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资料:
1.胡灿芳,钟传钰,曹立.神经调控技术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24,44(2):258-263.
2.李建宇.帕金森病不只有老年人会得[J].老年健康, 2024(2):31-32.
3.张振馨.帕金森病的诊断[J].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6, 39(6):408-409.
家住太原的61岁的李春安,自从在三尺讲台退休后,就把毛线编织作为自己新的生活乐趣。像是小孙女穿的毛衣,他们老两口戴的围巾都是她的手艺。她戴上老花镜,常常坐在阳台就是一下午的时间。除了有慢性咽炎的职业病以外,每年体检都是一路绿灯。
2017年8月12日,午饭过后的李春安像往常一样,准备拿出针线给小孙女绣围巾。但她发现自己穿针时却不像平常那般干脆利落,线头在她微微颤抖的指尖晃悠个不停,费了好大劲才勉强穿过针眼。开始照着花样刚没缝几下,她就感觉自己的手指开始有些不听使唤。缝绣的动作变得迟缓不说,缝出来的针脚也是歪七扭八。她握了握僵硬的手指,以为是昨晚睡姿不好压到手了,也就没有太放在心上。
但是过了三天时间,她发现自己手指僵硬的情况不仅没有好转,还似乎变的频繁起来。准备在围巾上绣花时,她明明照着图案仔细绣,可绣完一看自己做出来的花样竟然还是小了一圈,全然没有了往日那样的精巧。她使劲揉了揉发酸的眼睛,心里“咯噔”了一下泛起一阵紧张感。和楼下的大妈们唠家常时忍不住说起这事,结果都在劝她肯定是带孙女累坏了身体,让她把孩子送回去,自己在家好好休养几天。
但她没有想到的是,像动作变慢、绣花写字时图案不自知的变小,还有肌肉僵硬这些看似平常的现象,可能正是帕金森病的早期信号。这是因为帕金森病会慢慢影响到大脑中控制运动的区域,使得神经功能出现异常。而一部分患者在早期,还会出现讲话声音越来越轻的情况,很容易被人忽视。
然而在家里闲了大半个月,李春安虽然再也没怎么碰过针线活,但她的老伴却硬拉着她去附近的理疗馆说要做针灸。原来细心的老伴发现了李春安脸上的表情愈发僵硬,说话时脸上总是毫无波澜。讲个笑话想逗她,难得见她露出笑容。就算是她最爱的电视剧,也一直绷着张脸。看她常常双眼直勾勾地盯着屏幕,眨眼次数也越来越少,仿佛脸上戴了一张冰冷的面具。
医生听完李春安发病的过程,首先考虑脑部出血的可能性,于是先开了头部CT的检查。结果显示:在基底节区、各个脑叶还有面神经周围没有异常的高密度影,也不看见任何肿块的踪迹。脑皮质的状态正常,没有萎缩迹象,脑室也并未扩大。医生暂时把病因锁定为神经炎症,开了甲钴胺片和面部的针灸辅助治疗,叮嘱李春安一定要积极配合治疗。
陆陆续续治疗了一个月的时间,李春安面部紧绷的症状稍有好转,可她有时还是会不自觉地表情呆滞,直直地盯着前方,仿佛灵魂出窍一样,对于织围巾也勾不起一点兴致。其实在帕金森病早期,头部的CT往往难以发现明显的特异性表现。由于帕金森病是源于脑内黑质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出现变化引起的疾病,而早期这些细微变化,在影像检查的图像上根本无处可寻,容易让病情在无声无息中悄悄发展。
直到2019年2月5日,小孙女一大早就来给李春安老两口拜年,一家人做了一桌子好菜,热热闹闹围坐在一起。正准备动筷子夹菜,李春安举起的右手却瞬间僵在半空中,手中的筷子不受控制地剧烈颤抖,就像是在搓肉丸一样,幅度虽然不大但频率却很快。她想用力夹起一片菜叶,但一次次从颤抖的筷间滑落,筷子碰撞碟子发出叮叮声。看着她放下筷子后,右手抖动的越来越快,一家子都慌了神,赶紧带她去医院检查。
