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数从商,投出中国互联网半壁江山,红杉中国沈南鹏的开挂人生

萌解创投 2024-11-05 19:54:47

他是马化腾公开称赞的风投男神,全球顶尖的风险投资家,投出了中国互联网的半壁江山。他拥有浙江人的勤奋,同时又具有上海人的精明。他身上有着“奥数冠军”“耶鲁学霸”“创投之王”等闪亮标签……有人说他赶上了时代红利,也有人说他财运顺畅。他就是红杉中国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

网上有这么一段话:你可能不知道沈南鹏是谁,可你的生活却和他脱不了干系,因为在各个大平台都能看到他投了很多钱。

作为蝉联全球投资人榜单华人最高排名多年的投资人,他率领的红杉中国团队在近20年投资了一大批星光闪耀的明星企业,比如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美团点评、今日头条、滴滴等等。

这些明星企业不仅是各自所在领域的佼佼者,而且长期活跃在中国经济舞台的中心,是中国甚至全球企业创新创业的风向标和引领者。

那么,沈南鹏究竟拥有怎样的开挂人生?

01从小到大的学霸人设,“别人家的孩子”

1967年,沈南鹏出生于浙江海宁。他的童年过得很安逸、宁静,还喜欢读武侠小说。巧合的是,他和金庸是老乡。他对金老也很崇拜,直到现在,抽空也会翻翻金庸的书。

由于父母忙于工作,沈南鹏从小被爷爷奶奶“散养”长大,少年时期的自由散漫赋予了他对任何事物都充满着极大兴趣。

除了金庸,沈南鹏最敬佩的便是自己的母亲,虽然他们相处的时间很少。

沈南鹏的妈妈邵南燕,曾是某造纸厂改造之前的最后一任厂长。刚接手时,厂子亏损,工人怠工,各种矛盾不断。事业心很强的她,拿出各种雷厉风行的举措,成功地扭转了局面,让企业重新走上正轨,并且开始盈利,后来还成了明星企业。

多年之后,有人问邵南燕,沈南鹏做投资是不是受她影响,她很谦虚地说:“我跟他比差多了,不过我们都很努力,这是事实。”

一心扑在事业上的邵南燕,自然没有太多精力顾得上家庭了。为了能让沈南鹏被照顾得更好,也方便接受更好的教育,于是把当时7岁的沈南鹏送到了上海的姑姑家去养育。

数学天才,锋芒初现

不得不说,现实中真的有天赋这回事儿。比如沈南鹏,不用家里管,学习成绩便能轻轻松松碾压同龄人。而他对数学尤其着迷,聪慧的头脑和数学上的天赋,让他曾一度幻想自己能成为下一个陈景润。

当时,每周两节奥数课,沈南鹏雷打不动风雨无阻,当别的孩子还沉浸在追逐打闹时,沈南鹏总是一个人静静的与晦涩难懂的数学题做斗争。

虽痴迷数学,但沈南鹏并不是一味学习的书呆子,他热情开朗,善于沟通,情商极高,班级里有同学打架,他可以做到三言两语就化解两人的矛盾。据说当老师赶到现场时,三个同学已经谈笑风生了。

据说当年中考时,一共6门课,满分600分。沈南鹏考了596分,全上海最高分,毫无悬念的进入了重点高中。但因为4分的失误,他还自我检讨了一下。

高中时期的沈南鹏,考试拿第一仍然很轻松,这也让他顿感无聊。直到有一天,他在少年宫补习时,看到一堆孩子围在一个机器旁,一些字符在屏幕上不停的闪烁。他问了才知道,那是计算机。

1984年,邓小平来到上海,在参观中福会少年宫时提到: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于是,上海的领导们马上响应号召,组织工作组,一把手亲自监督,要搞一个“全国中学生计算机竞赛”。

