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节气,有秋收冬藏的含义,我国过去是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的人们,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一下,顺便犒赏一家人一年来的辛苦。有句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在北方地区,就喜欢利用饺子来作为立冬进补食物。那么立冬为什么要吃饺子?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立冬为什么要吃饺子
有俗语说,“立冬节气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在北方,立冬的规矩是吃饺子,因为水饺外形似耳朵,人们认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冻。此外,饺子谐音“交子”,意指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
因为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所以要吃饺子。
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饺子也是中国人在春节时特有的民俗传统。因为取“更岁交子”之意,所以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佳肴。在中国许多地区民俗中的,除夕守岁吃“饺子”,是任何山珍海味所无法替代的重头大宴。除了北方将饺子作为节日美食外,南方人也在一定的场合中食用饺子。饺子起源于张仲景的时代,“饺子”又名“交子”或者“娇耳”,是新旧交替之意,也是秉承上苍之意,是必须要吃的一道大宴美食。
立冬吃饺子寓意着人们对冬天的美好期盼。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曰“交子之时”,饺子与交子谐音,在这一天吃饺子营养又有好兆头。由于饺子的外形和耳朵很像,人们认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冻了,还有“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说法。
在老济南的习俗里,立冬并没有吃饺子的习惯,不过“冬至饺子夏至面”却一直流传着。济南立冬过后,天气不是很冷,真正的严冬,得等到冬至,在经济条件欠发达的时候,冬至的寒冷会让不少人冻伤耳朵,而饺子形状很像耳朵,于是有了“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的习俗。
立冬节气的由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万物皆存。"意为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采集入库,动物也已经藏起来准备冬眠。立冬似乎并不只是冬天的到来。整体而言,立冬是表示冬初、万物收集、避寒的意思。
"立冬";和"立秋";同样,古代人也同样以占卜的方式观察冬季的冷暖,如"立冬晴,一冬寒";立冬阴(阴雨),一冬温(暖冬)";。当然,古代也有到立冬那天,皇帝亲自率领三公九卿大夫到北郊行"迎冬";
在我国古代,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人大水为三候。”这一节气的水已经结冰,土地也开始结冰;三候,"雉人大水为蜃";中的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立冬时节,太阳已到达黄经225°,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越来越少,由于此时地表夏半年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剩余,所以一般还不太冷。晴朗无风之时,常有温暖舒适的"小阳春";天气,不仅十分宜人,对冬作物的生长也十分有利。但是,这时北方冷空气也已具有较强的势力,常顿频南侵,有时形成大风、降温并伴有雨雪的寒潮天气。
节气是中国农耕习俗的载体,历史流逝,留下文化。实际的节令习俗是农俗文化(食俗也是其中之一)。尽管在现代生活中已经没有实际意义,却增添了生活情趣。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是古代社会的一个重要节日,这一天,皇帝将率文武百官前往京城北郊设坛祭祀。如今,人们在立冬之日,也要好好庆祝一下,立冬进补各得“吃得”;在北方立冬这一天,北方人大多要吃饺子,而在我国的南方,立冬这天人们喜欢吃一些鸡鸭鱼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