙为夯土版筑,常有角楼、马面等设施,城外有护城河。在古城附近常有面积较大的同时代遗址,南城子东南的将军岭还发现中型规模的辽金墓葬。这些古城除一两处位于河岸,具有军事性质外,其他几处规模较大者,应是周围政治、经济、文化的聚集地,像南城子、姚家城子、东营城子等,均是当时的集镇。

辽金时期的大小屯落遗址遍及双阳各地。这些屯落多分布在奢岭至新安一带、山河至太平一带及双阳城区地带。其中,奢岭至新安一带辽金屯落基本处于向阳岗地,视野开阔。山河至太平一带辽金遗址多分布在丘陵山岗地带。双阳城区周围的辽金遗址多分布在向阳坡地。所发现的辽金遗物多为泥质灰陶的大卷沿陶罐、陶壶和白中泛黄的瓷器残片等。其他如铁锅、铁犁、铁铧等也常有出上。

0 阅读:5

昕瞳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