17岁的沈南鹏,作为上海二中的代表参加了这次比赛。比赛中,有一个比他小一点的孩子坐在旁边,手法娴熟,技术精湛。他们很快聊到了一起,沈南鹏得知对方只有15岁,名字叫梁建章。

而这次比赛也改变了两个人的命运。沈南鹏得了第一名,而且恰逢赶上首次高考免试,被保送到了上海交大的应用数学系,并且在大学期间依然沉迷奥数。梁建章则被复旦大学少年班录取。

两个懵懂少年,可能不会想到,十几年后,他们将深深的改变这个世界。

内外兼修,敢于打破惯例

1985年,沈南鹏走进了交大校园。在大学里,沈南鹏积极参加各种社群活动,比如演讲、辩论、唱歌等等,只要感觉有收获的,都愿意去尝试。大一的时候,他就被评为“上海市三好学生”了。后来,竟然还被选为班长了。

沈南鹏后来说:“这么多年,我得了不少奖,也有很多荣誉。但一直让我最自豪的,不是后来那些荣誉,而是当过首届试点班85一班的班长。”

然而,他还有更大的野心,除了担任班长,还去竞选了学生会主席。当时,学生会主席大多是由大四的学长来担任的。但刚入行的沈南鹏想试一下,他说:“惯例之所以存在,就是等着我去打破的。”

于是,他怀着百倍的热情为自己拉票,还制定了详尽的“从政、施政”计划,将一张张传单塞到同学们手中。在自己的“努力”下,他以很大的优势打败了前辈学长,被选为新一届学生会会长。

在任职期间,沈南鹏干得特别出彩,其施政满意度高达92%,这可是5年来学生们对学生会主席给出的最高评价。

沈南鹏从来就不是“高分低能”的人,他内外兼修,专业学识过硬,情商还特别高,视野也很广阔。冥冥之中,他一直在为之后的创投之路积攒能量。

大四那年,沈南鹏觉得国内的挑战对他来说已毫无压力,他开始将目光转向国外。

02赴美留学,弃数从商

在上海交大毕业之后,沈南鹏想继续冲刺他的数学梦想。于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成为他的首选。而且幸运的是,在开学前,他还获得了两万美元的奖学金。

1989年7月15日,23岁的沈南鹏揣着300美元,来到了哥伦比亚大学。然而,到了学校却被告知,大学9份才开学,而且在开学之前,这笔奖金不会发给他。

当时,沈南鹏兜里只有300美金,这在美国根本无法解决温饱问题。一时间,他的生活成了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沈南鹏去了一家餐馆洗盘子,还和别人一起合租了皇后区的一个小房间。

没想到,更难的还在后面。

在哥伦比亚大学,沈南鹏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至暗时刻。在这里,他才感觉到什么是真正的数学天堂。他曾引以为傲的数学与真正天赋异禀的同学比起来不值一提。而且,更关键的是,他发觉:这差距可不是靠努力就能追得上的。

曾经一路顺风顺水的沈南鹏,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

这段时光,沈南鹏很少提起,他只说过两件事:

一是,从住所到哥伦比亚大学,要路过华尔街,他经常会看到那片繁华的景象;

二是,同学们都比自己牛,他亲眼看到有一位天赋很高的同学,在图书馆,一动不动从下午两点坐到晚上十点。

沈南鹏开始反思,他深知自己没有对方的天赋,更没有能坚持坐八个小时的耐心。一时间,他陷入了茫然和彷徨,感觉自己成不了数学家了,可又不知道自己该干啥。

趁年轻,去寻找生命的意义

当时,有个教授给沈南鹏提了个建议。教授觉得,沈南鹏判断迅速、反应敏锐,还有不错的数学修养,更适合搞金融,不太适合做数学研究。

可身边不少朋友都劝沈南鹏要三思而后行。毕竟,从头开始学一门科目,代价是很大的。一时间,沈南鹏拿不定主意,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有一天,沈南鹏在中央公园的草坪上溜达,无意间,他瞧见旁边有本别人落下的繁体中文线装书《六祖坛经白话本》。沈南鹏把这本书拿起来读了几页,感觉挺有趣的,于是就一章接一章地看下去, 不知不觉读了3个小时,随着远方落日的余晖,他读完了整本书。

