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跟你说“妈妈,我不想走了,我累了”“妈妈,我不舒服。”“妈妈,我不喜欢爸爸。”这些话的时候,你们都是怎么回应孩子的?
是觉得孩子懒,想让你抱?是觉得他不想上学,所以才会装病?还是觉得他没良心,所以才会说出这样的话?
如果你是用自己主观的想法去理解孩子的行为,并对他做出批评教育,那很可能就会把孩子越推越远,日后就不想再跟你沟通了,因为你误会他,不相信他,不理解他。
那当孩子遇到负面情绪,提出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又该怎么做呢?
先收起你的脾气或者大道理,试试用描述性的语言去回应孩子,描述他当下的感受,或者这么一个简单的举措,就能化解家庭的一场争吵。
我个人的一个亲身经历,在孩子小时候,他经常走路走一会儿就会喊累,我们都觉得他太矫情了,明明就精力充沛,而且还是个男孩子,怎么这么快就累了呢,我和爸爸都觉得不应该惯着他,所以基本上都没有重视过他的这个诉求。
后来一天,我们带孩子去买鞋,顺便去测量一下他的脚,测出原来他有扁平足,被告知这类型的孩子,走路特别容易累,所以以后要格外注意。
当下,我跟爸爸四目相对,才发现原来孩子平时喊累,不是装的,是真的。我跟爸爸都羞愧得无地自容,从那以后我就下定决心,日后无论孩子说什么,我都不能用主观想法去判断,要耐心倾听他的诉求才行。
如果当初孩子喊累的时候,我可以耐心让孩子描述下,是哪里累了,或者用描述性语言跟他沟通,了解他真实的情况,或许能早点发现他脚的这个问题。
只有孩子觉得我们关注他的感受和需求,日后再遇到什么事情,才愿意跟我们说。我很庆幸,通过这件事,让我明白孩子的诉求,不应该被忽略,如果我没有反省,一直误会孩子,日复一日,孩子跟我的关系可能就会渐行渐远。
当然,不能排除所有孩子的需求都是真实,有时的确是他们矫情,耍赖的表现,那我们到底要怎么跟孩子沟通才更好,其实用描述性的语言跟孩子沟通,既能更好了解他们的需求,又能让家长不被自己的情绪左右。
描述性语言可以应用在多个场景一、需要跟孩子好好沟通的时候
当孩子做了一些调皮捣蛋的事情时,例如他们饭菜打翻了,你不用急着臭骂孩子一顿,可以先描述下当下发生的事情。
但这里可以适当把“你”字去掉,如果你说“你把饭菜打翻了。”“你把花瓶打碎了”的话,听起来是不是像是责备孩子,虽然这件事是孩子做错了,但我们换成描述性语言,效果可能会不一样。
你可以跟孩子说“饭菜打翻了”“花瓶打碎了”。这样就成了描述这件事情,而不是一来就责备孩子。
说完当下的事情后,可以继续跟孩子说:那你可以自己收拾下了。因为发生饭菜打翻这些事情,孩子脑子肯定是
懵的,他们当下反应就是糟糕了,要挨骂了,但我们是要让孩子知道,既然已经犯错了,那他下一步就需要做一些弥补措施,而不是傻傻站在原地挨骂。
如果孩子愿意配合你,把地面的饭菜收拾好,你还可以描述下你自己的感受“虽然你打翻了饭菜,但能主动去收拾,我感受很欣慰。”但如果孩子不愿收拾,你就可以说“你自己打翻了饭菜,还不去收拾,我觉得很不高兴。”
描述你的感受,而不是只顾着表扬和批评,有些家长看到孩子犯错,就忍不住对他们破口大骂,而有些家长每次遇到孩子犯错,总是温柔地跟他们讲大道理,其实两种方式都大可不必,破口大骂未必能起到震慑作用,而过分温柔也不能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我们只需要去掉攻击、威胁等词语,描述性地说出自己的情绪,那孩子才能理性地了解到自己到底做了什么,之后又该怎么弥补。
二、需要惩罚的时候
当孩子犯了错,大部分家长都会下意识跟孩子说“今晚不能看电视了”“今晚不能玩手机了”“你这么不听话,不能吃雪糕了”等等惩罚性的话。
家长是希望通过这些惩罚,能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加以改正,但这些惩罚真的有用吗,其实并不见得。
当孩子犯错后,家长可以先描述下孩子的行为“你在餐厅大吼大叫,很吵”,其实这给孩子起到一个提醒的作用,让他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有所不妥。
如果他还接着喊叫,你就可以描述自己的感受“你这么吼叫,不但吵到我,还会影响别人吃饭”那孩子就会知道,他的行为,给别人带来什么困扰。
如果孩子还小,可能他不知道该怎么办,你可以给他提供选择,要不你坐下来,静静吃饭,要不我们现在收拾下,离开这里。
在你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你要说到做到,很多家长只懂威胁孩子,但每次都只是吓唬孩子,当他试多几次,知道你并不会真的这么做的时候,你所谓的威胁就对他没有半点作用了。
如果孩子还是继续吼叫,无论我们是否吃完,都马上收拾好东西起来走人,这样孩子才会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并且知道你会言出必行,这期间,你不需要发火,不需要对孩子大骂,因为这样你就变成吼叫的那个人,反而会给孩子带来不良示范。
当离开后,孩子就要承担这件事给他的带来的“后果”,就是挨饿,这个就是孩子做这个行为给他带来的影响,这样的惩罚,他才能更加强烈感受到自己的错误,比不给他看电视,看手机效果要好很多。
三、需要表扬的时候
说到表扬,很多家长都表示,批评需要掌握分寸,但表扬不用,因为自己往往能发自内心的称赞孩子,但你们口中的称赞,是否都是“你很厉害”、“你好聪明”、“你好可爱”、“你好漂亮”等等。
不要以为孩子就一定爱听这些表扬,随着孩子逐渐成长,这些称赞,他听得太多了,他会觉得这些浅薄的称赞,都是虚假的,应付的。
所以这里要强调的是,表扬也需要描述性的表扬,这样才能让孩子知道自己厉害在什么地方,让他知道你是打从心里认可他,而不是在敷衍。
例如,孩子在做一道之前整天做错的题目,这次他做对了,你不要说“你真棒”,可以换成“我知道你为了解决这道题,花了很多时间,你真努力。”
如果孩子答应你的事情,他办到了,可以说他“你真守信用”,如果孩子主动帮其他同学的忙,你可以说他“乐于助人”。
其实描述性的表扬并不困难,这不需要你说一些华丽的词语,更不用各种四字成语,只需要我们在说出那些肤浅的称赞之前,花一两秒想想孩子的行为还能用什么词语进行描述,夸得具体一点即可。
总结每个孩子生活中遇到的状况都是千变万化,如果没有找到一种良好的沟通方式,那可能就会让孩子跟我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但我们掌握了描述性说话这个方式,无论是沟通、惩罚还是表扬,都可以先冷静下来,先描述当下的情况,让他说出自己的需求,从而给他们提供合适的指引方向,这样你们的沟通才能高效地进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