医生为李春安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很快发现她右手的肌肉张力显著增高,做动作时协调性特别差差,连简单的握拳、伸展都难以平稳的完成。在嗅觉测试环节,发现她的嗅觉明显减退。为了明确诊断,医生随即安排了经颅超声检查。检查图像显示:黑质回声出现反常性的增强,而且面积超了0.2cm²。
而多巴胺转运体显像结果同样令人揪心:李春安的双侧壳核、尾状核的多巴胺转运体摄取量显著下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锐减了约40%。医生顿时眉头紧锁,结合检查结果和症状表现 医生诊断她是患上了帕金森病。
这个诊断结果如同一记重锤,让李春安一时无法接受。她脑袋摇得像拨浪鼓,双手紧紧握住医生的手,试图压抑住不受控制的颤抖,声音带着哭腔问道:“医生,我到底是做错啥了呀?我平日里就爱织织毛衣,生活习惯也规律得很。之前体检都没有大问题,平时有点小毛病,吃点药也立马就能见效,怎么会突然变成这样啊?”
医生看着李春安递来的手机,上面的体检报告的各项指标都看似正常。他眉头紧锁,内心十分的疑惑。她平日里身体健康没生过大病,也从未动过什么手术,按常理,多巴胺的产生与分泌理应该是正常的,怎么会突然患上帕金森病?医生反复回想诊断过程,是不是在哪一步遗漏了关键细节。
为了弄清楚真相,医生和李春安仔仔细细交谈。经过一番分析后,终于找到了真正原因。然而当医生把这个原因告诉李春安时,她一下子愣住了,抬手狠狠拍了下自己的额头,眼眶泛红,嘴里喃喃地念叨着:“怎么会是这个东西!这不是对我身体有好处的吗?我平时有不舒服就一直在吃,我家的客厅现在还摆着呢!都怪我太糊涂了,要是能多留个心眼就好了……”
经过医生的询问后才得知,原来李春安一直没有注意到的是自己长期以来,一直在服用氟桂利嗪来治疗偏头痛。氟桂利嗪是一种选择性钙通道阻滞剂,它可以阻止过量的钙离子进入血管的平滑肌细胞,使得血管扩张来减轻脑血管的痉挛达到治疗效果。而她觉得疗效显著,价格也很亲民。
然而她不知道的是,长期服用氟桂利嗪会有一些不良反应,其中就包括锥体外系症状。短时间内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但长期摄入可能会干扰脑内神经递质的正常功能,尤其是对多巴胺系统产生影响。
而李春安还有一个不良饮食习惯,那就是她对街边小炉锅里做出来的爆米花情有独钟。这种传统炉锅制作爆米花的过程中,由于使用了含铅的密封盖,在加热过程中,少量的铅会以蒸汽的形式进入爆米花中。
而铅是一种对人体有危害的重金属,当长时间进入人体后,会随着血液循环进入大脑,干扰神经细胞的正常代谢和功能。铅会破坏神经细胞膜的完整性,影响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尤其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害较为明显。长期摄入含铅的食物,会使得脑内的铅含量逐渐升高,双重影响下给了疾病可乘之机。
而李春安也从来没有将这两者与帕金森病联系起来,她一直以为氟桂利嗪是对自己偏头疼的“良药”,加上爆米花日积月累的摄入,在不知不觉中给身体带来了伤害。李春安的案例,也给大众敲响了警钟。健康的生活方式与合理的用药,才是避免疾病的关键。在用药方面,一定要严格遵循医嘱,了解药物的潜在问题和副作用,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在日常的饮食上,也要注重食品安全。
(注:《回顾:61岁山西女子确诊患帕金森,她的亲身经历,为众人敲响警钟》人名均为化名,部分图片为网图;文章禁止转载、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