沈南鹏的人生轨迹,就被这3个小时给改变了。他从佛法里一下子明白过来:人生不是一个委屈自己的过程,趁着年轻要去寻找生命的意义。

接下来,他做出来一个痛苦而大胆的决定——放弃学习多年的数学,改读商业,去耶鲁攻读MBA,毕业后再去华尔街找工作。

也因此,世界上少了一个平庸的数学家,多了一个顶级的投资家。

1992年,沈南鹏取得了MBA学位。但是,他的求职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一开始,他就跟普通毕业生似的投简历、找工作。可是,他往华尔街投了50份简历,结果只拿到10次面试机会。金融业看重资历和经验,沈南鹏在耶鲁就接触了两年,时间太短,就像个小白。

他说:“在进耶鲁之前,我压根就没看过《华尔街日报》,这事儿在普通美国人眼里简直不可思议。”“他们打小就开始跟资本市场打交道了,好多人二十来岁就能开公司去创业,可我才刚读完书。”

越挫越勇,是沈南鹏骨子里的性格。在接连受到打击后,沈南鹏开始“闭关修炼”,沉下心来研究金融行业,恶补金融方面的专业知识。沈南鹏总爱用“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来鼓励自己。

据沈南鹏在美国的同学回忆:“在那段时间里,他就像个疯子,像一个上了发条不会停下来的机器,”为了学习专业知识,他经常忙整个通宵,一连两天不睡觉都是常有的事。

终于,沈南鹏获得了花旗银行的面试机会。有趣的是,花旗银行的面试官是斯坦福的数学博士,面试题居然是一道数学题,大概类似鸡兔同笼的高阶版。这对数学天才沈南鹏来说,肯定不是难事。

最终,沈南鹏在20多个面试者中崭露头角,顺利进入美国花旗银行华尔街分行工作,从此跻身金融圈。

所以说,这世上就没有白学的知识,也许在人生的关键时刻,就能拉你一把。

在花旗,他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努力研究整个投资行业。每天晚上,他总是最晚离开办公室的那个人。

由于对美国、欧洲并不了解,他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研究西方商业社会,但改变他命运的却是时代的力量。

敏锐嗅到中国资本市场的商机

1992年,邓老南巡,改革进一步深化,尤其是在金融方面,允许有中外合资的投资机构。当年10月,仰融带领华晨中国在纽交所挂牌上市。

1993年11月,深圳证券交易所代表团访问华尔街,总经理夏斌邀请华尔街的中国小伙伴们聚会,沈南鹏也在其中。席间各路大佬齐聚一堂,兴致盎然地畅谈中国的证券市场,这场交谈让同在席间的沈南鹏眼前一亮,一个新的商业帝国在他脑海中浮现。

作为商业人,沈南鹏敏锐的嗅到中国资本市场正在形成气候,其中隐藏的商机更是难以想象。他意识到,是时候回国了。

此时此刻,中国成为华尔街最重要的目标市场,而在华尔街的中国人更成了香饽饽,想想也是,同时了解中国和华尔街的人也只有他们了。

“这个机会来得很突然,国内的资本市场⼀下⼦起来了。”回忆当时的情景,他这样说道。

1994年,27岁的沈南鹏全然不顾亲朋好友的阻拦,毅然辞掉了花旗银行的工作,返回香港。

那段时间,沈南鹏的邮箱每天都会收到海量的猎头邀请。最后,他选择了美国第三大证券公司雷曼兄弟。在雷曼兄弟亚洲公司,沈南鹏的工作就是,帮助中国企业去海外上市。成功操作了几单后,他在业内名声大起。

