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文经典讲演录》44:爱比克泰德《论说集》(下)

永哥历史 2024-12-16 03:08:43

1、斯多葛主义是一种哲学,主张在面对逆境和不幸时,应学会承受和接受这些挑战。与普通人希望通过祈祷避免不幸不同,斯多葛主义者祈祷的是找到接受不幸的力量。例如,塞涅卡从小多病,生活在暴虐的朱利奥—克劳狄王朝,他认为重要的是如何承受不幸,而不是不幸本身。

2、爱比克泰德也是斯多葛主义的实践者,他原本是奴隶,身体残疾,生活在暴君图密善的时代,但他通过斯多葛主义学会了如何选择对外部环境的回应,而不是试图避免不幸。

3、斯多葛主义常被视为在困境中的哲学,尤其适用于爱比克泰德,他一生多舛,视困境为品格的考验。爱比克泰德的理念强调,身体的残疾或困境不应成为选择能力的障碍,这种承受而非避免不幸的方式,赋予了人们在恶劣环境中坚韧不拔的力量。

4、这种精神力量源于对本能欲望和苦乐情感的极端克制,斯多葛主义认为激情和情绪是“灵魂中非理性的和不自然的活动”,即“过度的冲动”。这与苦行相似,是一种自我强制的逆境适应。

5、爱比克泰德指出,伤害我们的并非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外界事物本身不会伤害我们,他人也不会,真正困扰我们的是我们对事情的态度和反应。我们不是被外界伤害所伤害,而是因为感觉到伤害而受伤害。

6、爱比克泰德生活在罗马暴君图密善统治时期,公元93年被驱逐出罗马,流亡至希腊伊庇鲁斯的尼科波里,并在那里开办哲学学校,未再返回罗马。他生活简朴,无财产,独自生活,老年时领养一朋友的孩子并抚养,可能与帮助他的女子结婚。他认为人生是否残破取决于个人感受而非事实,因此被称为“西方的佛”。

7、爱比克泰德是一位古希腊哲学家,他的斯多葛哲学对现代心理治疗中的认知行为治疗(CBT)有重要影响。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承认自己受到爱比克泰德的启发,认为CBT的核心思想与爱比克泰德的观点相符,即人们对外在事件的态度和解释决定了他们的情绪反应。

8、然而,这种哲学观点在面对现实中的不公正和伤害时,可能显得过于理想化,因为它要求个人在遭受不公时仍保持平静和接受,这在实际生活中可能难以实现。

9、爱比克泰德的斯多葛哲学主要提供的是抗拒痛苦的方法,而不是实现幸福的方式。他的伦理主要应对的是在一个极坏的时代如何做一个好人,或者至少是如何活下去而不做一个坏人。

10、爱比克泰德生活在暴君图密善的时代,图密善实行个人崇拜和残酷的政治迫害,对基督徒和元老院议员进行迫害。斯多葛主义者反对这种专制暴政,主张权力的权威必须来自自然的天道。

11、爱比克泰德的伦理观念强调正直、善良和理性,这些品质在道德层面上可以抵抗暴政。在是非颠倒的时代,个人应保持思想和精神的独立,不与暴政同流合污。

12、爱比克泰德认为,人们应区分自己能控制和不能控制的事物,以获得内在的宁静和外在的效率。即使无法改变暴政,至少可以保持内心的独立和清醒。他还强调,个人应选择接受有益的思想和观念,养成好的习惯,避免坏的习惯,以保持理性和道德判断。

13、理性的判断能力源自良好的分析和推理思考,其特点是清晰、一致、严格,定义准确,不含混不清。爱比克泰德认为,理性的清晰思考并非冷漠无情,而是批判性地检验推测,包括解释和方法。理性是手段而非目的,发问是理性的动力,需要学习如何理性而非情绪化地提出问题。如果清晰思考能力受损,道德生活将变得混乱。理性能区分真理与谬误,区分真理的层次。

