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江青和张玉凤手挽手拍照举止亲密,“拉拢”意图明显

每日心情笔记 2025-02-22 11:34:48

江青当时被称作中国的“第一夫人”,可以说非常风光,有了这个特别的身份,她不管到哪应该都挺方便。但其实,江青这个“第一夫人”很多时候只是个空头衔,因为她就连想见主席一面,也得先跟主席身边的秘书“报备”一下。

江青这次跟一个人拍得这么亲近,想必是头一回。你看她平时的照片,大都是一副了不起、很傲慢的样子,像这样和和气气地拍照,确实不多见。毛主席晚年时,身边不是儿女也不是妻子江青陪着,那时候他和江青的感情差不多闹僵了,孩子们又都出去工作或学习了,这让毛主席心里特别想家人,希望他们能多陪陪他。作为毛主席​的生活秘书,张玉凤和孟锦云成了他极为信赖的助手。到了后期,除了毛主席本人,她们俩几乎成了唯一能够打开保险柜的人。相比之下,江青虽然是毛主席的妻子,但若想见到毛主席本人,却并非易事。她需要通过张玉凤和孟锦云的转达,在获得毛主席的明确许可后,方能相见。

这种不公平的对待曾让江青心里很不是滋味,可在毛主席面前她又不能耍脾气,因此,为了能和毛主席保持联系,她只好尽力去讨好张孟两人。江青好几次去找张玉凤聊天,想跟她套近乎,但张玉凤一直牢记伟人的嘱咐,遇到原则问题坚决不退让,这让江青好几次都碰了壁。

从1975年起,江青与毛主席开始分住两地,江青居住在鱼台,而毛主席则在中南海游泳池旁安顿了下来。尽管江青曾一度享有“第一夫人”的虚名,但此时她的野心已昭然若揭,她与毛主席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早已产生了难以逾越的裂痕。1975年1月7号,江青给她的秘书张玉凤写了一封信。玉凤同志:咱能不能从那笔钱里拿出八千元来?主要是想用来拍照和买些灯光设备。等主席有空的时候,你跟主席说一声,再请主席批这八千元给我们。可以明显看出,江青向毛主席要钱竟然需要通过给张玉凤写信,这恰恰表明了她和毛主席之间的关系已经越来越疏远。实际上,“第一夫人”的头衔对她来说早已是名不副实了。

生活别太较真,别太挑剔。干完活后,江青会摇三下铃,告诉警卫员她想出去透透气。骑马、驾车、玩扑克、打乒乓球或者看电影,这些都是江青爱做的活动。另外,不管春夏秋冬,一早一晚还有中午,工作人员都得去给江青问好,她吃的饭菜得清淡还要营养足,喝的水温度得刚刚好,吃水果也得是温热的。江青的衣服特别多,尤其是贴身衣物,因此江青不论去哪儿,护士都得背个大包,里面装满了江青随时可能要换的衣物。

喜欢讲面子,爱摆大场面江青就像随季节迁徙的鸟儿,到处有房子住。北京一到冬天大雪纷飞,冷得不行,她就坐着私人飞机跑到海南岛去。可到了海南岛,她又觉得两个景点隔得太远,非要再修条近路不可。于是,当地的部队就开始给她修路。但江青睡觉轻,施工时不能有一点声响,战士们只好用火烧石头,让它裂开,真是想尽办法。每次出门,江青走的路其实不远,但总能搞得当地各个部门忙乱一阵,用她自己的话说,这就像“大官出门,到处轰动”。爱抢风头,喜欢表现自己1970年5月份,江青打算去颐和园看牡丹花。那时候园里游客挺多的,工作人员怕出事儿,就建议换个时间再去。可江青说,这正是个跟老百姓亲近的好时机。

后来,江青径直走到一个小孩跟前,弯下腰问:“小家伙,你几岁了?知不知道我是谁?我是江青哦。”小孩当然不认识她,旁边的孩子妈妈也一脸懵,赶紧抱起孩子就想离开。江青觉得特别难堪,冲着母女俩大声嚷嚷:“我就是江青,你们难道没听说过江青吗?”这时候,才有几个人认出了她。江青立马就跟旁边的人热情地打起招呼来,显得特别高兴。可以说,江青身上存在不少这样那样的问题,难怪毛主席会一再生气地责备她:“满身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思想”。

0 阅读: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