1996年至1999年,沈南鹏加入德意志银行担任董事兼中国资本市场主管,负责中国的债务资本市场。

1997年,德意志银行驻中国财政部在欧洲成功发行5亿马克债券,沈南鹏是这一划时代交易的重要推动者。

在投资银行工作的那几年,对于尚处在襁褓中的中国金融业来说,沈南鹏是少有的深谙国内外金融市场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此时的沈南鹏,可谓春风得意,因为他是德意志银行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董事总经理,还亲手把近10家中国企业做到了海外上市。

他将自己这8年的投行工作经历比喻成“压缩饼干”:你要是在一个公司干财务,可能得花20年才能把公司的整体情况摸透。可要是做投行,只需要3年就能掌握一个企业的关键之处了。

03开启创业,期盼创造自己的未来

在创造财富神话的同时,张一鸣也坚持履行着企业家的社会责任。

中年才俊,年轻有为,如果是一般人早就飘了。显然沈南鹏不是一般人,他不想一直为别人做嫁衣,想玩得更大一点,而这个机会近在眼前。

1999年,在华尔街打拼了8年的沈南鹏给自己的人生复了次盘,此时他已是德意志银行最年轻的董事,参与了将近10家中国企业的海外上市。他目睹了他人的成功,也期盼能创造自己的未来。沈南鹏并非心血来潮,而是敏锐感受到了时代的脉搏。此时,美国的互联网产业风起云涌,每隔数月就涌现出一批互联网公司,就连高速公路的广告牌都被它们纷纷占据。沈南鹏觉得,这样的变化在中国也必然会发生。

开启创业征途,成功创办携程网

1999年2月的一天,沈南鹏回到上海,校友季琦张罗了一桌饭局,其中也有梁建章,那位曾经和沈南鹏同场竞技的电脑小天才。大佬们日常聊天,聊的就是在风云变幻的时候怎么做生意。

当时,美国的互联网行业正如火如荼地发展,而中国的互联网行业才刚刚崭露头角。

1999年,互联网大潮由美国席卷到中国,敏锐的创业者们正在急迫地将硅谷的创新模式复制到中国大地:张朝阳成立搜狐、马化腾创办腾讯、陈天桥创建盛大、中华网在纳斯达克上市,就连只出过⼀次国的马云,也在回国之后便迅速创办了中国黄页……

梁建章也在美国留学和工作了十几年,目睹了硅谷的崛起,所以提议是不是搞点和互联网沾边的东西。沈南鹏和季琦马上响应。

他们讨论了很多模式,比如想做中国版的亚马逊和宜家,但是考虑到当时的物流无法支撑,只能作罢。又想做网络招聘和电子商务,但是考虑到新浪和网易的体量这么大,怎么搞得过人家?

后来,沈南鹏说,在美国有一家叫“亿客行(Expedia)”的公司,做互联网旅游,很成功,所以在中国做类似的事儿应该也可以。当时国内旅游收入已高达数千亿,中国已被世界旅游组织认定是21世纪全球最大的旅游市场,但是90%的旅游市场都是散客。

大家一拍即合,决定马上整起来,可是很快他们想到一个问题:他们3个人没有一个懂旅游的。于是,他们找到上海交大的校友范敏。

很快,他们每人投资200万,季琦担任总裁,梁建章担任首席执行官,沈南鹏担任首席财务官,有着十多年旅游管理经验的范敏担任副总裁,“携程四君子”正式登场了。

图:携程四君子

1999年5月,上海徐家汇气象大楼的17层,携程网成立了。成立之初,携程网便致力于将互联网应用于旅游行业中。随后,携程网获得了包括IDG、软银等投资机构在内的三轮融资,并很快成为中国在线旅游市场的领导者。

不过很快,新的问题又来了。旅游产业很大,携程做个人游、团体游还是机票?大家莫衷一是。沈南鹏觉得,携程应集中精力先做酒店预订,把看得清的产品做精。等市场地位和品牌确立后,再往周边延伸,一旦建立起壁垒,竞争对手想追也来不及了。