14、理性不是天生具备的,需要通过学习获得。每个人天生都有学会理性思考的能力,只有自暴自弃的人才会浪费这种能力。爱比克泰德指出,智慧的生活是理性的生活,学会清晰思考很重要。清晰的思考需要适当训练,能引导意愿,坚守真实目标,找到与他人的联系和义务关系。应识别滥情和虚妄的思想,学习合理推论,避免缺乏根据的结论。

15、爱比克泰德强调理性,开启理性自觉,没有这种自觉,不会有启蒙的思想进步。这种理性思考观念至今仍有重要意义,批判性思维就是一种理性思考。现代理性思考的语境是公民社会的公共话语,而非斯多葛哲学的语境。斯多葛主义在坏时代是个人保命和安身立命的哲学,但也容易变成顺民思维训练。

16、爱比克泰德的观点认为,当个人财产或婚姻关系受到侵犯时,受害者不应感到愤怒。他主张人们不应过分重视物质财富或外貌,因为这些是不可控的,且不属于个人真正的“好”。通过这种思维方式,受害者可以将自己从愤怒中解脱出来,避免对外界事件产生过度反应。

17、爱比克泰德认为,这种“内心冷漠”或“定力”是斯多葛主义的核心伦理主张,即通过克制对外界影响的反应来减少外界对自己的影响。他还提出,小偷虽然偷走了东西,但也失去了成为好人的机会,因此从某种角度看,被偷的人并没有真正的损失。

18、斯多葛主义在应对具体事件时可能有用,但将其抽象化为普遍的人生哲学则显得荒谬。例如,爱比克泰德认为“一个人只能失去他所拥有的东西”,这种态度在应对失窃时可能有效,但若将其作为一般生活原则,则忽视了道德和现实中的不公。

19、比如,人民丧失自由并非因为能力不及或不警惕,而是因为暴君的暴力行为,两者之间存在道德区别。斯多葛主义的克己忍耐和吃亏是福的说教,在现实生活中可能成为伪善的心灵鸡汤,不加分辨地接受可能导致愚昧而非智慧。

20、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古典文化教授安东尼·朗在《爱比克泰德:斯多葛和苏格拉底的生活指导》一书中指出,爱比克泰德的斯多葛主义受到犬儒主义的影响。爱比克泰德对犬儒主义持有批判态度,特别是对那些通过哗众取宠行为来吸引注意力的犬儒主义者。他认为真正的犬儒主义者应该是谦卑和自我节制的,他们应当分辨善恶、益损、真假,并向世人展示正确的判断。

21、爱比克泰德提倡的犬儒主义强调忍耐精神,认为犬儒主义者应具备高度的忍耐力,甚至不惜牺牲个人感受和身体,以达到更高的道德标准。然而,这种忍耐精神在现代社会可能不被完全认同。

22、爱比克泰德批评古代犬儒主义的善恶不分、是非不辨、真伪不论,这有助于我们认识现代犬儒主义的根源。他认为真正的犬儒主义应以斯多葛主义的“忍耐精神”为标志,主张弱势者不应勉强争取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而应放弃以保持内心的平静。

23、斯多葛主义的核心美德包括节制、理性、量力而为和无欲则刚,这些都强调自我克制。自我克制在现实条件下对欲望和情绪的调节适应具有重要意义,但过度强调或将其上升为无条件的道德原则和普遍性的政治行动模式,可能会带来危险。

24、甘地作为非暴力抵抗的代表,其策略在抵抗英国殖民者时曾成功,但在面对法西斯极权时,非暴力抵抗被证明无效,甚至可能导致更大的牺牲。奥威尔指出,甘地在面对德国犹太人和日本侵略者时提出的非暴力抵抗策略,实际上是自杀性的,无法真正抵抗暴力。

25、在现代社会,面对恐怖主义等问题,单纯的忍耐和克制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可能助长暴力。因此,我们需要更清醒、更周全地认识斯多葛式自我克制的意义和局限,从正反两方面重新审视其在现今世界中的应用。

0 阅读:0
永哥历史

永哥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