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革命年代,我国涌现了很多勇士,他们在战场上非常英勇,满心只想着为国家做贡献,完全不顾自己的安危。
这样的人在历史上不是少数,其中开国上将陈士榘就是其一,他在战争中的英勇表现被上级看在眼里,最终职位逐渐提升。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进入和平年代,当年上战场的将领也被安排在了不同的岗位上,有些人甚至离开了军队。
陈士榘在战争年代的地位很高,但在建国后却不及很多人,但依旧受到战友的尊敬,哪怕是比他职位高的人都以属下自居。
杨得志曾是陈士榘的部下,建国后先后担任志愿军司令员、济南军区司令员、中央军委常委等。
杨成武也很耀眼,50年代成为北京军区司令员,70年代成为解放军的第一副总参谋长,时常跟随在毛主席的身旁,可谓红极一时。
陈士榘1952年开始担任解放军工程兵司令员,直到离休依旧没有变过,退休之后更是无官无职,但他依旧受到杨得志、杨成武的尊敬。
陈士榘在1927年参加了秋收起义,这时候的他只有18岁,那时的他只想着攻打敌人,殊不知他这个行为会让他未来成为传奇。
陈士榘参加起义部队后,时常看到一个壮年人,此人不像战士,但也不像领导,看起来很好相处,之后得知他就是毛主席,陈士榘很是惊讶。
介于之前的看法,陈士榘对毛主席的印象很好,后来他也跟着大部队上了井冈山,期间一直未能和毛主席说上一句话。
但陈士榘坚定地跟随毛主席,开启了他的红军生涯,也参与了著名的长征,期间除了自身的能力有所增加,也看到了毛主席的才能。
当陈士榘和毛主席熟悉后,将自己的经历说了出来,后来毛主席送给他一支钢笔,因为陈士榘当年很好学,但因家贫才辍学的,陈士榘很感激毛主席。
抗日战争爆发后,陈士榘在战场上屡建奇功,作出了重要贡献,期间也因战负伤过,毛泽东得知后还专门派人过来看望。
新中国成立后,陈士榘长期担任工程兵司令,"文革"动荡时期遭受迫害,毛泽东始终保护着他,体现了两人之间的革命友谊。
1995年陈士榘将军病重,但他手里始终紧握毛主席送给他的铅笔,张震将军见此情形发出感叹:“他这是下辈子还想要当毛主席的兵啊!"
1995年7月22日,开国上将、原工程兵司令员陈士榘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就在陈士榘逝世后不久,他的回忆录发表了,当即引起很多人的观看,期间无不表现出尊重,致敬这位战士。
但粟裕的机要秘书在看过之后,并没有表现出这样的情绪,而且发出怒斥:这就是在故意歪曲历史!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事情还需要从1983年6月说起,是中共中央军委批准陈士榘离职休养之后。
离休之后的陈士榘很无聊,于是开始搜集一些资料撰写回忆文稿,多次和老部下、老战友座谈,最终撰写了回忆录。
但这本书的序文部分则是陈士榘在华野参谋部的两位部下所写,其中有些内容不符合真实的历史事件。
关于粟裕的机要秘书所说的歪曲事实,其实是关于鲁南战役的描述,提及粟裕坚持在苏北打74师,事实上不打鲁南是陈毅和粟裕与大家一起商量的。
与此同时,关于豫东战役的描述也是错的,他们说粟裕一心想消灭邱清泉,陈士榘建议他不要被固定对象所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陈士榘将军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始终坚守革命信念,而关于这些错误的描述不应出现在他的回忆录里,这是玷污陈士榘将军,也是对历史的玷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