发展战略确定后,沈南鹏很快发现,做企业太难了。以前他在投行的时候,只需要跟公司高管接触,了解发展战略、商业模式;如今他管着几百人,从业务流程、组织架构,到品牌推广、用户维护、人员去留……事无巨细都要操心。

沈南鹏回忆,公司刚成立的时候,他最主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在机场一张张地发小卡片,再到一家家酒店去砍价。

要知道在创业之前,沈南鹏一直都在跟顶级商界的人谈投资的事,可现在却跑到最底层的一线去求合作了。沈南鹏把这种职业转换比作从“阳春白雪”到“下里巴人”,不过,他对待工作的态度始终没变:

要是有客户周五傍晚让我下周一交一份计划,我肯定会痛快答应,绝不可能拿“周末”当借口,让对方放宽时间期限。工作是第一位的。

好在,他们抓住了互联网旅游服务这个行业真空,携程迅速成长。“携程在手,说走就走”相信不少人都听过这个广告,一站式的服务在互联网风浪中迅速发展。

图:携程上市

2003年12月9日,携程网成功登陆美国纳斯达克,沈南鹏和他的伙伴们立刻成了人人艳羡的互联网新贵。

携程的成功上市,也证明了沈南鹏当初选择“离开华尔街,走出舒适圈”是对的。

乘胜追击,创办如家

财富是有磁性的,财富只会吸引来更多的财富,如此反复。

在经营携程时,产生了大量后台数据,季琦和沈南鹏很快在其中找到了新的商机。他们发现,携程的顾客在订旅馆时,找不到既干净又便宜的商务酒店,而美国这类酒店则占到88%。而且,很多顾客对什么星级酒店以及面积大小并不在乎,他们只在乎两件事:价格和卫生。

在后台,他们看到了一家叫做“锦江之星”的经济型连锁酒店生意火爆。于是他们决定也做一家类似的,价格便宜,还要给人温馨清洁、舒适卫生的感觉,如同在家一样的舒服。所以,他们给酒店起名“如家”。

如家的商业模式曾受到华尔街质疑,因为这种传统模式一点也不“互联网”。但如家与携程双剑合璧,迅速崛起,5年就成为同类酒店第一,最终征服了资本市场。

图:如家上市

2006年10月26日,沈南鹏再次来到纳斯达克敲钟,这次他带来的产品是如家。

3年内两登纳市,世人惊叹沈南鹏创富的能力与速度无与伦比。但沈南鹏却认为,他们的成功虽然离不开艰辛的付出,但很大程度上是在被时代的大潮推着往前⾛。

携程和如家的成功,让沈南鹏完成了一次巨大的人生飞跃。这种飞跃不仅仅体现在个人财富上,更多的是对实业经营与资本投资的思想贯通。

04创办红杉中国,投资比创业更有成就感

如果说,世界上有⽐创业成功更让⼈有成就感的事情,那大概就是投资了。

创业成功的沈南鹏,并没有被眼前的成功冲昏头脑而止步不前,而且他的野心绝也不止于此。

此时的他,商业禀赋才仅仅初露头角。他不仅想要作为创业者参与互联网行业,更希望通过投资的方式参与到更多新经济企业的变革中。他敏锐地感觉到,自己找到了能将人生价值最大化的新方向——职业投资人。

“快准狠”的投资风格

早在2004年的时候,美国的红杉资本企业考察完中国市场,就决定在中国设立第一家分支机构了。沈南鹏有投资背景,还有创业经验,所以成了首选搭档。

对于实⼲家来说,所有的决策都是快速的。2005年8月,沈南鹏携手美国顶级投资机构红杉资本,共同创办了红杉资本中国基金,专注于捕捉中国最卓越的创新企业,开始了他的风投生涯。就这样,38岁的沈南鹏,从创业者成为投资人。

