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正则气通
气通则百病消
七支坐,让修行变轻松

很多人打坐,因为塌腰、倾斜等问题,不仅坐得辛苦,还会导致种种身心问题。坐姿不正,身体能量得不到正常的流动和循环,就会气血瘀滞,精力不足。从重昏到细昏,成为很多人禅修的常态。这样的坐姿,将无法持续支持专注和觉知的修行。
为了帮助大家取得良好的禅修效果,我们在十要素之外,又增加了两项,一是正念盘坐训练,一是正念呼吸训练。这不仅是前行的辅助项目,本身也可以成为正行。因为我们的训练,不是单纯的盘坐和呼吸,而是带着正念训练盘坐,调整呼吸。这个过程就是地道的禅修。

正念禅坐的训练,目的是帮助我们纠正错误,建立正确姿势,即七支坐法。
第一支是跏趺而坐,最好是双跏趺,也可以单跏趺或散盘,关键是让身体坐稳;第二支是手结定印;第三支是脊梁中正,不偏不倚;第四支是两肩平展,不前倾,不后仰;第五支是下颌微收,让头顶保持中正,头正才能气正;第六支是双目微垂,但不是绝对的,如果内心既安静又清醒,也可闭起眼睛,如果太昏沉,则可把眼睛睁大一点;第七支是舌抵上颚。
用好七支坐法,有以下三个作用。

首先,七支坐可以调身,让我们坐得轻松、稳固、持久。
其次,七支坐可以让气血通畅。
中医、道家、瑜伽都认为,身体除了看得见的骨骼、血管、肌肉外,还有无形的经络系统。如中医讲的任脉、督脉;藏传佛教讲的气脉明点等。经络通畅,能量就会在体内流动、循环,不仅可以消除疾病,还能使人身体健康,精力充沛。
我们知道,身体需要能量的支撑。如果我现在没能量,肯定没法坐在这里说话。哪怕只是看点什么,想点什么,也要有能量支持。中医的艾灸、刮痧、按导、针灸等疗法,包括道家、瑜伽的很多修法,都在帮助我们疏通经络,使人气血充盈,能量顺利地流动、循环。七支坐也有同样的作用。
第三,七支坐可以使人精力充沛,保有专注和觉知。
如果我们已经体会本心,并有能力安住于没有造作的修行,就不需要再做什么,一点力气都不必耗费,因为修行需要体会的心是原本具足的。但在认识本心前,或初见本心时,还是要用力的。
五蕴身是无明、我执的产品,活在这样一个系统,时时都会受到影响。包括昏沉、掉举,都是无始以来的串习,力量强大。只有保持专注和觉知,才能穿透这个系统,回归本心。
摘自《盘坐、呼吸对禅修的意义》作者:济群法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