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中央提出换掉粟裕,陈毅:无论用谁代替他,都会全军覆没

莫地方 2024-07-18 23:14:45

1948年,解放战争已经进入一个关键时期,我军将要和国军在中原进行一次大规模战役,这次战役的目标就是为了解放中原地区。

为了能让我军在中原战场中取得胜利,毛主席和中央领导人经过慎重讨论后,决定来一个“调虎离山”计划,让粟裕率军前往江南地区牵制国军部队,从而将国军主力围歼。

作为这项计划的只想者,粟裕在知道这个事情后,立即表示如今不适合发动大规模围歼战,部队不太适合渡江,从而拒绝了这项军令,而且还向中央阐述自己的主张。

面对粟裕的举动,中央一些人提出撤换粟裕,让其他人来执行这项计划,但在这时候陈毅站出来,并提出不能换人,因为无论用谁替换他,都会全军覆没。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粟裕会拒绝执行命令,今天我们来聊下这个事情。

抗日战争结束后,本以为可以迎来和平,那知老蒋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惜发动内战,在没办法的情况下,我党只能进行反击,在每次战斗前,我党都会精心准备,从来不会打没把握的战争,我党的充分准备下,就算面对国军数倍兵力进攻,我党也丝毫不害怕,而是勇于和敌人抗争,从而获得的胜利。

经过一段时间抗争后,时间很快到了1947年,这一年是解放战争的一个新阶段,这时候我军已经粉碎国军对山东和陕北的进攻,粟裕也刚刚打赢了孟良崮战役,刘邓大军正在千里跃进大别山,威胁老蒋统治中心南京,这个举措直接吸引了国军主力的注意力,这让一些区域得到了一定缓冲时间。

在这时候,粟裕开始对孟良崮进行总结,同时对接下来的局势的发展规律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在多次研究和总结中,粟裕慢慢发现,要扭转中原战局,发展战略进攻,从而获得全面战胜胜利,而这关键的关键,就是要避免集中兵力打大规模围歼战。

之所以会这样的总结,主要是解放战争在进入战略反攻阶段后,我军虽然已经取得战略和政治上的优势,但是士兵武器上的优势不明显,反观这期间的国军,兵力和武器装备上还有一定优势,所以他们凭借这层优势,发动局部的反击战。

而且老蒋也一直在向中原地区调集兵力,希望能在中原地区发动一场大规模的进攻,从而让自己反败为胜。

为了能让自己的取得更大的优势,老蒋在绥靖区部署了大量兵力,而且还成立了机动兵团,往返于各大战场上,希望能对我军进行全面的压制。

由于我军和国军都有一定的优缺点,所以双方在中原战场进行了不断的拉锯。

然而,中原自古以来就是历朝历代必争之地,所以毛主席十分希望在合适机会拿下中原,从而顺利统一全国,1947年底毫无疑问已经到了最合适的时机,所以希望能和老蒋在中原进行决战,从而一决高低。

对于我党所面临的问题,粟裕将军也有自己的考虑,那就是集中大兵力对国军打一场大型围歼战,这样一来一切问题即可以迎刃而解。

于是粟裕将自己的总结和想法报告给中央军委和毛主席,这个时间刚好是1947年12月份,可由于他的想法和中央军委的想法有些不符合,这就导致粟裕没有第一时间将文件送出去。

粟裕之所以没有在第一时间将文件送出去,因为作为一军之帅的粟裕要考虑的东西太多了,所以这一拖就是一个多月,而且在送出文件的时候,加上了“斗胆直陈”四字,而他之所以加上这四个字,主要是他知道自己的想法和中央有些不一样。所以中央收到信件的时候,已经是1948年1月下旬了。

其实,这时候中央已经关于这件事情在开会,已初步确定从中原战场调三个纵队南下渡江,粟裕则是这支部队的指挥官。

毛主席在收到粟裕的来电后,十分重视,毛主席还将这份电报给周总理和中央高级领导查看,而且在查看完粟裕的文件后,毛主席还在这份文件上做了特别批准,希望其他人在看完文件要将文件在送回来,经过一番商讨后,还是决定按照原计划进行,所以中央很快给粟裕去了电报,要求粟裕率领三个纵队南下。

在收到中央的电报后,粟裕经过一番慎重考虑后,依旧坚持自己意见,然而这项计划,是毛主席和多位中央领导人经过慎重考虑提出来的,所以关于这个事情,粟裕觉得还是要认真考虑下。

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粟裕按照中央的意见准备南下的工作,然而在准备各项工作的时候,粟裕还是继续研究在中原发动大规模围歼战的想法。

经过一番慎重考虑后,粟裕还是觉得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会更好,于是他给中央再次去了一次电报,这次电报中再次使用“斗胆直陈”的字样,同时还加了自己关于渡江打击老蒋的一些方案,还有就是他再次重申了之前的想法和观点。

毛主席在收到电报的时候,陈毅刚好也在身边,于是毛主席将粟裕的电报给陈毅看,然后两人进行了一番商讨,最后毛主席还是坚持让粟裕率领三个纵队渡江打击老蒋。

很快粟裕收到了毛主席的指令,在该项指令中毛主席提出了三种渡江渡江方式,并且将每种渡江方式都说清楚,希望粟裕可以“熟筹见复”四个字,让粟裕考虑清楚后在给中央回信。

在看到毛主席的意见后,粟裕知道了中央关于这件事情上已经基本确定了,可就算如此,粟裕还是依旧坚持自己想法,但在看到中央的信件后,让他十分犹豫,于是他在安排渡江练兵同时,还在研究如何围歼国军主力的打法。