彼时,独属于中国互联网和科技创业的大时代已经开启。沈南鹏眼光犀利,洞察力强,他主导投资的项目几乎个个都赶上了风口。

2006年,沈南鹏看中了奇虎360的“社区+搜索”的模式,果断投资700万美元;2007年,沈南鹏开始在电子商务领域布局;2008年开始涉足影视娱乐领域;2009年开始涉足云计算大数据;2010年在物流行业大力投资;2011年,开始涉足互联网金融……只要有发展前景好的平台,他都以“快准狠”强势入驻。

360创始人周鸿祎曾这样评价他:“沈南鹏是一个饥饿的人,他看到项目就像闻到了血腥味的狼一样,或者像鲨鱼闻到血腥味一样,他听到一点风声他就会去拼抢,会去追踪,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人。”

十余年里,红杉中国投资了包括字节跳动、美团、拼多多、京东等众多中国企业,横跨整个中国新经济发展的关键节点。也因此,沈南鹏成为抓住中国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最成功的风险投资人。

坚持“最早、最重要”投资策略

在高成长企业中扮演最早、最重要的投资人角色——这⽆疑是关于红杉中国投资策略十分精准的描述。

“‘最早’要放在前⾯,”沈南鹏表示,“最早就意味着红杉资本有机会对企业家有更直接的了解、更深入的追踪。”

红杉中国曾在市场上完成了不少动辄数亿美元的大额投资案例,因此有时会被认为专注于成长期投资。

沈南鹏认为这是误解,他不否认红杉中国在有些C轮或D轮项目上表现活跃,红杉中国也确实是⼀家从Pre-A到PreIPO轮次全覆盖的投资机构。但这并不意味着红杉中国会更倾向于轮次靠后的单笔大额投资。

事实恰恰相反,从“最早、最重要”的投资策略,以及其表述的先后顺序来看,红杉中国反而在早期企业中下注最广。

沈南鹏透露了⼀个数字:在红杉中国所有的操作案例中,大约65%的投资都在A轮完成。这证明了红杉中国深耕在市场最前端的决心,也成为其矗立于行业最前沿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腾讯马化腾曾经这样“吐槽”沈南鹏:每次自己特兴奋地想去投资一家新企业的时候,却发现沈南鹏早就在这家企业里待了两三年了。

05人生能走多远,取决于长板

沈南鹏是一个传奇人物,但是他的成功绝不仅仅只是幸运。

无论是从小到大的数学天赋,还是赴美留学、入职花旗,以及携程、如家、红杉中国的创立,高瞻的远见和独到的看法,以及自己在背后所付出的常人无法想象的努力和汗水,才成就了今天的他。

遥想2000年前后,沈南鹏成功抓住了互联网的发展机遇,纵使遇上了全球互联网泡沫,他也是一路前行、高歌猛进。

2009年全球金融风暴时期,几乎所有企业都举步维艰。沈南鹏创立了3年多的红杉中国,几乎“颗粒无收”。

当媒体人罗振宇问及他对当下环境的看法时,一向冰冷的南鹏却说,自己长期看好中国经济,并且说出了一句感性且励志的话:“全球任何一个地方,你都见不到这么多勤劳而又渴望成功的人群,只有中国......”这让当时所有的创业者都感到了一丝温暖。

而这句话放在当下,同样适用,而且再合适不过了。

写在最后

沈南鹏曾经在自传中写道:你的人生能走多远,取决于你的长板而不是短板。成功的秘密在于选择一个好的赛道,然后做自己最擅长的事。

过去几十年,沈南鹏认为自己做的最重要的判断就是“LongChina”(看多中国)。毫无疑问,这个判断是正确的。

如今,沈南鹏依然保持着对创业和投资的热情。他不断寻找新的机会和挑战,努力为中国创业者和创新型企业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对于未来,他希望通过红杉资本和自己的努力,推动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创新。

0 阅读:14

萌解创投

简介:分享创投故事,共勉励志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