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鸣讽刺“互联网八股文”——字节跳动患上大公司病?
3月30日,在字节跳动九周年年会上,张一鸣向互联网“八股风”开炮——他用一段从员工报告里摘抄的内容进行了讽刺,150余字的内容,出现了闭环、链路、抓手、颗粒度、赋能等诸多颇为“高大上”的词汇,看起来“高深莫测”,很是唬人。但通篇读下来,明显感觉“不说人话”。
这段文字传到网上,不禁引发了无数网友的讨论。
坦白说,这类看起来好像很有深度和见地的词汇,多是由互联网公司而兴的。一刚开始被很多人奉为圭臬,顶礼膜拜。如今随着诸多企业的跟风,这种套路也渐渐变得“形而上”起来。
员工对这种文章的“信手拈来”,似乎恰恰说明了这种畸形文化在企业内部的蔓延已经到了十分夸张的地步。
在这种氛围下,如果一个企业或员工总讲大白话,便常常显得思想落后和跟不上潮流。而某些互联网企业,尤其不愿意使用旧词语去表达看法,仿佛用旧词语有损自身互联网潮流人士的形象,唯有“闭环”“链路”这类看起来新潮的词,才能彰显自己的博学和前卫。
此外,一些企业家或CEO也明显进入了一个“造词大赛”和“跟风模仿”的死胡同。
这种趋势下,用流行词说话成为他们紧跟趋势和表达观点的创新试验场。至于别人能不能听懂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定要“一鸣惊人”,让人一边点头一边竖起大拇指。
说大白话不仅容易成为被鄙视和忽视的对象,更容易显得不入流,而一旦被认为out了,不仅对领导不利,更对企业不利。
而员工为了显摆自己的“高见”和跟随潮流趋势,便免不了上行下效,以致“八股”成风。此外,这类现象的产生其实也跟工作懈怠有关。为了应付差事,显得自己的工作重要,或者显得自己有水平,便有生拉硬扯之嫌。
由于事情源于字节跳动,故而不少人开始对字节跳动的OKR管理制度产生质疑,认为过去十分高效的扁平化企业管理体系,是不是随着字节跳动的壮大,逐渐不OK了?
坦白说,任何一种管理制度都有其利弊。OKR虽好,但也有自身的适用时期和场合。OKR保持了上下沟通的扁平化和目标的一致性,但同时也带来了对齐目标的麻烦和互相扯皮。
不断开会碰撞、沟通、协调、对齐……一系列流程下来,工作还没开展,精力已损耗大半。公司小的时候,这种方式尚花费不了多少精力,可是随着机构膨胀,人员和项目的越来越复杂化,再采用这种方式,难免会带来各种麻烦,影响团队士气,甚至耽误工作进度。
随着公司越发壮大,人员的冗余在所难免,工作懈怠也不会是个别现象。这恐怕跟张一鸣提倡“提升人才密度”,而忽视员工效率不无关系。
对比来看,字节跳动人才密度不小,可是人均产值方面,相较于其他同类企业,却有明显的差距。并且近三年以来,人均产值也有逐步递减的趋势。
张一鸣曾在公司内部一个《原神》讨论群里卧底了一天,发现不少员工上班时间摸鱼聊游戏,之后便有了网上流传的那张质问员工工作是不是太闲的截图。
如今,再结合本次的“八股文”,很难说员工人数超过10万的字节跳动,没有患上“大公司病”。
俗话说“有病得治”,随着公司越来越庞大,信奉OKR的字节跳动,或许也需要转换一下思路,不能再迷信英特尔的这套管理系统了。
在这方面,或许可以学习一下小米和华为:为了建立顺应全球化发展的新型企业组织,华为花费重金引入了IBM的管理系统;而小米也在企业壮大之后,将扁平化结构变为金字塔状的层级结构。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些问题制度能解决,但是制度也不是万能的。有效的管理需要在原有制度或新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和个性化调整,“先僵化、再优化,最后固化”,最后变成独属于企业自己的一套管理体系。
全程大白话