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韦朋:鲁迅超180个笔名背后的时代风云

吴韦朋 2024-08-11 16:57:49

我很好奇鲁迅一生到底有多少个笔名?

我现在先稍稍统计了一下自己,顶多不超过50个吧!

为什么我会有这么多个笔名?

因为有些笔名是为了传达的信息和内容需要,所以临时取意。

但是,我的笔名还不算太多的,因为我知道但凡是一个写作人,那么免不了大部分人都会有很多的笔名,现在也称之为马甲。

当然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所以,我特别的对这个笔名做了一下研究。

据说鲁迅一生至少有180多个笔名,最有名的当属鲁迅,其次还有两个也是很有名的,一个叫堕洛文,另一个叫宴之敖。

其他的,就太多了,比如:

周豫才,周树,迅哥儿,尊古,索子,风声,学之……

实在太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为什么鲁迅会取这么多笔名呢?

鲁迅本名叫原来叫周樟寿,后来又改成周树人,字原来叫豫山,后来又改成豫才。

首先,这是时代使然,因为在他那个时代,当时写小说是一种贱业,与其公务员(当时鲁迅是教育部佥事)身份相悖,不便公开真名,笔名就是最好的一种隐藏方式。

我发现公务员写小说出名的人其实不少,像现在的当年明月写的《明朝那些事儿》,刘慈欣写的《三体》等等,他们身为公务员,实则都是写作高手。

当然了,现在写作早已成为了一种潮流趋势了,不像鲁迅那个时代很忌讳。

其次,相对来说,公务员收入是当时鲁迅的大头,写作这些是小头,所以,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最后,鲁迅那会儿吃着北洋政府的饭,却在砸北洋政府的锅,不谨慎做事那安全就没保障了。

除此以外,当然还有很多理由,但是,光是这三个原因,就知道鲁迅取笔名就是不得已而为之罢了。

就拿鲁迅另外两个比较有名的笔名来说,宴之敖和堕洛文。

宴之敖是鲁迅在1923年左右,因和弟弟及弟媳(日本人)不和搬家出走。

由于当时不便公开真实身份,于是用了宴之敖的笔名发了一篇文章,叫《俟堂专文杂集·题记》,以发泄心中的不快。

这个笔名很有意思,有人做了一个推断,“宴”从三个字,即家,日,女,“敖”从两个字,即出,放。

合起来的意思就是,鲁迅被一个日本的女人从家里赶了出来。

后来,鲁迅用了这个笔名挺久的,既是自我嘲讽也是对当时的愤慨的无奈。

关于鲁迅的另一个笔名,堕洛文,则是被当时的统治者排挤和污蔑而临时做的马甲,但这个马甲也是非常有深意的。

1930年左右,鲁迅写了一篇叫《三轮车车夫罢工及其他》,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巨大的震动,同时也引来了当时统治者阶级的极大不满。

所以,当时鲁迅就被通缉了,并被称之为“堕落文人”,为了让人民群众记住这一段不堪的历史教训,鲁迅干脆修改一下名号,把它变成自己的马甲,堕洛文。

这两个笔名,都是有由来的,也都是因事而作。

最后,还是来说一下鲁迅这个笔名的由来。

鲁迅本人曾对这个笔名有过回答,“我以前用过迅行的别号你是知道的,所以临时命名如此。理由是:一,母亲姓鲁;二,周鲁是同姓之国;三,取愚鲁而迅速之意。”

我个人的理解就是,鲁迅取笔名都是比较简洁的,就是因当时状况临时起意,按照当时的状况和遇到的事情临时起了个别号。

当时《狂人日记》就是用鲁迅的笔名来写的,所以鲁迅的名号因为此文而名震天下,后面用鲁迅的名号就越来越多了。

总之,笔名的由来大部分都是时代的产物,核心还是创作的内容是否影响深远,这个才是根本。

就像我们现在,很多人都有很多马甲,尤其是自媒体人,上百个甚至上千个名号,都是见怪不怪了。

总而言之,名号或笔名,大部分情况都是临时取意,都是特定时代特定的产物,最重要的还是笔名下传达的思想和智慧,是否能够创造与众不同的价值。

我是吴韦朋,变现商学创始人,专注于线上变现、营销、哲学、随笔等原创分享。本文希望对你有所启发,如果你有什么启发,也欢迎留下你的感受。学习更多干货内容,大家可以搜索“吴韦朋”去阅读。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有价值,欢迎推荐给你身边的朋友。

0 阅读:1

吴韦朋

简介:专注于线上变现、营销、策划、运营、随笔等原创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