经过一段慎重考虑后,粟裕认为按照自己想法来做,才会更符合大局,于是他再次在给中央去了信件,这次信件中再次加上了“斗胆直陈”四个字。

对于粟裕将军的电报,毛主席一直都很重视,这回毛主席找到了陈毅和身边人一起讨论粟裕的来电,经过一番考虑后,毛主席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可身边人却对粟裕产生了一丝不满,觉得粟裕两次违背中央建议,这个举动明显不对,于是便有人提出换掉粟裕。

在这时候,陈毅站了出来,表示粟裕不能换,无论用谁来换粟裕,最后都只有一个下场全军覆没,就这样粟裕保住了自己的位置,然而这时候的陈毅内心也有疑问,就是粟裕到底在干什么,带着这个疑问,陈毅决定到前线去找粟裕。

虽然在这件事情上粟裕有自己的想法,但是他还是好好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为有可能来到渡江战役做好万全准备。

很快陈毅赶到了前线并见到粟裕,见到粟裕的第一句话,便询问到底什么情况,并告诉他,如果不是自己坚持,他都已经换掉了。

面对陈毅这位老领导,粟裕也放下了顾虑,将自己所顾虑的事情,告诉陈毅将军。

其实,粟裕最大的顾虑,就是老蒋为了确保中原的无忧,已经将四个主力军调动到中原,从老蒋的举动可以看出,老蒋对中央十分看重。

老蒋所调到中央的四个军分别是邱清泉的第五军、杨杰的第十八军、李燊的第七军以及张文鸿的第四十八军,这当中第五军和第十八军机动性很强,是老蒋的机动部队,由于这两支部队的机动性很强,所以老蒋不愿意将他调到江南去,至于李燊的第七军以及张文鸿的第四十八军已经被老蒋好不容易调到中原,所以他不可能在调回去。

我们如果在这时候南下渡江的话,老蒋很难将这四支部队调到江南。

另外这时候调动部队南下,将老蒋部队主力吸引到江南,但是江南一带地形复杂曲折,这让部队很难携带重武器,后勤也会受到严重挑战。

第五军和第十八军机动性很强,如果老蒋将这两支部队调到江南,绝对会对我军产生巨大的影响。

可有点十分关键,那就是十八军是老蒋的嫡系,是老蒋中原战略的重要棋子,所以调动他的可能性很小。

从这几点可以看出,我率军南下偶,老蒋不太可能将主力派过来,毕竟这样一来,会影响老蒋的中原核心战略,如此一来我率军南下一事,就失去了意义。

而且我军在中原战场已经取得了初步优势,还有就是我们可以依靠山东解放区的优势,在后勤保障上有一定优势。然而我军一旦渡江南下,并没有足够的依靠,所以这次南下对于我们来讲就是个巨大的考验。

最为重要的是江南是老蒋大本营所在,如果到江南作战,老蒋拥有东道主的优势,所以我军一定要扬长避短。

另外及是如果这时候我率领三个纵队南下,那么我中原战区如何面对老蒋第四个军主力,还有就是如果江南战场的情况不好,老蒋完全有可能扭转局势,同时老蒋不可能调动十八军。

经过粟裕将军一番分析后,陈毅认为我三个纵队南下,很难吸引老蒋调动主力南下,这样一来,我军有可能陷入被动。

粟裕则是接着表示,如果南下的部队一旦出现失败,绝对会给中原战场造成巨大影响,那时候胜利天秤就会朝着老蒋而去,这样一来我军之前取得优势,有可能化作泡影。

就这样陈毅被粟裕给说服了,站在了粟裕一边。

有了陈毅的支持后,粟裕再次给中央去电,这一次他将自己的想法和思考写在了里面,还把陈毅的观点和建议加了进去,同时表示自己还在积极筹备渡江,而这便是粟裕第三次斗胆直陈。

毛主席在收到第三次粟裕来电后,经过一番慎重考虑后,决定让陈毅和粟裕当面汇报这件事情。

很快两人来到了中央所在处,粟裕将自己的看法告诉了在场所有人,表示要留在中原,消灭老蒋的主力,这样才能让战局有利于我方。

毛主席和中央领导人也立即进行了重大调整,在确保原方针不便的情况下,采纳了粟裕的建议,三个纵队不过江,留在粉碎老蒋的防御,这个举动直接让中原战场的局面逐步倒向我军。

在之后我军在接连发动了大规模的歼灭战,很快老蒋的主力在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后丧失殆尽。

可以说,粟裕的建议,才我军开始和老蒋进行对抗,而这也让之后的战役中,出现了众多精彩的战役,可以说解放战争的胜利,离不开粟裕大将这位“战神”。

对此,你们有什么想法?

7 阅读:839
评论列表
  • 2024-07-22 19:08

    三个纵队过江,分散了兵力,很可能被老蒋各个击破,赞同粟裕的主张。

莫地方

简介: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